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校协同育人深化中医师承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以三峡大学中医医院为例

2018-02-11任剑峡周继刚王安桥潘茂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师承院校教育专科

任剑峡 周继刚 王安桥 潘茂兴

中医师承教育与中医起源同步,是几千年来中医独特诊疗技能世代相传的传统教育模式,是古今名中医成才的重要途径。中医教育发展至今,高校学院教育已成为主流教育方式,但师承教育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指出,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建立中医药师承教育培养体系,将师承教育全面融入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鼓励医院与高校以人才培养为纽带协同发展师承教育,实现师承教育制度化和常态化。

宜昌市中医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11年成为三峡大学教学医院后增挂三峡大学中医医院,在多年的临床教学中锻炼出一支能上临床能进课堂的“双师型”优秀临床教师队伍。2015年,医院在院校协同育人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医院优势专科为平台,以经验丰富的中医临床教师为依托,在三峡大学中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师承教育,将师承教育融入到院校教育之中,引导学生在临床课程学习的同时“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及早构建中医临床思维,培养中医临床胜任力,为医校协同育人的师承教育模式积累经验。

1 教学目标

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最难实践的是教学目标问题。在这两种教育教学方式构架结合点上,不仅要从教学目标方面去解决问题,还必须从现代意义方面去探索有机结合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意义[1]。三峡大学通过对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学生知识结构的调整,使学生在掌握中医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每人具备一个特长,即为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铺设不同的成才轨道,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通过不同的路径成为本专业“通用型+特长”(或称“合格+特长”)的不同规格的人才。

医院按照给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给中医学专业学生开设《师承特长培养》课程。课程从大三上学期至大四上学期共3个学期,每学期4次课计16学时1学分,合计48学时3学分。使学生在掌握模块病种中西医理论基础上,重点掌握指导老师的诊疗特色与经验,结业时具有较强的独立诊疗疾病的能力,具有较鲜明的专业特色,为未来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2 教学过程

2.1 选择师承专科 第一次课先给学生系统讲解中医医院的结构、功能、专科设置及布局等,重点介绍中医专科的医师团队、优势病种、特色诊疗,带学生进医院进科室实地参观,使学生在了解熟悉医院的专科情况及师资情况后,再选择自己的兴趣专科方向和师承导师。医院安排学生在选择的专科跟师学习3学期,原则上不允许私自调换科室。

2.2 遴选师承导师 师承导师的遴选条件: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已经承担中医专业本科教学理论课一年以上,兼具临床经验与教学经验的临床教师。教学办根据学生们申报的兴趣专业进行统计,分科分组安排师承指导老师。每位师承导师带教的学生不超过2人。

2.3 教学及考核 学生跟随师承导师的工作安排学习实践:(1)跟师门诊。观摩学习师承老师诊治门诊病人全过程,学习门诊病历书写及处方抄写,学习常用中医诊疗技术。(2)跟师查房。观摩学习师承老师收治住院病人的诊疗过程,学习住院病历书写及诊疗操作。师承老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做讲解示范,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让学生学有所获。学生除完成规定时间的4次实践课外,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跟师实践,时间及次数不限。

学生每学期必须完成4次4个学时的临床实践,提交4份跟师学习记录,期末撰写1份实践报告,记录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作为考核依据。

3 实践体会

3.1 师承教育引导学生专业选择与职业规划 我们在调查学生专业兴趣方向时发现,班上的中医学学生中仅有个别学生家庭具有中医学背景,多数对中医知之甚少,缺乏中医信仰与学习热情。他们并不怎么了解现代中医院的临床专科设置及专科工作性质,面对各专科不知如何选择自己的兴趣方向,对自己的未来专业发展方向概念模糊。通过师承课程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实地了解中医医院常规的专科设置及工作性质。学生们在医院跟师观摩临床老师的中医诊疗技术,体验中医临床疗效,激发他们的中医信仰与学习兴趣,对他们本科毕业后职业规划以及研究生专业规划都有引导作用。

3.2 跟师实践提高岗位胜任力 本科阶段的中医学学生,临床课程的学习阶段是构建中医临床思维的启蒙阶段。大三阶段的中医学学生,还没有系统学习临床课程,临床专业知识欠缺,初到临床实践时不知如何开口如何动手。师承课程开设后,学生有了自己的师承老师,明确了自己的兴趣专业学习方向,课余闲暇时间都可以去医院跟师进行临床实践,医院为他们提供了临床实践平台。学生去到医院跟师学习,随师侍诊,近距离接触患者,询问病史,记录病程,观察疗效;观摩老师诊疗技法,甚至在老师指导下实施诊疗操作,感受到学习的趣味,学习兴趣日益浓厚。学生在课堂上不求甚解的问题可以得到师承老师的点拨,逐步对中医的辨证施治有了深刻认识。一年半的师承学习坚持下来,老师言传身教,学生心领神会,可以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在临床中验证消化,感受中医不同于西医的独特诊疗,明显提高了学习效果。学校教育为学生打下医学理论基础,医院师承教育让学生及早进入临床实践模式,及早建立中医临床思维,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力。

