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花黄,人怎样?
2018-02-11中国农资评论员赵光辉
□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春来了。在微信的天地里,一日之间一群之中而气候不齐。地处江浙云贵的微信里,桃花粉了,菜花黄了。而我在北方还裹着厚厚的冬衣抵御上蹿下跳的气温。“菜花黄,人发狂”。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总有些人会抵挡不住荷尔蒙的蹿升与入眼的姹紫嫣红,呈现一种病态的精神亢奋。不过现在医学发达了,在如海的菜花里大多是精神抖擞的拍照人。但另一类病症却总不见减少和好转,这种亢奋以及带来的认知屏蔽对事业的进步,危害更大。
在我们对未知世界的认识中,有一种保护机制叫“熟悉的陌生人”——把陌生的新知新物当成熟悉的旧知旧物来认识、把握,这样就会获得“不过如此”“料也无妨”的安全感。这种建立在错位、误解基础上的安全感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久了还会形成一种虚幻的优越感。我在生活和阅读中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形:我曾采访过一位企业主,他在说起自己企业的人才如何有效实用时,讲了一个故事:他们肥皂厂的包装线总出现包装好的空盒,只好请工程师来解决。工程师费劲巴拉用几个月时间发明了一个检测仪,才把空盒排除;而一个高中生灵机一动,在包装线旁增加了一台风扇就把空盒吹走了。他在讲述时对抖机灵的志得意满、视工程师为阿木林的鄙夷,至今还留在我记忆中。
我在《读者》中读到类似的一则趣闻:旧时有位中国科学家留学欧洲,实验室的显微镜需要一种清洁剂,但他从来都不用,也保持了镜头的洁净。同行都很奇怪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我用自带的唾沫就解决问题了,因为那种清洁剂靠的是与唾沫中结构和功能接近的分解酶。这两个故事让我吃惊了很久,也思索了很久。终于明白:从解决问题层面,他们是一样的;但在科学思维、研究思路以及未来发展的成果上,他们肯定是不一样的。肥皂厂如果增加了风扇吹不动的新包装,你的机灵还管用吗?研究清楚不同分解酶的功效,是不是可以开发出更多的产品?
这两个故事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但其传达的“有毒”的观念却未必引起我们的警觉。历史上我们有轻视技术与研发的传统,将很多科研与发展成果斥之为“奇技淫巧”,在价值判断上用略带道德意味的不屑一棍子打死;另一方面,又浑身充斥着无知的膨胀,蔽塞双目、荒芜心灵,将学习、成长的机会堵得死死的。这种轻飘飘的狂妄与菜花黄时节的癔症相比,危害更巨,影响更广。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的建设成就给了自己空前的自信。但这种自信是相信我们在科技上能够攻坚克难、在建设中能够不畏艰辛创造奇迹。事实上,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还需要长期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哪一样离得开科学严谨的精神?哪一刻不需要谦逊谨慎的态度?
在菜花黄人易狂的春天里,我们理智地反思、自信地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