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牡丹高产栽培技术
2018-02-11徐志强
徐志强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江苏泰州 225321)
药用(油用)牡丹是一种毛茛科植物,药用(油用)牡丹主要栽培品种为凤丹,其根皮的药用价值较大,中药称之为丹皮;牡丹籽可榨油,是生产中药丹皮的副产品,牡丹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因其为中国特有且营养丰富,是植物油中的珍品。中药丹皮有散瘀痛经、清热凉血等功效,主要治疗中风、高血压、跌打淤血作痛、闭经腹痛、血淤经痛、血热斑疹、衄血和热病吐血等症状。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等省区为牡丹的主要产地。随着2011年3月牡丹籽油获批国家新资源食品,包括江苏省在内很多地方的地方政府和农户对牡丹的种植热情空前高涨。
1 繁殖方法
药用牡丹的根一般较少分叉,成熟种子品质良好、产量较高,在药材产区用种子育苗种植。
1.1 种子采集和处理药用牡丹在三年生种苗定植后的次年春季通常有70%的植株开花结果;第3年春季进入盛花期,每株开花1~3朵,第4~6年春季每株开花5~15朵,每朵花的果实中有30~70粒种子。7月下旬种子成熟的时候,采回在室内摊放,最佳厚度为20cm[1]。室内应通风、湿度适中。如果室内过于干燥,应适量喷水,每天翻动2次,防止发热。待10~15d后,果实自动开裂,筛除果壳等杂质,收集种子。种子待秋播使用,播种前需用湿砂层级贮藏。
1.2 播种育苗播种可在8月下旬至11月中旬进行,最佳播种期为9月中下旬。播种应选择饱满、无病虫害、有光泽、黑色的籽粒作种子。播种前,先用45℃的温水浸泡种子24h,之后沥水晾干,等待播种。现在通常采用条播或穴播的方式,育苗畦宽为1.2m左右。
1.2.1 穴播 行距和株距分别为30cm和20cm,穴位呈品字形。挖圆穴,穴深和穴宽分别为5cm和12cm,穴底整平。将适量过磷酸钙和饼肥末施入其中作为基肥,覆盖3cm厚的细土,压实整平。之后每穴播种约20粒种子,种子在穴内应分布均匀,距离保持在2~3cm,667m2用种量约为150kg。
1.2.2 条播 通常行距和播幅宽度分别为25cm和10~20cm,横向开6cm深的播种沟,在沟内均匀播入种子[2]。667m2用种量为150kg左右。播后应即时封土,畦面平整后盖草。次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可出苗,田间出苗应迅速揭开盖草,干旱需浇水,保持苗床湿润,两三年即可移栽定植。
2 种植技术
2.1 选地整地种植应在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以肥沃的沙壤土为佳,有条件的地区可选择缓坡。前作最好为黄豆、花生和芝麻等。需深耕细作,耕翻3次,将杂物草根等除清干净,尤其注意除净白茅根。耕深60~75cm,充分风化后施入腐熟的基肥,整平、耙细、做畦,在周围开好灌排水沟。
2.2 定植通常选三年生种苗,在10月间起苗移栽。行株距应保持在25cm,穴深为20~35cm,标准为种苗放进穴内后不压弯根茎,将适量基肥施入穴中,667m2施用量约为150kg,每穴栽种3株细苗或2株粗苗,在放苗的过程中应让种苗呈扇形展开排列在穴中,当填土到1/2的时候,用手轻轻提拔一下种苗,之后再分层覆土、压实,确保根部舒展、培土密实。
3 田间管理
3.1 中耕除草移栽后的次年春季萌芽后开始中耕除草,每年进行三四次。7月进行第2次,9—10月进行第3次,中耕除草要和培土一同展开。
3.2 亮根移栽后的次年春季萌芽后,将根际四周的泥土扒开,把根蔸亮出,光照两三天后进行中耕除草,再培上肥土。
3.3追肥牡丹喜肥,要施足基肥,在春、秋、冬3个季节应各追肥一次。春肥施腐熟人畜粪水,秋肥施人畜粪水加适量磷钾肥,冬肥施加腐熟厩肥、过磷酸钙、饼肥等,挖穴或开沟施肥后覆土。依据“春、秋轻施,冬季重施”和植株大小调节施肥量的原则进行施肥。
