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工作创新研究

2018-02-11裴进伟李静榕

乡村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汉中市农技调研

裴进伟 李静榕 李 军

(汉中市农业干部学校,陕西 汉中 723102)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简称农技员)的素质,是农业技术推广与转化成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大幅度、高质量的培训,是提高基层农技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基层农技员培训欲持续提质增效,需要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和创新性[1]。近年来,陕西省汉中市农业干部学校始终把农技员培训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把农技员的知识更新和能力建设作为培训工作的重点。2017年,汉中市农业干部学校共办培训班9期673人次,培训开展有序,培训内容不断完善,教学品牌逐步形成,培训质量稳步提高。在培训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汉中市农业干部学校围绕培训需求调研、培训实施、考核考评、信息反馈等环节进行积极探索,前期调研找准需求,精准设置课程,培训实施中创新教学模式,灵活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提高了农技员培训的科学化水平。

1 围绕农技员需求创新调研方式与层次

培训需求调研是培训的基础,也是省市农技推广工作的要求。农业干部学校按照“学员需求什么讲什么、产业需要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探索调研方式,开展前期培训需求调研活动,以确保培训内容符合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的实际,凸显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1.1 调研方式的创新

采取电话调研、座谈调研、走访调研、网络调研等方式开展培训需求调研活动。

1.1.1 电话调研。在电话调研中,围绕“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等内容,制作出调研问卷,每县区抽查10~20名农技员,按照粮油、畜禽养殖、果茶和农机等专业对曾经来校参加过培训的十县一区的农技人员进行随机电话征询调研,再根据结果梳理出比较集中的意见。

1.1.2 座谈调研。采取全员面对面的方式,对参加汉中市农业干部学校农技培训的近千名学员进行现场座谈及课堂调研。依据陕西省农业厅农技员培训内容的要求,参考众多高校开设的涉农专业的精品课程,以及结合学员需求、汉中市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拟定了粮油种植类课目201门、畜禽养殖类课目235门、果茶蔬药类课目202门、综合类技术44门,让参训学员按个人意愿对所列课程进行权重排序。对于学员选出的前10门课程拟作为下次开设课程。

1.1.3 走访调研。汉中市农业干部学校根据汉中市农业产业发展的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洋县、西乡、南郑、宁强4个县的农技人员、专家代表、职业农民、镇村干部、驻村干部和贫困户进行调研,走访调研专业技术人员124人,村干部128人,贫困户152人,职业农民52人,农业专家23人,产业扶贫培训班学员100人,共计收回6类579份问卷。

1.1.4 网络调研。积极利用微信、QQ等新型的网络工具开展网上调研,在微信群、QQ群里设计问卷,共收集172份问卷,及时便捷得出调研结果,为培训调研及实施节约了时间。

1.2 调研层次的创新

通过对农技员、关联单位、专家教授等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调研,综合各类意见,使培训课程设置更趋合理化。

1.2.1 农技员调研。农技人员是推广农业科技的主力军,农技员培训工作以广大农技工作者作为对象,对他们开展需求调研,直接关系到培训内容的精准度,影响着培训效果。

1.2.2 关联单位调研。农技员培训课程的内容设计,既要照顾到农技员工作发展的需求,又要兼顾到汉中市农业产业发展需要,通过走访市农科所、市农技中心、市农业产业办、市扶贫办、市茶叶办和市果业办等农业单位,使汉中市农业干部学校培训更趋合理化、全面性。

1.2.3 专家教授调研。在学员选定所需课程的基础上,请专家把脉会诊。从市农科所、市农技中心、市动物疾控中心、市茶叶办和市农机管理站等多家单位邀请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津贴、著名援外水稻专家张文明等24名专家到校开展把脉,确定培训课程。

2 培训实施过程的创新

培训实施是培训的关键环节。为确保整个培训过程有序、灵活,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创新。

2.1 培训管理的创新

在教学管理方面,注重细节管理。认真分析研究培训工作任务、强化协作理念和服务意识,将具体任务归纳成13个岗位工作环节,主要有教学设施设备管理使用、各类桌牌表册证书打印、教学活动照相摄像、学员个人信息登记表制作等,将具体任务分工到岗、责任到人,从根本上保证培训服务工作的不断档和有序连接[1]。

2.1.1 副校长带班制度。在管理方面,实行了全脱产、集中培训管理,由学校副校长轮流担任培训班班主任工作。

2.1.2 班委会自我管理制度。统一管理与自我管理结合,培训班中建立班委会,实行以学校统一管理为主,班委会自我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

2.1.3 配标识参训。建立了标有学员单位及姓名的桌牌,学员对号入座,防止学员迟到早退或是缺席,便于交流和管理。

2.1.4 全程监控。按照省厅农技人员培训项目全程监控、视频存留备查的要求,实施培训现场的全程监控和摄像。

2.2 培训内容的创新

结合调研结果,农技人员专业课培训重点在粮油种植、畜禽养殖、农业机械等方面,主要开展前沿理论、关键技术、管理理念、心理调试、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等内容的培训。重点围绕农业产业扶贫等方面展开,针对产业扶贫政策、产业扶贫关键技术、管理理念等方面,开设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政策解读、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与扶贫村资金互助管理以及食用菌、果茶和中药材高产栽培技术和肉牛、生猪养殖等方面的课程。

2.3 培训方式的创新

培训的组织与实施者应提高培训设计与实施能力,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农技推广人员培训队伍。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需要精心设计和精细化管理,重视运用网络、移动客户端等现代化学习方式。采取将脱产面授和网络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工学矛盾。

2.3.1 脱产面授培训。根据需要按干部类别或专题设置班次,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培训对象不同,按专业、“行政级别”来划分,如粮油种植班、畜禽养殖班、主任站长班、扶贫骨干班等。以4天理论培训+1天实训+1天讨论交流培训形式进行。把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网络。

