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矿标志在闵北银金矿床中的研究

2018-02-11李召松山东黄金福建省政和县香炉坪矿业有限公司福建南平353600

中国房地产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探矿火山岩斑岩

文/李召松 山东黄金福建省政和县香炉坪矿业有限公司 福建南平 353600

1、矿区介绍

1.1 区域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湖屯-锦屏断裂带东南侧,主要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浅变质岩,中生代沉积岩及火山岩,区内断裂发育,北东向、北北东向、北北西~近南北向三级断裂交汇,控制中生代盆地展布。加里东期至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其中燕山期是区内主要岩浆活动期,也是主要成矿期,特别是中酸性侵入岩,多数为成矿岩体,成矿元素富集程度普遍较高。

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1)地质

矿段内出露的地层为侏罗系上统南园组(J3n),在区内广泛分布。主要岩性为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夹紫红色粉砂岩、流纹岩、球泡流纹岩、流纹质玻屑凝灰岩、熔凝灰岩夹砂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夹英安质熔凝灰岩等。火山岩与银(金)成矿作用没有明显关系。

(2)构造

火山岩地层总体呈缓倾单斜构造,往西倾,倾角约30~35°。

次火山岩侵入接触构造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为呈缓倾穹窿状,其二为呈陡倾脉状,并伴有侵入角砾岩或隐爆角砾岩发育,与银(金)成矿作用关系密切。

矿区内主要发育四组断裂构造带,编号为F0、F1、F2和F3断裂,其中F1断裂与银(金)成矿作用关系密切。

F0断裂分布在矿区东部,地表出露长度约1110m,宽度8~31m,总体走向为北东方向,倾角35~55°,具压扭性特征,控制着矿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次火山岩分布。

F1断裂为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包含F1-1、F1-2、F1-3、F1-4等四条断裂。其中F1-1、F1-2 、F1-4断裂呈大致平行分布在拟扩大部分北部,分别控制I、Ⅱ、Ⅳ号矿(化)体;F1-3断裂分布在拟扩大部分南部,控制Ⅲ号矿体。F1断裂带地表出露长度约300~1500m,宽度约5~29m,断裂带总体走向呈北北西向,倾向238~260°,倾角38~71°。断裂带内岩石破碎,黄铁矿化、硅化及碳酸盐化等蚀变发育,F1-1、F1-3、F1-4断裂具有张性特征,F1-2断裂局部还可见糜棱岩化,具压扭性特征。

F2断裂带包含F2-2、F2-3断裂,地表出露长度大于500m,宽度1~4m,走向呈北东东向,倾角北西西,倾角约70°。为晚期张性断裂构造,与矿区成矿作用关系不大。

(3)次火山岩

矿段内发育一套多阶段侵入形成的流纹斑岩系列的次火山岩体(λπ),与银(金)矿体关系十分密切,构成矿床的成矿母岩及容矿岩石。按侵入时间的先后顺序,可以划分出如下三个期次的次火山岩体:

①一期流纹斑岩(λπ1)

地表出露于矿段北部、南部,面积约1.1km2。主要矿物为长石和石英等浅色矿物,岩体边部见流纹状构造。岩体中部被后期斑岩侵入,在缓倾穹状等有利接触部位形成银(金)矿体。I、Ⅲ、Ⅳ号银(金)矿(化)体均赋存在一期流纹斑岩(λπ1)内。

②二期流纹斑岩(λπ2)

地表未见出露,主要呈岩席状出露于标高1076m~1026m水平,与成矿关系密切。

③三期流纹斑岩(λ)

地表未见出露,主要呈陡倾岩脉状出露于标高1076m、1054m、1026m等中段。三期流纹斑岩脉形成于银(金)矿(化)体之后,切割一、二期流纹斑岩和银(金)矿化体,但一般错距很小(1~2m左右)。在三期脉岩两侧的岩石中有时见有轻微的银(金)矿化富集。

(4)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主要沿F1断裂带及银(金)矿(化)体内、外两侧广泛发育,蚀变岩石主岩主要为一期流纹斑岩(λπ1),其次为二期流纹斑岩(λπ2)。围岩蚀变按蚀变矿物种类可划分非金属矿物和金属矿物两大类型,以前者为主,后者叠加于前者之上,叠加强烈处构成银(金)矿(化)体发育地段。

1.2 矿体地质

矿体受F1-2断层及深部二期流纹斑岩(λπ2)顶部穹状接触构造的复合控制。矿体在横剖面上呈蘑菇状,在纵剖面上呈缓倾长条状,有三层平硐、26条穿脉硐和12个坑内钻工程控制。矿体走向长493m,倾向宽一般30~70m,水平厚度一般10~20m、最大32.4m。矿体走向340°,倾向70°,倾角30~70°。矿体分布标高980~1095m。矿体在1054m标高以上平均品位Ag:216g/t,Au:1.82/t。