3.4 排灌若是生长期发生干旱,应在早晨或傍晚浇水。雨季应及时清沟排水,以防积水烂根。
3.5 摘蕾与修枝除留种或用作采籽榨油的植株外,春季现蕾后应立即摘除花蕾。要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摘蕾,防止伤口感染病害。10—11月剪除徒长枝和枯枝,把落叶清除干净,集中烧毁。
4 病虫害防治
4.1 病害
4.1.1 叶斑病 夏季到立秋间易发。叶面初现黄褐色或黄色小斑点,1~3d后变成黑色斑点,渐扩为不整齐的轮纹,严重时叶片枯萎凋落,天气干燥时蔓延较快,可至苗床全部感染。为有效防治叶斑病,需清洁田园;在叶面喷洒1∶1∶150的波尔多液,7d/次,连喷几次。气温较高时,可喷洒稀释的1∶1∶200的波尔多液。
4.1.2 根腐病 一般发生在雨季土壤过于湿润的时候。刚发病时往往不易发现;在叶片呈现病态之时,其根皮通常已呈黑褐色腐烂状,病株根部周围的土壤中经常有黄色网状菌丝。为有效防治根腐病,7月应翻晒土地;发现病害后,应即时将病株和其周围带菌土壤清除干净,并用1∶100硫酸亚铁溶液对周围的植株进行浇灌,防治病害扩大;用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灌根,预防此病。
4.1.3 褐斑病 此病主要对牡丹的花、茎、叶造成危害,5—6月发病最为严重[3]。叶片上病斑多为菱形,呈紫褐色,严重时茎秆呈软腐状倒伏。为有效防治褐斑病,应清洁田园,烧毁枯枝残叶;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育苗时用50%多菌灵或75%百灵清300倍液浸种;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防治,10d/次,连喷两三次。
4.2 虫害药用牡丹虫害主要有金针虫、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危害逐年加重。
为防控虫害危害,应清洁田块,减少残留虫量;合理用药,用毒水法或毒土法防治。其中,毒水法即用50%辛硫磷1∶500倍液或48%毒死蜱2∶500倍液浇灌苗后地下害虫危害地段。毒土法即施加50%辛硫磷3750mL/hm2和48%毒死蜱900mL/hm2,拌细土450kg/hm2,在播种前均匀撒在土表,然后开行播种。
5 收获与加工
定植后3~5a即可进行收获,最佳生长时间为4a。8月采收的牡丹称为“伏货”,含水分多、质韧色白、加工难度小,但产量、质量偏低。10月采收的牡丹称为“秋货”,质地变硬、加工难度大,但产量、质量较高。采收时需选晴天开挖,将泥土抖净,剪收的鲜根放在阴凉处一两天,稍干变软即“跑水”后,除去须根、抽出木心,粉性充足、根条粗直的根皮晾干后,用工具将外表栓皮刮去,称为粉丹皮或刮丹。有疤痕、粉性差或较细的根条,晾干后不刮外皮,称之为连丹或连皮丹。在加工前,按粉性大小和根条粗细等规格分开摊晒,方便分等级加工销售。
6 结语
药用牡丹是我国一种常用的名贵中草药,对其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在中医药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药用或油用牡丹主要栽培品种为凤丹,与观赏性牡丹因功能上的不同,在其品种选择、高产栽培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当前,因国家重视木本类油料作物的发展,药用、油用牡丹栽培面积有迅速扩大的趋势,所以,就药用(油用)牡丹而言,应因地制宜、合理扩大栽培面积,并充分立足于其生长习性和特点,运用正确的措施展开种植和养护,从而为其正常生长和产出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