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冬季绿肥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8-02-11宋海波童中全
宋海波 童中全 王 辉 陈 玲
(1.南县明山头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湖南 南县 413200;2.南县农业局,湖南 南县 413200;3.南县南洲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湖南 南县 413200)
益阳市南县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腹地,是洞庭湖冲积平原,平均海拔28.8 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深受冬夏季风影响。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6.6℃;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为1 235 mm;日照时间为1 374~1 776 h;生长期长,无霜期262~276 d;热量充足,有效活动积温为5 089.0~5 350.0℃,水热条件较好,非常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加之湖区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造就了南县“鱼米之乡”的美誉。南县人口约40万人,耕地面积7.33万hm2,农业一直是南县的支柱产业,而农业又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在60%以上。南县农民在历年的种植生长中,逐渐形成几种主要模式,其中以水稻田种植中的“稻—稻—肥”“稻—油”“稻—菜”“稻—虾”模式更为广泛。
1 冬季绿肥在南县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冬季绿肥(主要品种紫云英)是南县双季早稻的重要有机肥源,发展绿肥生产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第一,绿肥是生物固氮的主要途径之一,氮素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交换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农业生产中的氮素来源除极少数来自化学固氮外,绝大部分来自生物固氮。目前,南县种植的绿肥品种紫云英一般鲜草含氮量0.35%左右,按每667 m2产鲜草2 500 kg计算,可得到氮素8.75 kg,相当于尿素19 kg或碳酸氢铵50 kg,按每667 m2每季以施氮11 kg计算,可满足需氮量的79%,这是不需要任何设备、不消耗任何能源、不污染环境,且就地产、就地用的廉价肥料[1]。
第二,绿肥可富集与转化土壤钾、磷元素。绿肥的钙磷比、氮磷比相对较高,对磷的吸收能力很强。同时,绿肥在生长过程中根系分泌物和翻压后的绿肥在腐解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类物质,可以溶解出一部分有效磷,这对活化土壤中不溶性和难溶性磷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绿肥是改善土壤、提高地力、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重要措施。绿肥可以提供大量土壤有机质和部分有效养分,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绿肥除释放大量养分外,还能合成一定量的腐殖质,对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有很好的效果。据研究,每50 kg紫云英干物质能转化13 kg土壤有机质。施用紫云英后,土壤容重降低0.03 g/cm3,总孔隙度增加1.1%,耕作性状明显改善,抗旱能力大大增强[2]。
第四,降低成本、增产增收。据南县农科所试验,早稻在每667 m2施用紫云英1 000~2 500 kg的范围内,不再施用其他任何肥料,平均每667 m2的绝对产量随着紫云英施用量的增加而相应提高,平均每500 kg紫云英鲜草增产稻谷25 kg。
第五,绿肥是农牧结合的纽带。冬绿肥中的氮素以蛋白质形态存在,是牲畜的好饲料,一般新鲜紫云英含水分89.0%、粗蛋白质3.0%、粗脂肪0.8%、粗纤维1.3%、粗灰分1.2%。绿肥喂猪后,其中大部分养分从粪尿中排出,用作肥料是经济利用绿肥的好办法[3]。
2 南县绿肥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后果
2.1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绿肥面积减少。2003年,南县冬季绿肥播种面积只有8 386.67 hm2,占水田面积的14.8%,比1974年的 3 666.67 hm2减少 28 280 hm2,锐减 77%;2013—2015年,南县冬季绿肥播种面积每年只有666.67 hm2左右,减少更为严重。
2.1.2 鲜草产量下降。南县绿肥鲜草单位面积较低,受秋冬气候影响大。雨水较多的年份,田里渍水严重,产量较低;雨水较少的年份,产量较高。从历年记载的调查资料来看,20世纪70年代每667m2绿肥鲜草产量1 800~3 000 kg,20世纪80年代就只有1 500~2300 kg,20世纪90年代则更不理想,平均1 000~1 800 kg,进入21世纪则只管种的形式,不管收多少。
