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初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梦”的融合*

2018-02-11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国梦校园文化思政

何 凡

(厦门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中国梦”的提出,尤其是从十八大报告提出以来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人民努力奋斗实现的最终目标[1]。“中国梦”早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思想,各行各业都以“中国梦”为引领开展了践行活动。在这样的时代步伐之下,大学生是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目标实现的实施者,作为承载“中国梦”的载体,其思想觉悟以及知识素养等直接关乎到“中国梦”的实现的进程,因此高校作为大学生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需要肩负起向大学生传达与践行“中国梦”的伟大使命与职责,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梦”有机融合,真真正正让大学生承担起“承梦者”的责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目前高校正跟随时代的脚步,积极以“中国梦”为指导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纵观融合现状并不是非常理想,效果差强人意,对此基于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融合对策,来推动我国高校教育时代性发展,离“中国梦”更进一步。

一、“中国梦”的提出与思想实质

(一)“中国梦”的提出背景

“中国梦”这一概念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于2012年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并对该概念进行了具体的阐述[3]。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对“中国梦”再次进行了重要讲话,其指出“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国人民长久以来的夙愿。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十八大精神与“中国梦”战略思想也是一致的,是“中国梦”目标的具体化,可以说十八大再次奠定了“中国梦”的战略思想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就“中国梦”做出了重要讲话,深切阐述了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指出了“中国梦”在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以及国家发展中的充当的重要的“角色”[4]。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梦”成为我国重要的精神引领,也成为了我们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

(二)“中国梦”的思想实质

“中国梦”的提出是对当前我国人民最切身的需求反映,代表了人们的心声。“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兴盛、人民安康幸福,构建了一幅完美的社会宏图。在提出时明确指出了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必须要素,就是坚持走特色化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以及凝聚中国力量[5]。从要素解读上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梦”的实现是需要各族人民长期的通力合作,其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各民族在价值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在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中还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特征。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兴盛富强,其核心目标的实现需要发挥我国中华传统优秀传统——自强不息,来不断凝聚力量,构筑中华民族向心力,尽快达成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繁荣等目标。由此可见高校也需要形成合力,进一步践行“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加速“中国梦”目标的实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梦”的融合的意义与价值

在新时期,“中国梦”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音符”,高校政治教育也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实现“中国梦”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中国梦”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有着历史的必然性,两者的融合的意义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一)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初心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从国家、民族以及人民三个维度进行了价值的阐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效应,其中高校的学生作为“中国梦”的传承人与实现“梦”的主力军,需要在实现提升自我素养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上来达成“中国梦”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说中国梦的实现,与高校大学生是密不可分的,其与大学生的个人梦是相互统一的。中国梦与大学生的个人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对于高校而言,其教育目标在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人才培养不仅仅包含了知识素养更多的在于德育,其培养目标与中国梦在思想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初心就是立德树人,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梦相融合,是其教育初心的体现。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充分融入中国梦思想,将大学生的个人梦与中国梦形成统一,形成有力的依托,有助于思政教育目标的达成与中国梦的实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流思想的传播阵地,利用思政教育树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其思教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更需要紧跟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引入最新的教育理念、课题内容与政治精神,保持高校思政教育的时效性。“中国梦”自提出以来,多次在重要会议上提到,更是我国重要的精神指导,并且其还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终极目标,其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与时效性特点[7]。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了需要以中国梦来激发大学生的青春梦,使得大学生对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了解,勇于进取与开拓。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梦”相融合是政治层面的要求,更是贴近时代特征与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融入中国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是其与时俱进的表现。高校思政教育需要不断与时代特征适用,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时性。

(三)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精神动力

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使命是“立德树人”,其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8]。大学时期正是大学生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也是成才发展最关键的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在这一时期高校思政教育需要注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与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体现,也蕴含了优秀的文化内涵,通过“中国梦”思想的引领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为大学生的自我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高校思政教育与中国梦相融合是高校思政教育永葆青春的精神源泉,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指引方向。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梦”融合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梦”融合的现状调查

随着中国梦思想的提出以及社会各界都在积极践行中国梦,高校教育也不例外。为进一步了解对高校的思政教育与“中国梦”融合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向本地区的1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与了解,共回收110份问卷,有效问卷共有105份,问卷回收率与问卷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95.45%,问卷调查具体结果如下所示:

