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敦煌写本《下女(夫)词》的民间婚礼仪式应用文性质

2018-02-11武汉强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应用文敦煌婚礼

武汉强

(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下女(夫)词》写本目前确知有十九件文书,原卷分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傅斯年图书馆、中国书店等收藏单位,有的写卷题为《下女夫词》,有的则题为《下女词》,前半部分形式主要以男女对答为主,后半部则是诗词,自发见以来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

一、《下女(夫)词》的婚礼仪式范本性质

作为敦煌婚姻类文书的重要文献,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备受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但是,学术界对其性质却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李家瑞先生在1925年发表的《谈嫁娶喜歌》一文中多次引用《下女夫词》原文,并认为《下女夫词》是我国现今可见到的一篇最早的嫁娶喜歌。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王重民等先生根据《下女夫词》的六个卷号予以校录,收入《敦煌变文集》,列为对话体变文的第七篇,并解释说此类变文“由两人对话(有时加入第三人),必须由两人或三人讲述……这就转变成了我国古代小说‘合生’。”程毅中先生提出《下女夫词》的故事线索和背景是“姑嫂二人在家里接待了一位远方来客,互相问答酬谢”,并指出此文与初唐小说《游仙窟》的文风“非常吻合”,进而论证了赋体文学与变文形成的关系。1982年,张鸿勋先生在《〈游仙窟〉与敦煌民间文学》一文中称《下女夫词》为“婚礼仪式歌”。高国藩认为《下女夫词》是“愿嫁歌”;1989年,任光伟作《敦煌石室古剧钩沉》一文,分析了《下女夫词》写卷格式、内容、对唱等特性,提出它应为“当时供民间艺人排练演出的喜剧脚本”的看法。李正宇先生则认为《下女夫词》是专为某个有身份地位的特定新郎而作的亲迎礼赞词,并非为敦煌地区婚礼通用文书,这个有身份地位的人就是当时担任沙州刺史兼三州游奕使的张淮深。

实际上,《下女夫词》属于民间婚姻仪式中亲迎及成礼的仪式应用文,应该分作两个部分,前半部分男女对答词为《下女夫词》,后半部诗词应为《下女词》,只不过由于抄写方式的原因,有些抄写为了方便起见把两部分合抄在一起了。

首先,在敦煌写卷中,《下女夫词》或《下女词》多与《咒愿文》、《通婚书》、《障车词》等抄在同一个写卷上,说明其与其他类婚姻文书用途一致,起码互相关联,如P.3350号卷子在《下女夫词》之后接抄《咒愿新郎文》和《咒愿新妇文》,P.3893号卷子正面内容依次是《下女夫词》、《咒愿女婿文》、《咒愿女妇文》,P.3909册子的内容包括《论通婚书法第一》、《论女家通婚书第二》、《男家通婚书一本》、《女家通婚书一本》、《论障车词法第八》、《下女夫词》、《咒愿新郎文》等七项。我们知道,《通婚书》、《咒愿文》是婚礼仪式应用文,《下女夫词》的性质与之相同,故抄在一起便于学童学习,也便于指导婚礼仪式的具体实施。

其次,从表达方式来看,《下女夫词》前半部“对话”部分主要以四字句为主,后半部分主要以五言或七言句为主,这和敦煌写卷中其他婚礼应用文是一致的,如《通婚书》与《答婚书》,也是以四言为主,敦煌民间应用文的句式整齐是一个基本特征,这样既便于记诵,又增添了文化色彩。

再次,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下女夫词》前半部“对话”应是婚礼仪式中男方代表,即“相郎”和女家代表“姑嫜”的对话,从开头“儿家初发言”、“儿答”、“女答”等字样来看,形式可能是唱诵,也可能是诵读,总之是一种婚礼仪式,目的是为了增加婚礼的喜庆气氛。后半段诗词部分虽没有标明“儿家”还是“女家”,但是可推断一定是“相郎”或者“姑嫜”,其实“相郎”和“姑嫜”并不需要多高的文化水平,因为这些说辞和诗词在长期的应用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套语,只需背诵下来在适合的场合诵读出来就行了。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一下已知的十九个《下女夫词》写卷,就会发现各卷语辞都有出入,且前后次序也不一致,说明此文书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随机应变,灵活地变通以适应婚礼的需要。

