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劳戏”解诂
2018-02-11曹海东,王爱华
曹 海 东,王 爱 华
《齐民要术》“劳戏”解诂
曹 海 东,王 爱 华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武汉 430079)
《齐民要术》卷六中的“劳戏”一词,学人们所作解释不一。“劳戏”宜当读为“誂戏”(或作“佻戏”、“恌戏”、“挑戏”),其义可训作“撩逗嬉戏”、“调弄戏耍”。
《齐民要术》;劳戏;誂戏;释义
《齐民要术》卷六《养羊》:“牧羊必须大老子、心性宛顺者,起居以时,调其宜适。……若使急性人及小儿者,拦约不得,必有打伤之灾;或劳戏不看,则有狼犬之害。”
上面引文中“劳戏”一词,缪启愉先生《齐民要术校释》(中国农业出版社第2版)注云:“‘劳’有过分、癖好之义,今浙江尚有此口语,为贬词。又《广雅·释诂二》:‘劳,嬾也。’‘劳戏’实际就是偷懒好嬉之意。”王云路(2002:91-92)训此词为“嬉戏”,并谓“‘劳戏’当即‘遨戏’、‘傲戏’、‘敖戏’、‘遨嬉’、‘敖嬉’,并音近义同。‘敖’(或作‘傲’、‘遨’)有嬉戏义……写作‘劳’是其假借字”。于此二家之解,汪维辉先生(2007:57)认为缪先生“释‘劳’字两说并存,似均未谛”,而王先生“此论可备一说,但‘劳’与‘敖(傲、遨)’声母并不相近,王文也未举出古书中它们可相通的例证,所以仍不能使人无疑。总之,‘劳戏’之‘劳’的确诂及其得义之由尚待进一步研究”。董志翘、赵家栋先生(2011)撰文着重对“劳”字进行了考释,指出“‘劳’在《集韵》里有怜萧切一读,与‘嫽’为同一小韵。‘劳’当为‘嫽’之借……‘嫽’为‘相戏’义,则‘劳戏’为同义复词”。冯青(2016)以为“‘劳’有‘忧思’、‘爱念’义,‘劳戏’即是‘好戏’、‘贪玩’”。
笔者认为,上述诸家对“劳戏”整个词义的训释大体不错,只是对其中“劳”字的诠解尚有可议之处。对缪、王二位的“劳”字之解,笔者认同汪维辉先生的相关看法,兹不赘言。董、赵二位以“劳”为“嫽”字之假借,虽于文本之义可通,但问题是古代文献语言中未见“嫽戏”一词的用例①,故将“劳戏”破以“嫽戏”,终觉未安。冯先生将“劳”训作“爱念”,所提供的佐证材料还难以取信于人,如其文引《尚书·盘庚中》“劳尔先”之孔疏“劳,亦爱之义”为证,即是如此。孔疏原文云:“劳者,勤也,闵其勤劳而慰劳之。劳,亦爱之义,故《论语》云:‘爱之,能勿劳乎?’是劳为爱也。”可见,孔氏是将“劳”解释为慰劳;其言“劳,亦爱之义”,是谓慰劳之举含有爱抚之意,而非谓“劳”之词义为“爱”。否则,孔氏所引《论语》之言岂不是语意复沓而难通?②
在笔者看来,此“劳戏”当读为“誂戏”,亦可作“佻戏”、“恌戏”、“挑戏”等,实即人们常所谓“调戏”,当训作“撩逗嬉戏”或“调弄戏耍”。如是为解,主要是基于以下四点看法:
第一,“劳”字与“誂”、“佻”、“恌”、“挑”诸字读音相近,例得通借,且文献中亦有相关例证。
在《广韵》中,“誂”字音徒了切,属定母篠韵,“佻”、“恌”、“挑”三字俱音吐彫切,属透母萧韵。此四字在上古音中均为宵部字。因其音同或音近,故在古代文献中多相通用。例如,《吕氏春秋·音初》:“流辟、誂越、慆滥之音出。”毕沅新校正:“誂与佻同。”《广雅·释诂》:“誂,诱也。”王念孙疏证:“《列子·杨朱篇》:‘媒而挑之。’《释文》引《仓颉篇》云:‘挑,招呼也。’挑与誂通。”又如,可洪《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卷一“慢恌”条注:“上莫谏反。下徒了反,动也,弄也,轻也,忽也,正作掉、挑、誂三形也。”又卷二十五“撩挑擿”条注:“上力条反,相撩戏弄也。中徒了反,弄也,相诱翫也,亦作誂也。”③又如,《尔雅·释言》:“佻,偷也。”郝懿行义疏:“佻者,《说文》云‘愉也’,引《诗》‘视民不佻’。通作恌,今《诗》作‘视民不恌’……《玉篇》引《尔雅》亦作‘恌,偷也’。”
“劳”字在《广韵》中音鲁刀切,属来母豪韵,在上古音中亦为宵部字。上述“誂”、“佻”、“恌”、“挑”四字与“劳”相较,读音明显相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佻”字在南北朝时期有人读同“劳”。宋本《集韵·豪韵》“劳”小韵(郎刀切)下有“佻”字,注云:“《诗》‘佻佻公子’沈重读。”据此,清人余萧客《古经解钩沈》卷七“佻佻公子”条云:“佻音劳”。由是而推之,“誂”、“恌”、“挑”三字在沈重时代也不排除读与“劳”同的可能性。
