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助推脱贫攻坚路径研究
2018-02-11冯俊玲
冯俊玲
(中共宁县委党校,甘肃宁县 745200)
我国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深化改革、从严治党的作风。对许多经济落后的地区要采取特殊照顾,党员干部转变角色,打入群众之中,深入了解底层人民的生活环境,并对这些地区进行精准扶贫,按时高质量完成基层党建和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很多地区提出党建与扶贫相结合的工作思想,并提出“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思路,努力创建以服务型为核心的党组织[1]。作为先锋和楷模,党员起到带头作用,将带领百姓脱离贫困作为中心工作,将基层党建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互相带动、互相促进。
1 党建扶贫内涵
为实现共同富裕,使农村人口摆脱贫困,我国提出了党建扶贫的工作目标,建立强大的基层党组织是第一步,也是扶贫的基本保障,由于很多贫困地区的党组织力量比较涣散,没有凝聚力,不能集中精力在脱贫上。很多地方的党组织形同虚设,功利性较强,不能切实为百姓服务。所以,基层党建主要是针对这些地区提出的,用来提升贫苦地区党组织的服务能力。通常下派一些优秀的、有责任心、能力强的干部做好带头作用,严格要求工作,才能为百姓做实事,带领地区和谐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壮大党员队伍是第二步,通过鼓励村里的能人,将党员培养成发家致富的能手,才能带领更多的村民实现共同富裕,通过合理的形式鼓励青年人积极投入党建工作中,同时加强与流动党员的联系,使其与党组织关系更密切,壮大党组织队伍,夯实基层党组织的基础。最后一步是扶贫,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精准扶贫的重点是注重精神上的帮扶。将重点放在改变偏远与特贫困地区人们的落后思想,通过培训等方式培养群众的艰苦奋斗和自强自立意识。
2 党建扶贫的重大意义
2.1 党建与扶贫工作密不可分很多比较贫困的地区都在大山里,这些地方交通不便利,生活环境艰苦,没有优势产业,所以经济水平较低。这些地区距离城市较远,要想切实将经济发展起来还是要靠当地人民,靠当地的基层党组织起带头作用,党组织就像一个大家庭,村级的党组织就如家长一般,他们肩负着管好这个“家”的责任,在“人”的管理上要抓好党员教育,领导起模范作用,在“财”的管理上,就是要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百姓富裕起来。
2.2 党建是扶贫的基本保障要想打赢脱贫这场硬仗,就必须以党建挂帅,从基层党建做起,发挥党的指导和带头作用,在各级党员的积极配合和主动领导下完成这项艰苦的任务。通过对党建工作的创新推动扶贫工作,使党建和扶贫工作互相促进,呈现共赢的局面。
2.3 扶贫是党建的检验标尺既然是扶贫,那就是要把农民作为主体,是否脱贫要看农民的生活水平,所以,扶贫工作是基层党建的检验标尺,能够直观反映党建工作到底有没有做到位,利用党建的形式去扶贫是否有成效,是否将民生作为要抓好的头等大事。同时要求基层党建能够推动科学发展,与民众建立联系,在维护农村稳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 基层党建助推脱贫攻坚的对策
3.1 强化组织领导,深入宣传领导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所以只有抓好领导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工作的作用。首先,明确分工各级领导的工作,所有人都亲自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取得成效,领导亲自体验人们的生活,更加了解人们的难处,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带领人们摆脱贫困。其次,要深入宣传,积极动员百姓主动参与。在党建和扶贫工作中农民始终是受益群体,占有主体地位。所以,要重点保护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激发他们的热情,只有得到百姓的认可,才能顺利开展党建扶贫工作[2]。
3.2 整合优势,大力扶持坚持共同富裕、摆脱贫困的理念,领导组织要深入研究所处地区的资源与地理人文优势,把握住每一个发家致富的机会,安排组织人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坚持统筹展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资源的作用。同时,按照国家规定的精准扶贫标准,制定脱贫方案,在群众的监督下评选真正的贫困户,建卡帮扶。
3.3 创新党建扶贫机制根据贫困地区当地的地理或者资源优势,大力支持发展优势产业,尽可能给予技术和资金上的帮助,鼓励农民发展优势产业,在技术上对缺乏经验的农民进行免费培训,保证每个人都能有能力发展这项优势产业。同时,组织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推行股份制的经营模式,鼓励当地人发展自己的产业链,将优势产品销售出去,这样才能帮助困难的群众稳定增收,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4 结语
党建与扶贫工作是密不可分且相辅相成的,基层党建是扶贫工作的基本保障,扶贫工作是基层党建的检验标准。所以,在开展扶贫工作时必须首先强化组织领导、深入宣传,整合优势、加大扶持力度,并创新党建扶贫机制。只有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帮助农民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才能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