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红色经典艺术的数据重建及国际传播

2018-02-11董翔张红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红色一带一路艺术

董翔,张红

(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倡导、世界广泛参与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完成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从提出设想到付诸行动、从经贸合作到民间交流,凝聚共识、成果累累,为推进全球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文化的重要性也日益体现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越来越多专家学者认识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认同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经济贸易上的互利合作可能是短期的,文化上的相互认同才更有利于我国的长远战略利益。

一、“中国红色经典艺术”可以成为我国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

在我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西方文化对我们产生了较大影响。为了达到某些政治目的,西方文化鼓吹自己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对我国原有文化进行排斥和挤压,极力否定我们原有文化的核心思想与价值观念,这显然是一种“文化侵略”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文化侵略与征服往往比武力侵略与征服更容易达到目的。从前苏联的解体就可以看到,文化侵略起到了文化核弹的作用。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渗入,国人渐渐认清了“文化侵略”的真实目的,也自觉地行动起来,有意识地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红色经典艺术”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艺术实践的结晶,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红色经典艺术的基本理念、价值取向、创作范式和美学风格对人们道德的升华、文化的传承、正义的向往、现实的思考和高尚的追求有着重要的意义。”[2]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了一批革命历史小说,并取名为“红色经典”,此后这个特定称谓外延到美术、影视、音乐等领域。2016年2月2日习近平同志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表示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3]。 教育部在2010年开始建设“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以保护和传承红色经典艺术,可见从国家层面也更重视和关注红色经典艺术。

在“一带一路”的国家大战略背景下,我们抱着相互包容的态度去进行经济合作及文化交流。但无法回避的是,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也会随着经济交流而进入中国。我们不应该总是被动防御,而应该对外大力推广我们的核心文化。我国在世界各地开设的“孔子学院”就是很好的文化推广。虽然推广总体顺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些国家的文化阶层对 “孔子学院”是持有偏见、抱有防备心理的。一些欧美国家“孔子学院”被迫停办的消息不时传来,他们的态度可见一斑。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们在推广中国文化时应该有更多手段、更多选项。人类对艺术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天性,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是能被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普遍接受的。“中国红色经典艺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鼓舞着中华民族奋勇向前、不断进取。2016年CCTV春节晚会表演了“回声嘹亮”这个节目,展现了红色经典艺术的独特魅力,也感染了全国观众。我们认为“中国红色经典艺术”可以作为 “一带一路”战略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进行推广,使其他国家的人民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感受到我们不畏艰险、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来源。让“中国红色经典艺术”引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共鸣,各国齐心协力排除困难,快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二、“中国红色经典艺术”的对外传播面临新的时代要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红色经典艺术”的对外传播面临新的要求。人类的生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数字时代”,数字化信息“与现代人朝夕相伴,发挥着重要的日常‘伴随’作用。因此在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根本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4]。如今数字化已经深入人类社会的神经末梢,融入了大众生活,普通大众对终端设备、数字信息已经能够自如掌控,甚至创造性使用。人们甚至忘记了它的存在,自然而然地享受着数字化的便利。但是,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各种数字设备性能跟随着“摩尔定律”快速进化,数字信息的质量和传输速度都飞速提高。手机和电脑显示器的屏幕越来越大且分辨率越来越高,网络上传输的各种图片和音频、视频也相应地升级为高分辨率的。那些低质量、低分辨率的数据信息已经无法满足大众需要。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全球网络购物平台上一个仅仅几元钱的小商品,为了吸引眼球都有高分辨率且经过绘图软件处理的大图、有高清的视频展示。反观我国的“中国红色经典艺术”,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能在网络检索到的艺术作品图片却大多模糊不清,质量依旧停留在一二十年前。因此,针对新的形势、新的时代要求,如何提高我们的数据质量,使这些经典的艺术能够在我国乃至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继续发挥它们巨大的正能量,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三、“中国红色经典艺术”数据重建的必要性