因为“劳”字与“誂”、“佻”等字读音相近(有时甚至可能相同),故其依例可相通借。古代文献中不乏相关例证。如《商君书·农战》:“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高亨先生(1980:281)笺注:“劳当读为佻。《尔雅·释言》:‘佻,偷也。’……是佻乃苟且奸巧之义。又佻与恌同,《诗·鹿鸣》:‘示民不恌。’……《左传·昭公十年》引《诗》正作佻。又佻与窕通,《诗·大东》:‘佻佻公子。’释文:‘佻本作窕。’即其证。……此文之劳民即佻民、恌民、窕民矣。劳与佻、恌、窕古通用。”又如,《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司空》:“为车不劳,称议脂之。”整理者注云:“劳,读为佻,《方言》十二:‘疾也。’”④显然,此是借“劳”为“佻”。
此外,古代文献中的宵部字,特别是谐“兆”声的宵部字,时或可见与“劳”相通之例,能为“劳”读作“誂”或“佻”、“恌”、“挑”提供佐证。如《左传·昭公十七年》:“伯赵氏,司至者也。”杜预注:“伯赵,伯劳也。”方以智《通雅》卷四十五《动物》云:“伯赵即伯劳之声,古语相近而讹。”是可知宵部字“赵”通“劳”。而文献中有“赵”通于从“兆”得声之字者,如《方言》卷五:“自关而西,秦晋之间谓之杠,南楚之间谓之赵。”郭璞注:“赵,当作桃,声之转也。中国亦呼杠为桃床,皆通语也。”在上例中“赵”通“劳”,在此例中“赵”通从“兆”得声之“桃”,那么,谐“兆”声的字依理也可与“劳”相通。文献中其实已有相关例证,如《诗经·魏风·硕鼠》:“莫我肯劳。”高诱注《吕氏春秋·举难》“击牛角疾歌”,引《硕鼠》作“莫我肯逃”,显系借“逃”为“劳”,即如陈奇猷(2002:1328)释云:“高引《硕鼠》见《毛诗·魏风》。‘劳’作‘逃’者,盖二字古音同萧部通假。”又如郑权中先生(2008:601)说:“按《诗》意,当以‘劳’为正字,‘逃’借字。”
第二,“誂”有“撩逗戏弄”义,与“戏”字之义相当,二者组合为同义并列复词,见诸文献,故上述“劳戏”读为“誂戏”,颇契古书属词之例。
《说文·言部》:“誂,相呼诱也。”《玉篇·言部》:“誂,徒了切,弄也。”《集韵·筱韵》:“誂,一曰戏也。”可见“誂”能作“撩逗戏弄”讲。此义亦见用于古代文籍。如《战国策·秦策一》:“楚人有两妻者,人誂其长者,长者詈之。”《汉语大字典》“誂”字条引此为例,释云“逗引”。又如,《颜氏家训·文章》:“有一士族,好为可笑诗赋,誂撆邢、魏诸公。”清人胡文英《吴下方言考》卷三“誂撆”条云:“《颜氏家训》:‘誂撆邢、魏诸公。’案:誂撆,戏言也。吴中谓以言戏人曰誂撆。”“戏”字亦有此类意义。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卷三“嬉戏”条注引《切韵》曰:“戏,弄也。”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九“戏弄”条注:“上羲义反……《尔雅》:‘谑也。’郭注云:‘啁戏也。’”
“誂”与“戏”义相侔,故二者可同义连文,组成复语,见用于文献。例如,今传碛砂藏本《大般涅槃经》(北凉昙无谶译)卷十七:“当正身心,慎无掉戏,轻躁举动。身为掉戏,心为轻动。”其中的“掉戏”,敦煌遗书伯2172号《大般涅槃经音》作“誂戏”,注音曰“上徒吊反”⑤。由是以观,“誂戏”在中古汉语文献中已被使用。其在后世文献中也时可得见,如明人陶承学、毛曾所辑《并音连声字学集要》卷三:“誂:相诱也。本作挑,誂戏弄言。”⑥清人张慎仪《蜀方言》:“诱奸曰誂戏。”⑦
由于文字通用的缘故,“誂戏”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又写作“恌戏”、“佻戏”、“挑戏”等。作“恌戏”者如:高丽藏本《大方等大集经》卷二十九《无尽意菩萨品》(刘宋智严共宝云译):“是喜寂灭,无恌戏故;是喜行倚,不戏论故。”又:“强梁、粗恶、卒暴、恌戏,如是之语悉无复有。”⑧作“佻戏”者如:顾清《东江家藏集》卷四十二《杨孺人王氏墓志铭》:“孺人……训幼子以安详,或佻戏,必加谴斥。”冯琦《宗伯集》卷十八《云川蒋公暨姜孺人行状》:“三子小,坐着膝前,为说古今忠孝事,谕勉之。稍佻戏不如仪,孺人怒不设食。”作“挑戏”者如:晏文甫《〈秋香亭记〉跋》:“若相如之于卓文君,陶谷之于秦弱兰,一以琴心挑戏,一以词语合欢。”⑨上引例句中的“恌戏”、“佻戏”、“挑戏”,与“誂戏”实同一词,为“誂戏”之异写。
由上观之,将《齐民要术》的“劳戏”读为“誂(佻、恌、挑)戏”,甚合古书遣词用语之例,能取证于古。
第三,“誂(佻、恌、挑)戏”与人所常见的“调戏”实为一词,故“劳戏”读作“誂(佻、恌、挑)戏”,其义可比照“调戏”而为训。
如前所述,“誂”有“撩逗戏弄”义,与“戏”字之义相当,二者组合为同义并列复词。这样,“誂戏”自可训作“撩逗嬉戏”、“调弄戏耍”之类。通过考察“誂(佻、恌、挑)戏”与“调戏”之间的关联,更易见其义训应然如此。