1.开展途径与宣传渠道

“中国梦”践行的最重要的途径是增加大学生对其思想内涵的认识,首先从教学手段上需要注重中国梦思想的融入以及校园需要加强对中国梦的宣传。通过调查了解到当前本地区“中国梦”的融入主要是以思政理论课程为主,达到了75.24%的高比例,以实践活动方式来融入“中国梦”的仅仅只占到了10.48%的比例,存在严重的比例失调的现象。在宣传渠道上,依然停留在较为传统的宣传途径上,绝大部分的大学生是以校园广播、校报与板报的形式接触到“中国梦”的,占比分别达到了40.95%与32.38%,以高校公众号以及教学网络平台的方式仅仅只占到了8.57%与11.43%的比例,可见目前高校对于“中国梦”思想宣传的渠道途径与目前高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有所脱节。

2.对“中国梦”的了解程度

对于思政教育在“中国梦”的教育效果上是否达到预期,则是需要从大学生对于中国梦的了解以及践行程度上来进行调查。据调查统计的结果显示,对于中国梦深刻了解的大学生占比仅为17.14%,基本了解和知道“中国梦”的人数占比分别为48.57%和34.29%,这说明当前大学生还缺乏对中国梦的深刻认识,许多学生还停留在表面。在是会开展践行“中国梦”的意愿上,调查结果堪。仅仅只有不到10%的学生非常愿意提升自我价值践行中国梦,更多的大学生有超过80%的比例并不感兴趣,践行的主观能动性较差。

从调查结果上不难看出,目前虽然高校开展了一定的中国梦融入思政教育的工作活动,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以上种种迹象都暴露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在践行中国梦存在诸多的问题,对此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来加强融合。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梦”融合的对策分析

1.融入课程教学体系,践行“中国梦”

高校思政理论教育课程是加强中国梦知识传播,树立学生中国梦信念以及践行中国梦的最佳途径。目前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理论课程中没有对“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单独的讲解,也缺乏有效的贯穿,仅仅是依靠思政教师点到即止是无法到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的。因此需要将“中国梦”融入到思政课程教学的体系中来,专门设立“中国梦”章节从而进行系统的教学[9]。此外还需要将“中国梦”贯穿于思修、毛概以及马克思、近代史刚要等课程中来,将“中国梦”与思政理论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高校还可以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针对于政治时事、形势与政策等来进行有效地讲解与深入理解中国梦。

2.强化社会实践内容,渗透“中国梦”

社会实践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更是思政理论教学的有力补充形式。中国梦的践行仅仅停留在思政理论层面是万万不可的,这需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实践中渗透中国梦,加快“中国梦”的知行合一[10]。针对于当前社会实践与理论失调的情况,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与中国梦结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具体对“中国梦”形成认知,例如可以开展地区红色文化调研、开展生产劳作基层活动以及祭奠英雄烈士活动等等,或者以激励考核的形式建立社会实践档案督促大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中华情感的建立与情感转化。此外还可以以社团活动或者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媒介,在活动中树立学生的“中国梦”理念。

3.利用信息媒体技术,宣传“中国梦”

目前许多高校思政教育在对于“中国梦”的宣传上较为单一化,且宣传途径缺乏时代气息。高校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领军人物,也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使用的主力军,对此高校思政教育的需要突破传统的局限性,采用与时代特征接轨的信息媒体技术来加强“中国梦”的宣传。例如建立高校公众号以及自有校园网络论坛或者资源共享平台等,利用这些大学生乐于接收信息的传播方式来进行“中国梦”理念的宣传。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方式,消解宣传的死角。同时在宣传手法上,可以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利用以Q版拟人化或者动漫、电影制作的方式来进行“中国梦”宣传片打造。

4.构筑全面校园文化,提升“中国梦”

构筑蕴含“中国梦”的校园文化能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也能让高校大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与洗礼之下提升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践行能力。因此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例如开展优秀影片(《建党大业》、《集结号》、《湄公河行动》)或者电视剧(《南侨机工英雄传》、《伪装者》)放映活动,以“中国梦”为主题的辩论赛、校园演讲以及文艺汇演、摄影大赛等等,以校园文化的隐形教育作用形成合理强化思政教育。

四、结语

当前思政教育与“中国梦”的融合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深化。高校需要发挥其主阵地的作用,不忘初心,肩负起向大学生传达与践行“中国梦”的伟大使命与职责,将“中国梦”融入到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中、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采用喜闻乐见的宣传手段以及构筑全方位的校园文化来进一步强化“中国梦”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以及“中国梦”的践行力度。

猜你喜欢

中国梦校园文化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