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
2018-02-11◆
◆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南宋庄小学)
我在五年级梯形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新课开始前我先让学生猜一猜怎样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有的学生说“转化成三角形。”有的学生说 “转化成长方形。”有的学生说“平行四边形”——大家议论纷纷,各执己见。这时,我再追问:“你们是怎样想到的?”大家回答:“我们想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推导的过程中,就是先把它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所以我们想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也许也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当即给予肯定:“很好,大家会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大胆的现象,这是学会数学很好的方法!”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和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使评价落到实处,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要充分发挥正面评价功能,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个亮点,教师都要明察秋毫,及时表扬鼓励,让成功与快乐大家共享。这时教师要把握好引导小组成员之间,不要过多地渲染评价结果的负面,也不要以一次评价来定夺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要避免学生偶然失误而引起的评价失真,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之间学会正确评价他人和评价自己,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学习的得失。教师要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同时,也学会自己评价自己,学会反思得失,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处。教师同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如学生对知识掌握要求,学生思维品质要求,学生实践能力要求,学生问题解决方法的创新要求,学生学习情感要求等。
三是教师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1)看结果、更看过程。教师要牢记“关注学生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这句话。我采用的是“延长时差评价”的模式,就是说,我不轻易、草率地评价学生的作业和发言,而是适当延长时间,待信息二次反馈甚至多次反馈后再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产生思维的触角。例如,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我们不能看到学生知道了结果就急于作肯定的评价,而要看学生是否亲身经历了探索公式的形成过程:是操作了学具,还是画了图形;是通过独立思考的,还是参与了合作交流得出的等等,再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积极地投身于探索之中。
(2)看学生的共性,更看学生的个性。班内几十个孩子,小组的几个孩子,由于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孩子的基础、性格、智力等存在着差异。同样的评价,对于这个学生是合适的,而对于另一个学生可能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实行统一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以分层评价为主的方法。教师和学生小组的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因此,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组织能力较强的组长,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如可根据小组的表现评出“集体智慧奖”“组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等,也可根据学生在小组里的表现主出“最佳表现奖”“合作标兵奖”……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为“合作交流学习”步入成功注入了新的催化剂。
我们知道,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作为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方法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在教学引导中不能让一个好学生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合作交流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数学大师华罗庚说过:“学习数学最好到数学家的纸篓里找材料,不要只看书本上的结论”。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现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合作交流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个性,才能够打下走向社会从事独立工作或与别人合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