上引《大般涅槃经》卷十七中的“掉戏”,敦煌遗书斯1832号、津艺243号均作“恌戏”,斯3850号作“调戏”⑩,而上述伯2172号作“誂戏”,是可见“恌戏”、“誂戏”与“调戏”实为一事。西晋竺法护译《大宝积经》卷九:“无刚结言、崎岖之语、调戏俳说、无益之文语……无有粗辞、卒暴之性。”⑪以此与上引《大方等大集经》“强梁、粗恶、卒暴、恌戏,如是之语悉无复有”之文相比勘,知前者之“调戏”实际上同于后者之“恌戏”。戴侗《六书故》卷十一云:“调:徒辽切,谐和众口也。借为调戏之调。季曰:调戏当作挑,《说文》又有誂,相呼诱也。”由此可知“调戏”亦即“挑戏”、“誂戏”。对“调戏”与“誂戏”等之间的关系,后世学者也有所考论。如民国时向楚主编《巴县志》卷五《方言》云:“今谓誂戏曰调戏。”⑫蒋礼鸿(1981:94-95)考云:“今之言调戏妇女者,调字本为誂。……誂为呼诱,引申则为戏弄。”王继如(2002)谓“调戏”、“调弄”、“调皮”等词中的“调”,其“撩逗、戏弄、欺骗等义,当是得之于‘调’之读‘誂’”。冯春田(2003:12)引蒲松龄《寒森曲》“只怕是嗔人挑戏”句,解释说:“‘挑戏’即‘调戏’。”
考古人所言“调戏”,并非只是特指戏弄女性,而在很多时候可指一般人相互调弄嬉戏。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五“调戏”条注:“谓相嘲调也。调,弄也。”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四“调戏”条注:“《毛诗传》云:‘调,嘲也。’下希义反,郭注《尔雅》云:‘戏,谓相调戏也。’”《资治通鉴》卷九十:“群官不以雠贼未报为耻,务在调戏、酒食而已。”胡三省注:“谐谑以相调戏。”
由上观之,《齐民要术》中的“劳戏”读为“誂(佻、恌、挑)戏”,则“劳戏”亦即“调戏”,故可比照“调戏”释其义为“撩逗嬉戏”或“调弄戏耍”。
第四,考之本文,参之他篇,将《齐民要术》中的“劳戏”读为“誂(佻、恌、挑)戏”,视同“调戏”,训作“撩逗嬉戏”之类,均显得圆惬妥帖。
观《齐民要术》上下文语境,“或劳戏不看”句是谓小儿戏慢不谨,疏怠于看羊之事。此中“劳戏”当是指小儿相互撩逗、嬉戏玩耍,其与一些古代文献中所用的“调戏”应该类同。如唐人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柰耶》卷三十八:“时六众苾刍,于然火处各以火头共相调弄……沙门释子火头调戏,与彼童儿有何异相?”⑬明人罗洪先《念庵文集》卷三《答尹洞山》:“老叟与群儿调戏。”此二例中的“调戏”,显然都是指人相与调弄嬉闹。《齐民要术》“劳戏”与之相较,义当一律,故将其读为“誂(佻、恌、挑)戏”,可比照“调戏”释其义为调弄嬉戏;如此为训,适切于语境,能较好地贯通上下文意。
就目前所掌握的材料看,“劳戏”一词除了见于《齐民要术》之外,还曾出现于隋代薛道衡《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诗。该诗略云:“万方皆集会,百戏尽来前……欢笑无穷已,歌咏还相续。羌笛陇头吟,胡舞龟兹曲。假面饰金银,盛服摇珠玉……繁星渐寥落,斜月尚徘徊。王孙犹劳戏,公子未归来。共酌琼酥酒,同倾鹦鹉杯。”此诗的内容,主要是叙写“倡优杂伎,诡状异形……肴醑肆陈,丝竹繁奏,以秽嫚为欢娱,用鄙亵为笑乐”⑭。显而易见,该诗中的“劳戏”,亦犹古代文献中习见的“调戏”(如三国支谦译《佛说梵志阿颰经》中“吟咏歌曲、弄舞调戏及论倡优”的“调戏”⑮),故将前者读为“誂(佻、恌、挑)戏”,以其意指王孙们共相调弄嬉戏,亦显得颇为恰切。
从以上四个方面的论述来看,《齐民要术》中的“劳戏”宜当读为“誂(或作‘佻’、‘恌’、‘挑’)戏”,解作“撩逗嬉戏”或“调弄戏耍”。
陈奇猷 2002 《吕氏春秋新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董志翘、赵家栋 2011 中古汉语词义探索(二则),《江苏大学学报》第3期。
冯春田 2003 《〈聊斋俚曲〉语法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
冯青 2016 《齐民要术》“劳戏”考,《农业考古》第4期。
高亨 1980 《诸子新笺》,齐鲁书社。
蒋礼鸿 1981 《义府续貂》,中华书局。
汪维辉 2007 《〈齐民要术〉词汇语法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继如 2002 从“掉以轻心”的“掉”说起,《辞书研究》第1期。
