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模式的林业栽培管理技术
2018-02-11罗进
罗 进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生态公益林场腾桥分场,江西抚州 344126)
1 生态模式下常见的林业栽培管理技术
1.1 林牧复合型 这种技术主要是将林业种植管理与牧业种植管理结合,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恰当的植物进行种植。林牧复合,就是在确保林木生产的同时,为牧业提供丰富的资源。根据科学的设计方式,通过林木与牧草相互搭配的方式,保证植树造林间隔与密度,充分利用复合种植模式,使树木和牧草都能得到充足的光照和养分。
1.2 果蔬复合型 使用这种技术主要需考虑林业种植品种和地域条件,将林木种植与果蔬栽培进行结合,形成复合型林业栽培管理技术。考虑果蔬生长特点,结合果蔬生长的温湿度、光照条件需求,在林牧种植时与果蔬种植搭配,调整林木种植间距和品种,配合果蔬种植,在保证林木种植管理效果的同时,实现果蔬复合种植,维护林业栽培的生态平衡。
1.3 枣粮复合型 本质上,枣粮复合型可以算作是一种果蔬复合型技术,但栽培的枣树更接近林业生态环境修复的要求,在种植过程中将枣树与其他林木按照科学的设计进行种植,能够在丰富林业生态物种的同时,形成枣粮生产,实现生态林业复合管理。
2 基于生态模式的林业栽培管理问题
在生态模式林业栽培管理期间,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管理意识薄弱 生态模式的林业栽培管理中,在管理意识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是林业栽培管理思想方面稍显落后,管理者对管理手段、管理形式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不到位,管理技术落后,缺乏对林业资源栽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在生态林业管理中,对生态平衡的重视不足,仍然采取以往的林业生产模式,对复合型栽培管理技术的掌握和使用不成熟,难以实现林木种植的复合型栽培,对生态平衡的改善效果不理想,不仅难以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甚至会影响地区经济发展速度[1]。
2.2 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林木栽培管理的技术人员在专业素养方面还有待提升,目前的管理技术人员对复合型林业栽培管理技术掌握不足,这影响了林业栽培管理效果。部分栽培管理手段老旧,无法适应生态文明建设下的林木栽培要求。除了技术的不足,部分林业栽培管理技术人员的个人素质欠佳,主观意识薄弱,栽培管理中工作态度不认真、不积极,对于当地的气候条件、植物生长营养需求、适合的品种等不够熟悉,又缺乏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难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弥补自身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林业栽培管理的效果。
2.3 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林业栽培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制度规范,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也缺乏充足的资金投入。在部分地区林业栽培种植的基础设施差,设备不到位,林木栽培信息技术及其他先进技术引入不足。由于缺少资金投入,一些科学研发进度停滞不前,影响到人员培训、物资采购、苗木质量等,对林业栽培管理十分不利。
3 基于生态模式的林业栽培管理技术水平的强化手段
3.1 强化管理意识 林木栽培管理水平与管理意识存在密切关系,所以需要自上而下强化林业部门栽培管理意识,在思想上树立正确认识,重视林木栽培管理。可以通过公开课、座谈会、宣传片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方式加强林木栽培管理人员对生态平衡及复合型栽培技术的正确认识,引导林业生产人员丰富自身相关知识和科学的栽培手段,从认识上、手段上提升保护生态平衡的理念,促进地区林业发展和资源利用。
3.2 强化管理人员素质 加强林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十分必要,对林木管理人员可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进行专业知识的指导,使他们掌握专业的栽培管理技术,还要提升管理人员对复合型栽培技术的认识。可以通过试验讲解模式带领管理人员正确理解复合型栽培的优势,并利用实践活动提升管理人员的栽培管理实践能力。同时,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个人文化素养,使其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利用,及时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并丰富林业资源科学开发,从而提升林业资源的生态回报。
3.3 增强资金投入 资金不足对地区林业栽培的限制较多,应健全林业栽培管理相关制度体系,从整体资源管理行为上形成约束,制定有效的改革方向。同时,加强林业资源管理的资金投入,确保开发资金充足,在资金充足的前提下通过更多的方式汲取林业栽培管理技术知识。资金投入除了通过政府补助获得,还可以通过拓宽林业生产融资渠道实现,充分利用复合型栽培技术优势,吸引投资者参与到林牧结合、果蔬结合等生产方式中来,实现资金的补充。
4 结语
生态环境是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是人类与发展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关系的总称,也可以看作是关系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复合型生态系统。生态模式下的林业栽培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十分重要,研究对此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弥补不足的改善措施,为林业栽培管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