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小绿叶蝉的综合防治措施
2018-02-11吴云程柳
吴云 程柳
(肇庆市国有新岗林场,广东 肇庆 526400)
我国既是茶叶生产大国,又是茶叶消费大国,茶叶在我国饮用食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国茶树种植历史悠久,茶树种植技术相对来说比较成熟,这为现今的茶叶种植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茶叶已成为我国很多地方的经济支柱产业。但是,在当前的茶树种植过程中仍会出现病虫害现象。例如,茶叶小绿叶蝉是我国很多茶树种植区比较常见的虫害之一,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1 小绿叶蝉生长生活习性
1.1 小绿叶蝉的形态特征
小绿叶蝉又被称为茶假眼小绿叶蝉或者假眼小绿浮沉子等,卵期呈新月形,长约0.80mm,宽约0.15mm,前期是乳白色,后期变成淡绿色,孵化前前端透见1对红色眼点。其幼虫颜色变化由开始的淡乳色逐渐变为淡黄色,再逐渐变成淡绿色,其体形是后端比较瘦小、头部较大。成熟后,其体长由最初的卵期0.80mm变为2.00mm,身体颜色有的呈现黄绿色,有的呈现绿色,头部形状变为三角形,复眼的颜色为灰褐色。
1.2 小绿叶蝉的生活习性
小绿叶蝉的成虫和幼虫均趋嫩危害,多栖息于芽稍叶背,而且以芽下二三叶叶背虫口为多。成虫和幼虫均喜横行,除低龄幼虫较迟钝外,3龄后活泼,善爬能跳,稍受惊动即跳走或沿茶枝迅速向下潜逃。成虫和幼虫均怕湿、畏光,阴雨天气或晨露未干时静伏不动,生产上可利用此习性,在早晨进行虫情调查。晴天于早晨露水干后活动逐渐增强,中午阳光直射,活动暂时减弱,并向茶丛内转移,徒长枝芽叶上虫口较多[1]。
成虫飞翔能力不强,但有趋光性和趋色性,喜趋黄绿色和浅绿色。羽化后一两天内可交尾、产卵。卵散产于嫩茎皮层和木质部之间。因此,成虫产卵也是一种危害方式,在干旱季节容易引起芽叶焦枯。卵在嫩梢上分布,顶芽至芽下第一叶间茎内占13.5%,芽下第一至第二叶间茎内占56.4%,叶柄处占5.1%,主脉及花蕾柄中很少。雌成虫产卵量因季节而异,春季最多,平均每只雌成虫产卵32枚;秋季次之,12枚;夏季最少,9枚。
2 茶叶小绿叶蝉发生规律
2017年,笔者在广东省怀集县调查发现,6月虫量较为集中,叶面上有虫126头/百片,是防治指标(第一高峰期百叶虫量超过6头)的21倍,8月是虫害的第二高峰期,虫量达135头/百片,是防治指标(第二高峰期百叶虫量超过11头)的12倍。两次高峰期的虫量均说明该虫对夏秋茶的危害极为严重,若不加强防治,可导致夏秋茶无茶可采。
另外,笔者调查发现小绿叶蝉的发生与海拔高度有关联。笔者选取了分布于海拔1100、900、500m的3个茶园作为调查对象,收集一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在海拔1100m的茶园小绿叶蝉发生期比较短,并且虫害数量较少,只有一个发生高峰期,峰值一般为8月上旬;在海拔900m的茶园,小绿叶蝉虫害发生时间为5—11月,其发生数量比海拔1100m的茶园稍多,高峰期为7月下旬,也是只有一个高峰期;在海拔500m的茶园,小绿叶蝉发生数量远大于1100m的茶园和900m的茶园,并且虫害发生高峰期有2个。根据上述调查可以总结出,海拔大于900m的地区可以酌情进行防治,低海拔地区小绿叶蝉的危害比高海拔地区大,所以防治重点为低海拔地区。
3 茶叶小绿叶蝉危害症状
小绿叶蝉作为当前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其主要吸食茶树的嫩梢汁,小绿叶蝉的卵主要产在嫩梢茎内。茶树受到这种虫害危害后主要表现为茶叶变红褐色,出现卷曲和硬化的现象,对于茶树的生长是一种极大的威胁,不利于茶树发出新的叶芽,最终导致没有新的茶叶可以采摘,严重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及品质[2]。通常小绿叶蝉虫害多发生在夏季,对夏茶危害尤其大。
4 茶叶小绿叶蝉综合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解决治理小绿叶蝉的主要措施。首先,针对不同茶园的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如果茶园的土地比较贫瘠或者茶树的长势较差,则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如增施有机肥或配施磷钾肥;如果茶园的作物生长过密,则需要对其进行合理、适当的修剪,减去多余或者长势较差或者有病虫危害的枝叶,改善茶树的通风透光情况,提高茶树免疫力,减轻、预防害虫危害。其次,及时对茶树进行分批采摘。一般害虫尤其是茶叶小绿叶蝉的卵、幼虫主要集中在茶树的嫩梢上,及时对茶树进行分批采摘并适当增加采摘次数,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嫩梢上的虫卵并立刻摘除,可以人为消灭大量害虫并预防害虫发展,同时提高茶叶产量。最后,要清除茶园内的杂草,杂草在与茶树争夺养分的同时,为害虫提供了栖息场所。因此,可选用适当的化学除草剂对茶园进行定向喷雾,不仅可以破坏害虫的生存环境,而且可以减少害虫的躲避条件。
4.2 生物防治
保护好茶叶小绿叶蝉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如蜘蛛、螳螂、瓢虫等),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从而达到抑制虫害的目的。因此,可以在茶园地表适当覆盖草坪,以增加益虫数量,并选用低残留、低度高效的生物制剂或者植物源农药,按照防治标准在防治期内适当用药,以保护益虫。
4.3 物理防治
主要是进行色板诱杀,即将机油及触杀性杀虫剂涂在黄绿色纸或者琥珀色纸板上,悬挂在高于茶丛的地方对害虫进行诱杀。
4.4 化学防治
时刻关注茶园内茶叶小绿叶蝉的数量,当达到防治标准(即第一峰峰前百叶虫数量>5头或者第2峰峰前百叶虫数量>10头)时,立即对茶园进行全面喷药防治[3]。由于茶叶小绿叶蝉的生活区域主要分布在茶丛上层,因此采用低容量喷雾法较为适宜。在虫害发生较严重的年份,可在冬季用石硫合剂进行封园,以达到消灭越冬虫源的目的。
5 结语
作为影响我国茶叶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茶叶小绿叶蝉的防治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茶叶小绿叶蝉的生长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进行研究,总结出几个主要的防治方法,即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害虫数量并预防害虫发展,为茶树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促进我国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张世平,张宇兰.天王星等农药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报告[J].茶叶科学技术,2006(2):18-19.
[2]吴光远,曾明森,王庆森.除虫菊素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试验报告[J].茶叶科学技术,2004(4):11-12.
[3]张一强.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农技服务,2009(11):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