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8-02-11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英语教材英语教学教材

(甘肃省通渭县鸡川中学)

新课程改革下,要求教师与学生为学习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目的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线交流与应用。但是在实际的高中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受到传统教学演讲的束缚,导致教学中存在着众多问题也影响着高中英语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所以教师必须不断的改进与创新,进一步优化英语教学。

一、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英语教学的特殊性

英语与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符号,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先天性的隔膜,这也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汉语是学生的母语已经是学生快速掌握的重要语言,这也影响着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掌握由于英语学习的特殊性,老师必须进行正确的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由于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不具备的条件下,或是教师的方法不得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即使教师讲授的再生动有趣,也无济于事。

2.“教与学”方式方法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国大部分英语教师主要将课程的经历与内容放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试能力上,对于课本进行盲目照搬,在英语教学资源的深层挖掘与知识拓展。英语在教学与学习方面知识度与难度都有着较大的改变在于法变化与词汇量上也是如此,所以教师必须合理安排英语教学进程,并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对于语法的时态变换能够熟练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口语交流,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3.教师本身综合素质成为教学改革的“瓶颈”

教师提高综合教学素质,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上难以提高教学方式,难以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或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再加之应试教育对教师的长期影响教师,面对新的教学改革难以快速适应。在心英语词汇量与课文内容的更新,也增加了专业词汇数量,教师已掌握的词汇量已经难以跟的上教学的发展需求,容易产生脱节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通过讲授是的方式,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

4.教师在课程构建、实践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英语教师虽然承担着开发与完善,英语功能的角色,但是在英语实践教学活动中,对于教学理论层面的设计较不完善,难以摆脱灌输式教学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依赖于教科书的内容安排,对于英语课程的开发与构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部分教师虽然受到学校课程的约束与管理,对于课程的开发热情逐渐削减,虽然开展新的课程编制也只是应付了事,英语教学中存在漏洞的现象也比比皆是。

二、解决英语教学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提升教师综合教学技能

英语,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属性,也是一项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为了进一步促进高中英语教学的改革,英语教师必须具备充足的英语知识,通过多渠道进行英语学习与观摩在吸取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反思来达到自身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带动学生创新型学习。通过深层次的教学反思,推动新课改理念下教学成果的发展,加强综合教学技能。

2.拓展英语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提倡利用教材却摆脱教材的限制,在实践教学中利用教材发挥,并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英语知识,通过拓展教材的深度与广度,加强英语生活化,教学内容新颖,进行创新型教学。英语教材体裁化是当前英语教材发展的重要特色,所以这英语历史文化内容的,涉及有利于学生们拓展思维方式,拓展知识面。英语教师善于应用英语教材中的语言,技能拓展教材内容与知识面,引导学生在历史与文化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口语交流,进行思想碰撞,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水准。

3.突出学生在英语教学中主体地位

进一步突出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推进英语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性。通过贯穿英语教学课堂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英语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制力,不断地刻苦勤奋学习,教师也应当进一步开展励志教育,注重学生意志与毅力的磨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去耐久的学习英语知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加强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必须正确引领学生发展,增强英语知识的应用技能,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参考文献:

[1]葛慧颖.创新教育高中英语教育中的输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0,(01).

[2]桑紫林.论我国英语教学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3,(07).

猜你喜欢

英语教材英语教学教材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