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初探
2018-02-11◆
◆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王坝初级中学)
在新课改下,初中物教学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作为一名合的初中物理老师,一定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固守传统方式,照本宣科,一讲到底,要与时俱进,结合新时代学生的思想,接受习惯,接受规律,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适合新时代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需要。新课改的理念是倡导老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和意识,遇到问题就能主动探索、钻研,达到高质量的学习效率。但是,当下我们大多数物理老师只管埋头拉车,在教学中缺少反思和探究的精神,不吸取教学中错误的教训,接受新的思想和方法,让初中物理教学停在一个不前不进的尴尬状态,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更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作为初中物理老师,怎样提高学生探究物理的思想空间呢?
一、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兴趣
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借助生活实际和学生身边熟悉的一些物理现象,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让他们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且在观察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比如,在教学生学习“光的直线传播”的相关内容时,学生其实对生活中的光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老师就可以简单的讲解后,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张带有小孔的纸板和手电筒,让学生动手试验。经过学生把三张带有小孔的纸竖立在桌子上时,他们发现,如果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的光线可以穿过三个小孔。如果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光线根本无法穿过三个小孔。这个实验的过程,不但让学生得出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个结论,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二、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物理是一门科学,科学有它的固有的严谨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认真态度,对科学的严谨态度。比如,在学习密度一节时,有些学生对“物质密度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都无关”这句话就提出不同的看法,他们错误地认为“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物质质量大时密度自然就大,物质体积大时,密度就小”。这显然是错误的。为了纠正学生的这个错误的认识,我就用“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探究”内容的解讲,纠正了学生的这个错误认识,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的实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态度,是我们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马虎的任务,作为初中物理老师,一定要对学生的科学态度,学习态度引起重视,不能放松。如此,才能为国家、为社会真正培养出合格的,有用的科学人才。
三、渗透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物理虽然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知识,但是在学习它的时候如果思想死板、想象受限,思维总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中打转,对学生学习物理相当不利。作为初中物理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重视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有意鼓励学生对学所有的东西或者课堂教学提出质疑,并要在练习中用一题多思、多变、多解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问题,找出答案,发现更多、更新、更加独特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从单一型向多向型不断拓展和发展。
四、打破常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性思维,老师就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定制定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但是不给学生结论和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老师给出的研究课题,进行猜想、想象,并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结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老师的教学目的。比如,在给学生讲声现象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说,我们周围充满了声音,而这些声音有我们必须要听的,也有干扰学生、工作、生活的噪音。所以说,同学们,关于声音,你们了解多少,又想知道哪些知识?”这时学生就会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大小高低怎么区别、声音是如何传播的?等等。学生在这样的问题中,通过猜想、想象,并通过老师的讲解,实验,就会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样一个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总之,初中物理是中学生面对的一门重要课程,老师要在教教学中不断努力提高自己,改变思维,寻找更合适的方法,切实、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