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琛:一个脚印一首歌
2018-02-11中国农资
□《中国农资》记者范林红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在芸芸众生中从来不求脱颖而出,但他们依旧踏实、勤勉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称自己为普通人,他们称自己做的事情是普通事,而这种普通恰是一种平凡的伟大。
“我没什么高大上的理由,就是一个普通人,也没什么大理想,就是大学毕业正赶上2009年金融危机,工作难找,当时家里也建议我像其他同学去考公务员,但是我不想去,然后觉得广东省农资行业还不错,就误打误撞从事了这一行。”当记者问起陈琛为何一毕业就从事农资行业时,陈琛朴实地回答,着实超出了记者的意料,但从这个回答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陈琛是个老实人,从事农资这个行业算是入对了行,这一点从陈琛这几年的业绩也是可以看得出来的。
基层起步 稳扎稳打
陈琛是典型的八零后,别看他年轻,但是他的工作经验很丰富。2009年,陈琛毕业后在广东天禾就职,从事推广及销售工作。从事过销售的人都知道,干这一行不仅得能说会道,还得肯付出,也就是说不仅得有嘴皮子功夫,凡事更得身体力行。陈琛也不例外,做销售到处跑,甚至没有稳定的生活。他在浙江、江苏、上海都从事过销售工作,而且取得了喜人的业绩。
2009年以前,陈琛所在公司在江浙沪的销售额仅为1000万元,而且面临产品资源稀缺、客户数量少、目标作物不明确、没有服务团队支持等众多问题,针对这些情况,陈琛带人实地考察市场,最后决定放手一搏,将突破点放在了西瓜上,利用厂家资源及公司支持,迅速开拓了西瓜市场。陈琛通过试验示范、驻店宣传、观摩会、促销会等一系列活动,让产品更好地服务于瓜农,让农户更多地获利,陈琛的这些做法不仅得到了经销商的赞同也得到了基层农户的肯定。
服务于农 本职所在
说到农户,9年来陈琛从小职员升职到现在的总经理,前前后后已经接触了不少农户,也帮了不少农户,说他诚心诚意为农服务一点都不夸张,但是在他看来,“为农服务”这件事没有什么特别的,也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这些就是他的本职工作。记者问他和农民之间有没有什么感人故事的时候,陈琛在电话那头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然后吞吞吐吐地说了一个字:“有”!
有,这是在意料之中,但是意料之外的是陈琛的腼腆和谦虚。为了满足记者的好奇心,陈琛还是讲了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小故事。他说:“记得当时我们有一个种植户,种了一大片果园,也投了很多钱进去,但是收成不好,行情也不太好。他就邀请我和技术人员去他们地里看一看。我们到了田里,就看见他老婆眼睛里的泪水打转,他老婆说要是哭管用我就天天坐在这里哭好了。我们的技术专家后来发现他们果子的问题出在品质上,他们的品质不好,我们的技术人员就帮他们解决了,第二年的收成一下子就起来了。”
听陈琛说,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到现在这个农户还和他们保持着很好的关系,虽然他们的化肥、农药用量不大,但是因为他们共同经历过事情,所以他们很信任陈琛。人人都说无奸不商,而在陈琛这里,他和客户只是在进行一系列的交换活动:交换产品,也交换真心。他自己也不觉得为农户解决困难是什么伟大高尚的事情,因为在他眼里这就是本职所在。
为了将工作落实到田间地头,陈琛还发展了一支由15个人组成的的技术推广团队。他们在维持经济作物区推广服务力度的同时,又开发了大田作物领域,从以前在大田作物产品销售几乎为零到2017年大田作物区产品销售额已达了1800万元。
无论是陈琛的业绩还是农户的信任,在我们眼里这些都是他人生中闪亮的一页,而在他眼里这些只是普通人最为平凡的履历。一个脚印一首歌,陈琛用他的踏实与真诚在农资路上一路前行一路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