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2018-02-11徐辉文
◆徐辉文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发放镇双树中心小学)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委经过精挑细选的,都来自于生活。因此,课堂教学不能与学生生活脱节,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真正受到启迪。
一、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
由于年代和地域的不同,课本范文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和学生的认知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学生对这些人和事的认识很不全面,甚至是一无所知。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这些往往又正是学生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自己的视野,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查询去了解相关资料,熟悉事情发生的时代背景,便于加深对课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及红军长征的恶劣环境,又能深刻的理解彭德怀与红军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这样做,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教学《小露珠》一文时,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没有几个,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小露珠的特点去观察,从而让学生知道正是因为有了小露珠,植物才会发生各种稀奇的变化。这样以来,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得心应手了。再如,《夕阳真美》一文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夕阳,领略夕阳的美景;《云房子》一文就可指导学生去观察雨后云朵的变化,了解它的姿态万千,变化多端。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让学生体验生活
部分教师教学时不放心让学生自己去学、去说,学生自己也习惯了被动地听、被动地学,部分学生甚至养成懒于思考、不愿实践的惰性。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更谈不上具有创造性。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低年级学生所学的课文中国有很多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在教学中,根据所学的内容,有目的地安排学生进行生活体验,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手做一做,能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坐井观天》一课,让学生仅从书面上理解青蛙在井里只能看到天的很小一部分这一结论,体验是不深刻的,可让学生用画图纸卷成一个圆筒状,叫他们抬头从圆筒中去看天花板,然后问他们看到了什么,从圆筒中看天花板与不用圆筒看天花板有什么不一样。通过这样的看和比,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从而体会到井底之蛙目光短浅的道理。
如《回声》这一课,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可能还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学完这么有趣的物理现象之后,让孩子们在空旷的房子了,车库里去喊一喊,体验体验,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感悟定会回味无穷。
三、通过情景表演再现生活
课本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其实就是在大脑中把用文字表述的食物还原成客观存在的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认识事物。有的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从来没有过亲身体验,学习认识就会有很大的困难。教师教学时应借助于多媒体等设备,创设故事情景,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认识事物的兴趣,从而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有的课文故事性强,教师可以把它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表演其中的故事,把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如《小英雄雨来》一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小英雄雨来掩护革命干部和鬼子英勇斗争的故事,加之教师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精心剪辑的配乐。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回归生活,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平等、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