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原因与解决途径
2018-02-11范冬根吴解安
范冬根 吴解安
(江西省永丰县农业局,江西永丰 331500)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科技成果只有通过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实现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面临着严峻挑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山区农村要想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可谓是困难重重。
1 山区农村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原因
1.1 农民的综合素质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的直接使用者,也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终实践者。农民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效果。而大多数山区农民文化水平较低,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科技意识淡薄,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认识不足,缺乏接纳、消化、吸收农业科技成果的能力。
1.2 农村的综合条件农村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出发点,也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的落脚地。农村的综合条件直接影响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1.2.1 农村自然条件 山区农村虽然有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但是要想在山区农村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却是非常不便的,因为山区农村通常存在气温偏低、光照偏少、雨水偏重、灾害性天气偏多等自然环境问题,这样的自然环境条件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无利,反而有害。
1.2.2 农村生产条件 山区农村生产条件比较落后,生产力水平不高,仍然以传统的耕作方式为主,各个方面的农业生产条件都适应不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交通、水利、电力、信息、通信和农业机械化等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落后,抗风险能力不强。
1.3 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必须依靠较高的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综合能力除了前面提到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外,还包括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农业生产的耕作管理水平及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等。而山区农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普遍偏低。
1.3.1 山区农村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比较低 山区农村农业生产以分散式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生产经营规模很小,不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1.3.2 山区农村农业生产的耕作管理水平低 山区农村农业生产大多采用传统落后的农业耕作方法,现代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及农业机械应用频率较低。
1.3.3 山区农村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 山区农村由于生产条件较差,规模生产程度较低,农民自身的生产管理水平不高,使得农业生产效益较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转化效果不明显。
2 加速山区农村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措施
2.1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即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信息的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要抓好对农民技术培训的方式创新,深化农民职业培训改革,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科技培训是提高科技成果应用主体科技素质的重要方式。应重点针对乡村干部、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技术骨干、农民技术员和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进行培训。采用必要措施,强化农民学科技、讲科技、用科技,变被动接受科技为自觉采用,提高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2.2 加强对农业科技成果的宣传,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影响力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价值、应用效果、推广程序及技术要求等进行广泛宣传,让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成果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民群众中的影响力。
2.3 建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开展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围绕产业链,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进行示范展示。加强科技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镇等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让农民直接感受到科技试验示范成果,提升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农民采纳新技术、运用新成果的意愿,从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
2.4 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一是切实改善农村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提高山区农村农业生产的抗灾害能力,降低农业新技术应用风险。二是各级政府应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所需要的宣传培训、试验示范等经费给予大力支持。三是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基金,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效果较好的农民实行补贴或奖励。
2.5 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保障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切实改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使他们能专心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试验示范、宣传培训和推广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