2.1.3 施用水平降低。1974年绿肥鲜草总量111.8万t,每667 m2平均施用量2.025 t,而2017年鲜草总量1.05万t,每667m2施用0.525 t,比1974年减少1.500 t,约减少75%。
2.2 南县绿肥生产下降原因分析
第一,重化肥、轻绿肥,重用地、轻养地。种卫生田、高产靠化肥的思想大有人在,从领导到群众,没有统一规划,将绿肥列为填空补缺的作物,发展绿肥生产的具体问题得不到解决,这样年复一年,绿肥生产每况愈下,冬闲田逐年递增,形成恶性循环。
第二,近年来,受价值规律和比较效益的影响,农业结构调整一改常例,导致“稻—稻—肥”“稻—肥”剧减,在保证油菜种植计划的前提下,冬绿肥生产得不到保证。
第三,绿肥利用途径单一、经济效益不高。长期以来,南县单纯地把绿肥作为水稻肥料,没有开展多层次、多途径利用,以致绿肥的经济利用价值不能充分发挥。且农民普遍认为花半年时间种一季绿肥,每667 m2产值不过几十元,除掉成本,收益几乎为零。
2.3 绿肥生产滑坡带来的后果
2.3.1 3个比例失调。一是有机氮与无机氮比例失调;二是氮磷钾比例失调,由于有机肥料施用量减少,造成氮磷钾比例失调,加上目前化肥销售中重氮、轻磷、忽视钾,更导致了作物营养中氮磷钾比例失调;三是土壤中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失调现象加重,主要是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供给源减少。
2.3.2 2个下降。一是土壤肥力水平下降。科学研究表明:水田土壤667 m2施纯氮3.75 kg需要130 kg有机质才能防止土壤中腐殖质和有机质的下降。据益阳市农科所试验,连续3 a单施化肥,土壤有机质由1.87%下降到1.71%。二是氮素化肥的增产效益下降。据南县农科所研究:20世纪60年代每施0.5 kg纯氮增产稻谷6.9 kg,20世纪80年代每施0.5 kg纯氮增稻谷4.5 kg,20世纪90年代每施0.5 kg纯氮只增产3.8 kg。
3 恢复和发展南县冬季绿肥生产的对策
3.1 正确认识绿肥在农业生产中的生态作用
发展绿肥生产既能解决当季作物缺肥的问题,更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强农业生产后劲、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措施之一。科学研究表明,地力产量决定常年产量的60%~80%,其他措施在当季只起20%~40%的作用。据2011—2017年南县组织的20次的田间基础肥力试验结果证明:作物产量的高低与土壤肥力成正相关。高肥力田的地力产量所占比例:早稻为73.5%、晚稻为75.7%、油菜为13.5%。低肥力的地力产量所占比例:早稻为58%、晚稻为69%、油菜为5%。可见,培肥地力对增强农业生产后劲、夺取高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绿肥的种植实际上是一项农业生产的基本建设,绿肥提供了双季早稻和一季稻生产中其他任何肥料难以取代的有机肥源,因此,要摆正位置,高度重视,将其作为一季作物来抓。
3.2 增加绿肥品种,广开利用途径
长期以来,南县绿肥品种单一,除紫云英外,其他种植面积很小,这是在目前复种指数扩大的情况下,绿肥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因此,必须树立大农业观点,着眼于农牧结合,实行多种类、多途径发展绿肥生产;开发出适于作肥料、饲料和食用的豆科、十字花科、禾本科等多个品种;以开发稻田绿肥为主,因地制宜发展间作套种绿肥,充分利用全县的果园、旱地、荒坪隙地等土地资源。
3.3 立法治土,促进以冬绿肥生产为主的有机肥料建设
目前,农村掠夺式生产日趋严重,地力衰退突出。农民过多施用化肥,导致以肥料为主的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为全面振兴农业,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要因地制宜,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健全立法治土相关制度,倡导农民增加绿肥生产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推动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3.4 加强领导,办好示范
抓冬季绿肥生产实质上是抓来年的粮食生产,因此,各级领导在发展绿肥上要做到“思想上有位子”“规划上有盘子”“增产有法子”,带头办好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而降低成本获得高产的典型,促进以绿肥为主的有机农业迅速发展。
3.5 稳定冬绿肥面积,主攻单位面积产量
根据目前南县整个肥料结构中有机肥比例下降的趋势,冬绿肥的播种面积应在积极发展冬种粮油生产的同时,最低限度地保证在稻田面积的50%以上,并集中主要精力,落实“三沟”配套、“三肥”攻苗、肥油混播等高产措施主攻单产,把产量稳定在1 800 kg/667 m2以上。
4 结语
增加对土壤的投入,增强农业生产后劲,是南县区域农业生产的长期战略任务。冬季绿肥是南县的主要有机肥料,因此,应积极发展绿肥,走出土壤肥力下降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