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冬枣萌芽不整齐的原因及对策
2018-02-11郭文侠
郭文侠
今年陕西大荔产区部分大棚冬枣出现萌芽不整齐现象,甚至有些二次枝上的枣股也不萌芽,使后期的摘心、抹芽、施肥、用药等管理难度增加。笔者总结了大棚冬枣萌芽不整齐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1 大棚冬枣萌芽不整齐的主要原因
1.1 不注重采后棚体管理 据调查,大荔县70%以上的大棚(水泥支柱钢、竹骨架)冬枣种植户在果实采收后不揭棚膜,使得棚内光照不足,影响后期发育。据测定,目前生产上采用的聚乙烯棚膜,新膜透光率在85%~90%,棚膜使用6个月后,透光率降低至50%,1年以后降至30%。采果后不揭棚膜,棚内光照仅为自然光照的30%~50%,在高温弱光条件下,冬枣植株光合效能降低、呼吸消耗增强,树体储存养分较少,虚旺,枝条成熟度差,来年萌芽不整齐,甚至不萌芽。另外,不揭棚膜,导致棚内土壤雨水淋溶、晒垡少,而化肥用量超标,土壤盐分随水蒸发向上迁移,集聚在土壤表层,产生盐渍化,影响根系吸收能力,造成树体早衰。近年大风、暴雨、暴雪、连续阴雨低温、持续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频发,不揭棚膜的棚体骨架风载、雪载加大,致使骨架扭曲、断裂,甚至棚体坍塌。
1.2 忽视采后树体管理 大多枣农在果实采收后,只重视秋季施肥,忽视采果后秋季修剪、秋季清园,导致园内密闭,光照不足,病虫基数大,棚内病虫频发,影响来年萌芽生长。
1.3 棚内环境调控不当 据调查,部分新植冬枣的枣农对冬枣萌芽期适宜生长环境(温度、湿度、光照、气体浓度)不十分清楚,管理盲目。一是扣棚后升温过急过猛,造成棚温高地温低,树体因蒸腾作用失水,而根系吸收土壤水分输送不上,导致枝条储存养分不足,发芽不齐;二是通风口设置不合理,前期升温后不注意通风,或通风时先通底风,使棚内边行地温降低,边行树发芽晚,给后期花果管理造成困难。
1.4 环剥过多过重树体早衰 盛花期对冬枣树体进行环剥,可减少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但环剥操作要规范。一些缺少环剥经验的枣农,为增加产量提高坐果率,多次环剥,特别是在对3年生以下刚开始结果的幼树进行环剥时,不预留辅养枝,且不管树体生长势,见枝就剥,有的甚至环剥2~3次,导致树体早衰,叶片黄化,病害增多,提早落叶,有的甚至死亡,直接影响来年树体养分积累,造成萌芽不整齐、二次枝老化、部分枣股发芽过晚甚至不发芽。
2 促进大棚冬枣萌芽的主要措施
2.1 加强采果后树体管理 建议枣农在果实采收结束后及时收好棚膜,加固棚体骨架支柱,使树体接受自然光照,提高光照强度,增强叶片光合效能。另外,要减少暴雨、暴雪、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对棚体造成的损害。
2.2 加强采果后秋季管理 大棚冬枣采收后,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主要用于枝干增粗及组织成熟,是一年中主要营养物质积累期,必须加强管理。
采果后的秋季管理分地上管理和地下管理。
1)地上管理。主要是秋季修剪和秋季清园。秋季修剪的主要任务是拉枝缓势、疏枝透光,疏除内膛过密枝、背上徒长枝、直立光秃枝、交叉枝。秋季清园在采收结束后进行,可用杀虫杀菌剂配合叶面肥,消灭病菌孢子和越冬成虫、卵,降低病虫基数。
2)地下管理。提倡早施基肥,重施有机肥及生物菌肥,深翻树盘,蓄水保墒,提高地温。
2.3 加强扣棚升温后环境调控 冬灌分墑松土后及早覆盖地膜提高地温。酌情提早扣棚(大荔产区一般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前,即 “大寒”到“立春”期间),棚外四周地面覆盖1 m宽的地膜,提高边行地温;棚内立柱内侧四周增设“裙膜”,提高边行温度,保证边行正常萌芽。扣棚后缓慢升温期延长12~15天,在地温回升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升温催芽。
注意预防倒春寒。清明节前后,常会有晚霜发生,严重时会冻伤枝芽。具体防控措施:一是发芽前后用芸薹素内酯类(云大120、碧护、硕丰481、爱增美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预报霜冻来临前1~2天叶面喷施,增强抗寒性。二是在保温的基础上根据天气预报,当夜晚棚温降至接近0℃时,运用多种人工增温措施,如采用点燃酒精炉或固体酒精和温室专用增温燃料等进行棚室增温。据试验,每500 g专用增温燃料燃烧后可供100 m2棚室增温4~6℃。常年晚霜发生频繁、严重的地方应及早做好准备。
2.4 采取科学方式进行环剥 盛花期对冬枣进行适当环剥。依据树龄、树势,对中庸偏旺的5年生以上树采用选留辅养枝主干环剥方式,环剥宽度为主干直径的1/10;对3年生以内的幼树建议在主枝上环剥,环剥宽度0.8~1 cm,并且要保留1个主枝作为辅养枝不环剥,或在每个主枝下部留1~2个二次枝环剥。
据生产实践,采用环剥1次并保留辅养枝环剥的方式效果较好。与其他环剥方式相比,前者在单果质量有所增加、保持较高产量前提下,不仅能够提高枣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使果实综合品质得到提高,还可以保持树体健壮生长,确保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