王云路 2002 《词汇训诂论稿》,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郑权中 2008 《通借字萃编》,天津古籍出版社。
① 蒋礼鸿《义府续貂》(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96页云:“嫽为戏诱,徒见字书,未见施诸文翰耳。”既然表戏诱义的“嫽”字未见于文翰,那么“嫽戏”一词不见于文翰则较然可知。
② 对《论语》此二句,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人有所爱,必欲劳来之。”可见,“劳”训“劳来”,意为慰劳。
③分别见《中华大藏经》第59册第574页,第60册第395页,中华书局1993年版。
④ 见《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50页。
⑤ 见《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7册第35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⑥ 见《续修四库全书》第259册第28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⑦ 见张慎仪著、张永言点校《蜀方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75页。
⑧ 分别见《中华大藏经》第10册第376页,第382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
⑨ 见《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第1册第873页,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⑩ 斯1832号、斯3850号,分别见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第14册第36页,第31册第654页;津艺243号,见《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敦煌文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册第173页。
⑪见《碛砂大藏经》第15册第423页,线装书局2005年版。
⑫ 见巴县县志办公室《巴县志选注》,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317页。
⑬ 见《碛砂大藏经》第67册第188页,线装书局2005年版。
⑭参见杨慎著、王仲镛笺证《升庵诗话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84页。
⑮见《碛砂大藏经》第58册第381页,线装书局2005年版。
An Explanation on the Word(劳戏) in(齐民要术)
CAO Hai-dong and WANG Ai-hua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430079, China)
Scholars have made different explanations on the word(劳戏) used in the 6th volume of(齐民要术). In fact,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literature materials,(劳戏) is equivalent to(誂戏) or(佻戏) or(恌戏) or(挑戏), whose meaning is “tease and frolic”.
(齐民要术);(劳戏);(誂戏); Interpretation
H134
A
1000-1263(2018)03-0092-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乾嘉学术札记中训诂理论的发掘与研究”(15BYY151)
曹海东,男,1962 年生,湖北红安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汉语史研究;王爱华,女,1983 年生,河南淮 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语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