案例教学法的法律教学改进研究
2018-02-11蔡红
蔡 红
(广元广播电视大学,四川 广元 628000)
法律教学以传递法律知识点,提升学生对于法律的认知程度作为根本目标。而法律内涵十分高深,学生仅凭教师讲解几乎很难深刻理解法律知识。因此为了令学生可以明确法律所讲内容和应用范围,便会有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偏新的教育方式来提升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就属于其中一种,案例教学法以结合实际进行教学作为主要形式。可以提升学生对于法律的理解深度,减少学生接受知识点的整体难度。当前法律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教师数量不在少数,但整体的教学成效却仍然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因此本文以教学改进为目标,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进行改进研究,从提升法律教学实际效果的角度来看,具有切实的教育价值。
一、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优势
1、可提升学生在法律课堂中的主观性
无关科目内容,学生若要完善学习专业课程,拥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属于必然目标。分析学生无法产生学习主动性的原因可知,绝大多数的理由就是因为教师所呈现的课堂教学效果无法令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或是因单一的教学法过于枯燥,或是因情境教学法学生代入感不强。而案例教学法以实际的案例为主,案件中涉及到的所有人物和具体的法律纠纷都属于真实发生的案例,合理性较强,且处理方式也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具有完善的参考价值。因此对于一些在法律方面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来说,案例教学法可以保障学习内容相对正确,对于并无过多基础的学生来说,案例教学法也可以降低课堂的理解难度。因此综合而言,案例教学法便可以通过改良学生学习思路和课堂呈现模式来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性。当学生主动性被有效激发,那么课堂教学效果便能够被有效稳定。
2、可有效将理论与现实生活连接
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法律之所以难懂,就是因为他们无法凭借自己的思路明确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方向与范围。而当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时,学生所接触到的所有教学素材均与现实相关。同时通过教案的分解,真实的案例也可以按照案件的进行步骤加以区分,进而令学生可以在更加有层次感的基础上对法律的应用方式和范围进行了解。同时,当前仍然有部分学校会在法律教学的课堂中使用大量的理论教学进行堆砌,而课堂中的学生也表示,自己在课堂中的学习任务只有记录和背诵,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考试环节中。一旦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真正需要进行法律维护的事件,他们根本无法做出对应的判断,更无法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故我们可以明确,案例教学法所独有的将理论与现实结合的这一优势,明显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使用完善且优质的教育思维来应用案例教学法,对于提升法律教学的实际效果必然具有一定价值。
3、可升级师生关系
实际上法律教学课堂中,教师也需要学生与自己进行密切交流。交流能够令学生敞开心扉,教师也可以更加深入的观察学生的学习思路、学习限度以及理解逻辑中存在的问题等。而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对教师存有一定的敬畏之心,他们无法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发问,于是教师便无法理解学生所想,学生有疑问也无法及时得到解决。但案例教学法背景下,教师不再需要长期进行理论讲解,他们可以经常性的提问学生对于案件的看法,以及不同案件中学生所认为的处理方式等等。这种交流过程一方面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另一方面则可以降低学生对于教师的畏惧心理,引导其密切与教师进行交流,学生不会将疑问留置,这样教师便能够直接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而在双方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的沟通技巧和学生的法律思维均能够得到充分的提升。因此综上,只要能够保证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可以被有效发挥,那么法律教学的实际质量便能够被充分保证。
二、当前法律教学进程中案例教学法应用的现存问题
1、选材问题
部分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常常不会进行深度思考再择选,例如当教师需要讲解到商业法的其中一部分内容时,便只会搜索与商业法相关的案例,随机进行使用。这种情况下所选择的案例内容虽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毕竟课上时间有限,而当案例中仅有少部分具有教学价值时,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理解时间就会被压缩。同时不同的案例也具有难度上的差异性,如若教师未能深刻考虑本班学生在法律方面的综合实力而选择难度较大的案例时,学生们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无法理解案例所讲内容,就会对课堂以及教师产生厌烦情绪,进而耽误更多的课堂时间,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面广度。
2、互动问题
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而考察当前法律教学课堂可知,虽然部分教师会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但他们多数都并不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些教师往往认为,学生只需要在课堂中充当学习者的身份即可,教师才是讲解的权威人。但如若学生不能针对案件进行讨论,那么学生便必然无法理解案件与实际生活存在的关联关系。学校应培养能够将法律在实践环境中加以应用的学生,而并非只拥有理论知识经验的学生。因此这种互动方面存在的教育现状应该被尽快解决,以免令学生的学习方式固定,影响其形成完善的法律案例分析能力。
3、输出问题
案例教学法基本拥有两种输出形式,第一种为插入式。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在正常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而第二种则为全程式,也就是说,整个法律课堂都应该被设定为案例讨论的形式,这种形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以多方位角度充分理解处理方式和处理流程。但多数情况下教师们无法准确拿捏这两种不同方式的教学输出形式,要么时间过长,要么讲解的不细致。为了保证未来阶段中教师可以真正有效的应用案例教学法,建议教师先对教学输出形式进行定位,再设定具体的课堂教法与节奏。
三、基于案例教学法的法律教学改进研究
1、选材改进途径
首先,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路,要尽可能重视对案例素材的择选工作。择选行为应尊重两个原则,第一原则为案例需要具有典型性,且基本不能存在争议。本身便存在争议的案件不具有应用价值,即使案例内部内容与处理方式贴合教学方向,教师也不应使用,以免令学生对于法律形成错误的处理印象,影响其日后的专业发展。第二原则为案例的选择也需要具有完善性。案例内容必须记录和处理的相对完善,这样当教师和学生进行讨论时,才不会在得出结果后难以进行严格的验证。同时教师也需要保证所选案例的来源来自于学校的案例库,一般情况下由学校选择的案例整体质量较高,教师直接在校内数据库中搜索也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节省时间,提升教学准备阶段的整体效率。
其次,教师应该尽量选择讨论性较强的案例。部分案例虽然具有应用价值,但往往并不属于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这种案例一般都应该被应用在进阶课堂中,因此当本班学生的综合能力相对一般时,教师便应该使用讨论性较强的案例来建立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为了令学生可以尽快加入到讨论的进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准备阶段深度阅读教学案例,并预测一些学生可能会提出疑问的内容,提前做好应对解读准备,这样一来教师便可以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自由的调节课堂教学节奏,进而便可完善的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课堂整体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改进途径
首先,教师在使用插入形式落实案例教学法时,应该尽量将所选素材加以精简和筛选,只留出需要用到的内容和能够将案例脉络讲解的话语,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讲解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同一节课堂中加入更多的法律案例,全方位引导学生理解某种法律的应用方式与契机。
其次,当教师将整节课设置为案例教学法形式时,则需要考虑本班学生的能力设定有趣的讨论点,进而引导学生们进入到讨论环节中。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观察每一位学生给出的反应,务必要令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密切参与讨论,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辅助价值。当学生的讨论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可以将案例教学法加以拓展,降低自己的主讲地位,要求学生作为讲解和分析案例的主体。具体的方式可以以分组为主,教师将班级内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负责分析和提出论点,另一组进行验证,双方必须要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出相对完善的结论。一个案例完成后,双方交换角色继续进行讨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检查者的角色,并需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和论点加以记录,再将记录内容告知学生,辅助其依照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结语:
综上,文章以案例教学法为主,对法律教学的改进路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案例教学法所具有的教学优势已经被确认。因此法律课堂中教师便需要充分意识到其优势,慎重选择案例素材,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如此便能切实升级法律教学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