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生态林业建设研究
2018-02-11王淑东
王淑东
(山东省沂水县高庄镇人民政府,山东沂水 276427)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绿化环境、美化环境。同时,一些林木还能生产木材和水果、坚果等副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于土地资源越来越珍贵,导致一些地方占用林地用于其他建设,导致绿化率大大降低。这与当前我国所提倡的生态文明建设背道而驰,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在社会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生态林业建设势在必行。
1 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
1.1 生态林业的内涵所谓生态林业,就是在自然发展和生态和谐的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型林业发展和生产方式。与传统的林业相比,生态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是和谐共生的林业,是更加科学化的林业,是系统性工程。总的来说,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打造的生态林业,能够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环境要求,根据不同的地域地形,构建出多样化的森林生态系统。
1.2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当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于房屋统一规划,加之土地资源更加珍贵,导致一些树木被乱砍滥伐。由于林业经济效益不高,一些村民对栽种树木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当前我国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一些恶劣的天气及空气污染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无论是从社会角度来看,还是从个人居住环境角度来看,生态林业建设都显得极为急迫。
建设生态林业是改善环境的唯一有效途径,森林资源不仅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还可以在减少噪音、保护和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是新农村建设工程的有利补充,是打造舒适的人居环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生态林业建设意识薄弱当前林业生态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之当前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意识形态等相对落后,因此林业生态建设意识薄弱,对林业生态建设不感兴趣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保守思想严重,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接受度不高,对互联网下的生态林业建设不感兴趣;二是技术和知识缺乏、落后,即使对生态林业建设感兴趣,但不懂技术,缺乏专业技能人才;三是不善于利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农产品信息发布和交流,无法享受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科技红利,不能实现林业信息化;四是没有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也没有学习的基本条件。
2.2 生态林业建设质量低一些地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生态林业建设及后期管理质量低下。例如,树种单一,重人工造林,轻封山育林;林种、树种结构配置不合理;纯林多、混交林少;针叶林多、阔叶林少。同时,治理措施的质量较差,重造林、轻经营等,还有一些地区在树种选择及造林技术上不够科学。
3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生态林业建设的措施
3.1 观念先行首先要改变观念和意识,特别是主管人员的观念及群众的观念。要树立正确超前的生态林业发展观,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不追求短期利益,不能损害后代人的利益,要不断培育出新的优良的林木品种,改变林业资源的利用方式和生产方式,为构建新型生态文明社会多做有益的探索[1]。
3.2 政府主导基层政府部门是生态林业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没有政府的主导和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生态林业建设就搞不下去,也搞不好。基层政府部门要把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林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提高重视,建立完善的目标责任制度,把生态林业建设任务明确为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重要考核政绩,稳步推进。
3.3 统筹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进生态林业建设,要站在整个新农村发展规划的高度进行深入的统筹规划,规划一定要高起点、高要求。要根据当地实际,合理调整林业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合理的综合规划,将生态建设中的各个环节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促进结构多样性,实现生物多样性,提升当地生态建设的效果。
3.4 优化结构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林业建设,离不开新农村基础设施的全面完善。在生态林业建设工程中要融入产业结构调整的生态化主题,全面实现与周边村庄的道路交通网络相融合;同时,要把扶贫产业开发加入生态林业建设结构中,通过适当种植金银花、有机茶、林果等经济性的绿植,来增加生态林业的经济附加值[2]。
4 结语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林业建设要秉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具体实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