3.3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职业道德观 高校是“以学生为中心”,而医院则是“以病人为中心”,临床老师每天围绕着两个不同的中心工作,练就了高尚的职业情怀。学生跟着临床老师在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在医院里学习治病救人,学着转变角色改变观念,学习将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学习关心病人疾苦,体会患者病痛,体会临床老师一边治病救人一边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怀。

4 存在的问题

4.1 师承方向难以稳定 学生处在临床学习初期时,专业思想尚不成熟。随着临床课程学习的逐渐深入,学生对课程学习中的其他专业也开始产生出浓厚兴趣。在一年半的师承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受到其他专业老师的吸引,和同学一起去蹭老师。师承学习结束后接着进入1年的实习期,要接受实习医院安排的临床科室轮转,与师承老师的跟师学习基本中断。本科毕业后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生们会在各地规培基地转科学习,师承专业方向难以稳定。

4.2 跟师临证时间不足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中医师承需要师徒朝夕相处耳濡目染,临证经验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消化吸收才能得到继承和发扬,临证经验需要时间来积累,不能速成。在校学生的日常时间基本是“满课”,而临床老师的日常时间是在医院“三班倒”,师徒相处时间不易衔接,学校统一安排的见习时间也可能因为师承老师倒班不在岗,需要学生和老师另外约定跟师时间,跟师时间难以保证。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仅有个别优秀学生能够坚持利用课余时间甚至寒暑假继续跟师临证。学生跟师临证时间不足,以至于临证病例不能及时完整地跟踪记录,不利于临证经验的积累。

4.3 协同育人机制有待完善 医院、学校双方在合作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不能完全对接,学校教学管理和医院行政管理不协调等[2]。北京中医药大学对所有专业与学制的在校学生全面推行导师制,利用汇聚大量高水平中医师的现代化中医院资源,积极探索”集体带、带集体”的新模式,以”名医+名师”、“医教研三位一体导师”、“名老中医工作站”等导师组形式,倡导“名师共同带徒、弟子集体跟师”的理念值得借鉴[3]。三峡大学师承培养师承课程每学期16学时,每班参与教师30余人,人均教学工作量不足1学时,师承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没有得到认可,评价体系和考核方式尚不完善。建立全面、立体的质量评价体系,在考核方式上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要使各种评价在价值取向上既指向于知识的传承,更指向于受教育对象的发展的机制任需要进一步探索[4]。

5 结语

师承教育是以“个性化”为特征,院校教育则以标准化”为特征;师承教育的优势主要强调临证实用、临床诊疗,技能操作;而院校教育的主要优势在于学术与知识的大量积累;师承教育是中医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祖国医学得以渊源流传的保证,而院校教育则能满足科技化、信息化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二者各有侧重,各有长短,相辅相成,不可替代[5]。医校协同育人开展师承培养有利于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发挥主动性学习有利于缔结良好的师徒情谊,临床老师兼顾临床和教学的辛劳需要得到医院和学校的认可与鼓励,专科特长在多临症反复临症中方能学有所获。医院与学校的协同育人教育教学模式是中医药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以期在现有的临床教学管理模式上,开展医校协同育人机制研究,改革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组织机构职责制度,医院与学校共同建设临床师资队伍,切实发挥医校协同管理共同育人的积极作用,使中医师承教育制度化常态化。

[1]闫忠红,杨天仁.中医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方式探索[J].西部中医药,2016,29(7):64-65.

[2]许东武,陈迎红.医教协同理念下医学教学基地的建设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6(2):87-91.

[3]谷晓红,闫永红,林燕,等.坚持传承创新促进医教协同——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6,35(3):7-11.

[4]张伯礼,于越,周桂桐.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思路探讨[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7(2):87-88.

[5]董巧稚,王宗华,陈颖,等.浅谈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在中医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4):38-39.

猜你喜欢

师承院校教育专科
师承授受经验谈
师承与独创之美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军事院校教育应突出“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传统音乐融入高职院校教育研究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浅谈预防医学在中医院校教育教学中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