1.3 矿石矿物成份

(1)金属矿物

主要有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辉银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及少量硫锑铜矿、铜兰等。

(2)非金属矿物

主要有石英、长石、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方解石和少量的锆石和磷灰石等。

(3)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有半自形-他形晶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及碎裂结构、乳浊状结构。

矿石构造主要有角砾状构造、脉状网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

(4)矿石类型

①矿石自然类型

按氧化程度划分为氧化矿石和原生矿石,其中以原生矿石为主。

②矿石工业类型

矿石工业类型主要为银(金)共(伴)生硫化矿石。

(5)矿石化学成分

矿石主要有用组分为Ag、Au。Ag品位一般40~300g/t,Au品位一般0.5~2.0g/t。

矿石中伴生有益组分有Cu、Pb、Zn、S等,平均品位为:Cu 0.034%、Pb 0.22%、Zn 0.28%、S 1.89%。

(6)矿体围岩及夹石

矿体顶板围岩均为蚀变矿化的一期流纹斑岩(λπ1),底板围岩则主要为蚀变的二期流纹斑岩(λπ2),次为一期流纹斑岩(λπ1)。

矿体夹石主要为蚀变矿化的一期流纹斑岩(λπ1),次为三期流纹斑岩(λ)。

2、找矿规律及找矿标志研究

该成果主要是在长久以来的地质探矿过程中不断的总结而来,对于任何一条矿脉来说,其容矿空间在走向上和倾向上分布的基本规律对不同规模的矿脉来说同一成矿区域都是相似的。因此我们可以用类比的方法搞清一条矿体的特征及其赋存规律,并据此推断大区域的矿体特征,以此指导我们的探矿工作。该成果在银(金)矿床的探矿实践中多次应用,分析矿体的产出特征,指明了探矿方向。

2.1 地质探矿研究总结银(金)矿床的成矿规律

矿体自南向北以总体12°的倾角向下侧伏,现已探明矿体在+1097m~+1000m的赋存形态,矿体赋存于一期流纹斑岩与二期流纹斑岩接触带附近、一期流纹斑岩一侧,其越靠近地表,品位越高,在+1076~+1096m区间,矿体品位高达Au30~60g/t,Ag4000~8000g/t,最高品位Ag可达10000g/t以上,向下则高品位脉体逐渐变窄,品位逐渐下降。故此,原来的地探工作主要在围绕接触带附近一期斑岩一侧进行。

2.2 进一步地质探矿研究的发现

矿体底板为二期流纹斑岩,呈黑色,含碳量极高,油脂光泽,靠近矿体部位常有细网脉状金属硫化物蚀变,其蚀变强度变化较大,但普遍存在金高银低现象,一般在Au0.3~1.6g/t,Ag30~90g/t区间变化。

根据以上成矿规律的指引,在2015、2016年的几处探矿工作均有突破:

(1)在+1000m中段地探工作中,-13线至17线段探得新增储量36641吨,金属量Au43.22公斤,Ag20260公斤。其向下部延伸部分尚未探明。

(2)在+1076m中段6线附近,因在+1054见到细网脉状金属硫化物蚀变的二期斑岩,故通过坑内钻探和坑探手段,在+1076m中段6线位置取得了突破,探得矿脉宽8.5米,平均品位Au2.59g/t,Ag157g/t,目前正在展开沿脉探矿工程,以尽快探明其储量和赋存形态。

经过计算,截止2016年底,矿区累计探获新增资源储量为:矿石量36641吨,平均地质品位Au1.18g/t,Ag552.93g/t,金属量Au43.22公斤,Ag20260公斤。而其他部位因探明程度未达到储量圈定要求而未计算新增。

新增资源储量潜在工业价值7072.06万元,新增资源储量静态总利润13015.73万元,年利润总额5547.22万元。

结论:

随着这种新找矿标志的出现,闵北地区银金矿床的探矿思路就扩大了,不再仅仅局限于接触带附近一期斑岩一侧,探矿范围也相应增加了,更有利于探出新的资源储量,期待这一成果在今后的探矿工作中能带来更多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成辉,徐珏,黄凡,等.中国金矿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概要[J].地质学报,2014,88(12):2315-2325.

[2]杨玉清,祁玉海.夹皮沟金矿集中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J].黄金,2008,29(2):14-18.

[3]王建.金矿找矿中化探技术应用研究[J].地球,2013,(11):90-90.

猜你喜欢

探矿火山岩斑岩
玲珑金矿田煌斑岩与矿脉关系的探索及应用
接财接福
东天山赤湖地区原生晕异常结构特征对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指示意义
辽宁调兵山西调斑岩型钼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巴尔陶勒盖-复兴屯发现特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铅锌银矿床
渤中34-9油田古近系火山岩岩相特征与分布预测
关于探矿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探矿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
地质探矿工程施工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