二、《下女(夫)词》所反映的婚礼仪程及民俗特点

《下女(夫)词》反映的是唐代流行于敦煌地区“亲迎”时拦门“下婿”及婚礼高潮闹洞房的风俗。“下女夫”的意思,学术界一般认为“女夫”就是女婿的意思,“下”的含义,学术界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见解:(1)张鸿勋先生认为“下”有“戏弄之意”,上古韵“下”和“戏”同属鱼部,可以相通,并以《下兵词》佐证,亦有戏弄、调侃之意。(2)白化文先生认为“下”和“女夫”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谓宾结构,使动用法,它的意思是“使女夫下”,即设法让女夫从马上下来。(3)高国藩先生认为“下女”是指敦煌民间家后逢门、逢锁、逢堆所咏唱的诗。通过对《下女夫词》和《下女词》的解读,笔者认为“下女夫”和“下女”的“下”用原意,是“下”的使动用法,就是使“女夫”或者“女”下马、下车的意思,至于使之下的方式方法都包含在这一个“下”字中了。

《下女(夫)词》所记婚姻流程可分为拦门、入女家庭院、闹洞房三部分,而每一部分又可根据其具体步骤,分为若干小程序,最后完成亲迎礼。据谭蝉雪先生研究,“下女夫”的仪程包括盘诘戏谑、刁难下马、故上药酒、请下马、论女婿、请婿下床、戏舞、催妆、铺设帐、撒帐、奠雁行礼、男稽首女肃拜、女坐马鞍、同牢合卺、入青庐。

入青庐之后,在青庐内又有一系列的活动,类似于现今有些地方的“闹洞房”之俗。主要有去扇、去襆头、去帽惑、除花、脱衣、梳头合髻、系指头、去人情、去烛成礼等仪程。

三、《下女(夫)词》的文学特征及其与仪式的关系

首先是独特的对话形式。《下女(夫)词》在“下女夫”段采用对话形式,其问答很有特色,问者不是直接发问,答者也不是直接作答,而是绕着弯子,先言他物,而后引起所问答之词。比如:“女答:夜久更阑,星斗西流,马上刺史,是何之州?儿答:金雪抗丽,聊此交游,马上刺史,本是沙州。”很明显,是说辞的形式。

其次,夸饰和铺排。为了增加喜庆效果,力求出人意表,文中多处用了夸饰和铺排的手法。如“凤凰故来至此,合得百鸟参迎。”“三川荡荡,九郡才郎。”“天下荡荡,万国之里。”等。

再次,雅俗兼行。民间文学的特征总是形式很雅,而内容很俗。《下女夫词》在形式上很整齐,四言、五言、七言,诗的形式,内容却近似于大白话。

第四,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下女夫词》是在婚礼仪式上诵读的,必然要求读起来顺口,好听,读者也容易记诵,所以写得都很押韵。

婚姻仪程中的成礼阶段是整个婚仪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是整个婚事的核心阶段,也是最为繁缛的阶段,新郎、新娘的每一个举动都要合乎礼仪规范,而完成这些过程则需要一天或者更长时间。假如这些仪程只由新郎和新娘按部就班地进行,就会显得机械和呆板,因此,为了调节气氛,增加婚事仪程中的喜剧效果,也为了不使场面过于尴尬和机械,《下女夫词》或《下女词》便应运而生了。其配合着成婚礼仪的每一个环节,由傧相和姑嫜等婚礼操办者一方面协调指导,另一方面唱诵或诵读着这些类似于诗词的说辞,使婚礼仪式显得生动活泼,还增加了文化气息。如果没有了成礼阶段的这些仪式,我想我们一定看不见这些作品了。

猜你喜欢

应用文敦煌婚礼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职业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场婚礼
竹幼婷:那些年我参加过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