通过数据库的建设来更有效地保护相关资料,是现代数字技术应用于各领域的必然趋势。如果我们自己没有高质量的“中国红色经典艺术”数据库,那么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推广和传播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因此,先在国内对“中国红色经典艺术”进行高质量的数据重建,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重点任务就是文献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和文献资源及数字化建设。”[5]“随着网络信息个性化服务的发展,特色数据库建设已变得越来越重要。”[6]2010年教育部开始建设“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相关单位形成了一定的成果。如四川美术学院建设了《红色经典美术专题数据库》,沈阳音乐学院的《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中也可检索浏览红色音乐作品。但是,这些早期的红色经典艺术类数据库由于当时的认识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图片及视频分辨率较低且制作相对简单,大量艺术作品甚至仅有文字介绍,完全无法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因此,我们急需进行数据重建,提高质量。新时期“中国红色经典艺术”的数据重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共同着手建设。

(一)在国内重塑对“中国红色经典艺术”的正确态度和认识

首先,对“中国红色经典艺术”的态度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当前,有些人认为红色经典艺术是革命斗争时期的艺术,不合时宜了,现在为了“和谐”不宜大量宣传,于是宁愿选择一些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或欧美现代文化,也不敢弘扬红色经典艺术。我国各电视频道播放大量的古装戏、宫廷戏、欧美日韩剧等就从侧面反映了这个问题,导致了红色经典艺术在各大媒体上渐渐地难觅踪影。事实证明,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有一些人已经失去了信仰、抛弃了原则,转而崇尚物质享受,最终滑向堕落的深渊。“通过历史事实和社会实践证明,在我国社会思想这块阵地上,如果红色文化不去抢占先机,就很容易受到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占领。”[7]

其次,对红色经典艺术的认识也需要我们再次强化。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强调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而红色经典艺术作品中饱含着全党和全国人民最初的革命信念和斗争精神,能让我们在各种意识形态纷扰的情况下统一思想,也是当前快速稳步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保证。

(二)积极实施“中国红色经典艺术”的数据重建工程

在数字时代,人们选择信息的主动性极大增强了,人们求新、求美、求关注。以前的“中国红色经典艺术”数据信息已经完全无法满足大众需要了。我们应该积极实施“中国红色经典艺术”的数据重建工程,和最新的展示技术结合起来,制作便于在移动终端上传播的精美红色经典艺术数字资料,让人们乐于欣赏红色经典艺术作品,乐于传播这些作品,传播后能成为关注的焦点,这样才有良性的循环。“近年来,全息拍摄、三维扫描、动作捕捉、地理信息技术和虚拟现实等新技术逐渐兴起和成熟。”[8]利用这些技术对“中国红色经典艺术”进行“整理、归类,对相关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及三维数据信息进行记录、编辑、管理和再现,转化为数字化格式”[9],建立专业及高质量的数据库,使人们能够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和计算机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红色经典艺术”的魅力。这也是对“中国红色经典艺术”进行保护和国际传播的基本保证。

四、“中国红色经典艺术”国际传播的展望与建议

有了高质量的数据库之后,我们还需要研究如何在国际上传播这些“中国红色经典艺术”。

(一)在国际上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滋养着每一位中华儿女,正是在这种文化的滋养下,中华儿女世世代代自强不息、励精图治,中华民族才得以不断地发展壮大,并以自强、自立、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红色经典艺术就是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在众多的红色经典艺术作品中,有的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精忠报国;有的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有的倾听时代最强音,紧扣时代主旋律。这些红色经典艺术作品对人们品格的塑造、精神的追求、现实的思考及文化的传承都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坚定红色精神和红色基因自信,坚定我们的价值观自信和意识形态自信。