2.3.2 网络继续教育。为方便农技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提高技能知识水平,农业干部学校创建了“汉中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网站。在网络培训系统中,各专业课程以实时视频教学方式展示,分种植业、养殖业、农业经济经营管理、农业机械管理四大类,并设置27个科目,共计126个视频课件。在学时方面,严格按照专业技术人员完成56学时标准执行。充分发挥网上学习的优势,开展在线学习、网络培训和教育,以适应现代培训发展的新趋势,并有效解决工学矛盾等实际问题[2]。

2.4 师资配备创新

改革师资队伍选聘制度,建立专职教师准入制度,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围绕课程配备师资,除从省农技干部培训师资库里选聘教师以外,授课教师尽可能地体现广泛性和多样性。

2.5 教学改革的创新

以省考核指标为内容,以学员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培训模式,进行教学创新。

2.5.1 理论教学多项并举。在理论教学中,开展了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小班式教学改革创新。在案例教学中,列举了众多的典型案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提升了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互动式教学中,授课人员在讲授之前因势利导,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列出重点问题让学员思考。讲授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员自由发言、讨论。同时,每位教师讲授结束后,留20~30 min与学员互动交流。

2.5.2 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和现场教学中,为增强培训实效,按期组织学员到实训基地开展了水稻机插秧示范操作演示、油菜机械化收割、元胡收获等方面的实践教学以及以生猪养殖、饲料加工、元胡收获机操作为内容的现场教学,使学员近距离学习了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对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特色经济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和明晰的思路。

2.5.3 经验交流。每期开展经验分享和研讨交流活动,均由班委会成员主持,大家共同分享工作实践经验,交流科研成果及工作成绩,有效提升了培训效果。

3 考评考核的创新

考核评估是加强对培训的计划、环节、教学等工作的检查力度,科学的质量评估可以及时准确了解培训效果,逐步形成对办学行为和教学质量的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3.1 培训考核及效果评估精准化

在培训过程中,通过理论笔试、撰写心得、经验交流和现场讨论等方式对学员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按照学员出勤率、心得体会和书面考试等考核指标分别占30%、30%和40%的标准,对考评综合成绩70分以上者颁发结业证书。

3.2 创新激励约束机制

激励约束是激发农技员学习培训内在动力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解决培训与不培训一个样、培训成效好与不好一个样的问题。农业干部学校进行了不少探索,出台了学风管理办法、班主任跟班制度等。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大胆创新,不断完善农技干部教育培训的考核激励机制。例如,在培训结束时评选出“优秀学员”,从培训和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学员中选出最美农技人等,激发农技员学习的内在潜能和动力。

3.3 档案管理精准化

学校以红头文件的形式,指定落实专门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及时精准收集整理培训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培训档案资料齐全。依照培训方案具体内容,坚持“怎么计划就怎么实施,怎么实施就怎么记载”原则,对收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科学分类、归档立卷,力争做到“管理严格、内容完备、分类规范、装订美观”,确保档案管理规范。

3.4 培训经费开支精准化

在项目资金开支方面,坚持规范使用、厉行节约的原则,精准计划、精准开支,规范资金使用方向,细化支出范围,建立财务台账,做好目标控制和过程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4 信息反馈的创新

信息反馈是培训的后续环节。信息反馈能够及时发现变化着的客观实际与计划之间的矛盾。通过信息反馈,有效地分析各种消息、数据和信息等,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把分析整理后得到的信息化为主管人员的行动,以修正原来的管理制度,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以期达到管理和控制的目的,通过信息反馈着力提升培训管理水平。

4.1 学员满意度测评

通过学员满意度测评及意见征集表及时发现并剔除实用性不强的课程、上课不认真敷衍塞责的教师,以确保培训实效。汉中市农业干部学校对教师教学效果组织学员进行民主测评,优秀率达90%以上。

4.2 主要领导听课制度

学校主要领导全程听课对聘请的老师授课情况做出评估,对课堂纪律也有很好的监督作用。同时,及时听取授课教师及学员的各种意见建议,便于进一步改进。

4.3 学员撰写心得体会

要求所有学员都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促进教学成果转化。有专门的教师认真查阅、批改学习体会,及时发现问题,收集反馈意见并及时改进。

4.4 电话跟踪制度

培训工作结束后,不定期对学员进行实地回访,了解培训效果和学员意见建议。对参训的11个县区受训学员,每个县区选择10~15人进行电话跟踪调查,了解学员的工作实效,及时掌握培训效果。

4.5 加强总结与宣传

为进一步扩大汉中市农业干部学校培训影响,宣传培训效果,及时在相关信息网上宣传报道培训的进展情况及培训形式创新等内容。先后在“陕西农业网”“汉中日报”“汉中农业信息网”等媒体上刊发《我市开展产业扶贫技术培训助推扶贫攻坚》等信息报道11篇,发表学术论文《农技员培训课程设置探析》等3篇。

5 结语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农业干部学校怎样担当起建设高素质农技员队伍培训的重任,且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是当前的重大研究课题。基于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现状,今后汉中市农业干部学校农技培训工作以创新理念为基础,以优化方式为重点,以丰富内容为主线,以提高质量和效果为目的,创新模式,深化改革,彰显职能,发挥作用,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要求、广大农技员新期待,不断提高农技员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

[1]张钊.新常态下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思考——以陕西省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6(1):19-23.

[2]张晓琴,李一博,邢丽红,等.基层农技员培训模式初探[J].新农村(黑龙江),2017(24):15.

猜你喜欢

汉中市农技调研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汉中市人民医院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国 宝
看图识字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