(二)确立红色经典艺术对外传播战略

首先,我们应该确立文化战略目标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然而,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经济的发展相比,还没有并驾齐驱。以中国红色经典艺术为依托加强其国际传播研究,方能有助于传播中华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贡献中国价值,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其次,中华文化的传播不仅要“走出去”,还要“引进来”,要坚定不移地走两者相结合的战略途径。多年以来我们引进了大量西方文化和观念,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道路上颇多坎坷、阻碍重重。我们要积极尝试在孔子学院等中外教育或文化交流机构中展示中国红色经典艺术作品,因为艺术无国界的观点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展示艺术作品往往比文字内容更容易被认知和认可。我们还要充分发挥个人、民间、文化企业组织的对外艺术交流活动的作用,采取政府机构和民间机构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交流,共同传播中国红色经典艺术。与此同时,中华文化还必须是开放包容的,以利于吸收国外一些优秀的、先进的、具有特色的艺术形式,来充实更新中国红色经典艺术作品中的内在思想和外在表现形式,让中国红色经典艺术可以久经考验、大放异彩。

(三)构建现代化的对外传播技术保障体系

对于新技术、新变革,我们要充分重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表明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0]新技术新变革往往会带来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带来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变化。我们看到当代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各种思潮涌动,大有喧宾夺主之势,而饱含崇高理想的“中国红色经典艺术”在新媒体上却难得一见,其关注度、被接触的概率明显降低,教育作用有越来越小的趋势。这些就是数字化信息大爆发带来的问题。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新媒体等传播媒介变革的重要影响,紧跟时代变革,重新制定“中国红色经典艺术”数据质量标准等技术保障体系,使其能够适应对外传播的需要。

(四)利用好新媒体的对外传播渠道

当前“新媒体已经对舆论形成和舆论格局产生巨大影响,成为舆论发展中的主导媒介。”[11]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也随之快速地滲透到社会大众的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我们紧紧守住这块阵地,“实现自由、安全、创新、秩序等不同价值。”[12]在建立了高质量的数据库之后,我们需要把这些精美数据转化为电子相册、数字杂志、微信公众号、网站网页等,以便新媒体快速方便的传播,这样才能保证传播渠道的畅通。例如:当前全国各地的革命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展示的图片、雕塑等大多依然停留在陈旧的展示方式上。物品的简单陈列、文字图片的简单展示,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如果能利用好数字时代的信息服务功能,情况可能会发生巨大的转变。人们在参观过这些革命遗址、革命博物馆后大多喜欢在微信、微博上发一些图片和简单的文字感受。由于博物馆的展示环境比较昏暗,这些手机随拍的图片往往昏暗模糊,浏览这些信息的人失去了继续转发的兴趣,于是传播渠道也随之中断了。如果各种革命博物馆中的艺术作品不再拘泥于传统刻板的陈列方式,而是和扫描二维码等新的传播方式结合起来。手机扫码后即可获得这些展品配上音乐动画等元素的精美电子相册,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和美的感受,引起观众继续“转发”的欲望,这样让每个人都自发地、下意识地参与进来,传播范围和人数会呈现几何数量增长。现在由于经济往来的频繁,我国的一些手机社交类APP在国外也有相当的用户使用,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某类信息在国内传播的面广了,国外用户接触到的概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国内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更多大型的红色经典专题的艺术展演,引发新一轮的关注,并让国内外观众利用自媒体参与到展演活动的传播中来。

五、结 语

总之,“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核心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保护与传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该研究时代的发展对“中国红色经典艺术”的各种影响,并利用最新技术对“中国红色经典艺术”数据进行采集、重建,使它能跟上科技的发展;同时,利用新媒体在国内国际上进行推广、传播,以发展这些优秀文化,为大众提供欣赏“中国红色经典艺术的”服务平台,为国家大战略提供文化支持。另外,“在中国大地上培育出来的独特的红色文化,不仅具有政治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同样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13]我们还应该把这些成果与艺术原型发源地的地方经济建设进行深度融合,打造特色文化产业,为“一带一路”经济建设作贡献。

猜你喜欢

红色一带一路艺术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纸的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