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们与民族饭店的58年情缘

2018-02-10

北广人物 2017年40期
关键词:王师傅淮扬菜大厨

1958年,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首都北京建设包括人民大会堂在内的国庆工程,由于这项计划大体上包括10个大型项目,故又称“十大建筑”。从1958年9月5日确定国庆工程的建设任务,满怀激情的建设者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到1959年9月就全部完成了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火车站、北京工人体育场、全国农业展览馆、钓鱼台国宾馆、北京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华侨大厦共10座建筑。著名建筑师张开济回忆说:“20世纪50年代的国庆十大工程,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全部建成,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1959年北京民族饭店落成,侯凯沅记录了大量珍贵影像,当年亲自参与设计民族饭店建筑的李国胜以及民族饭店的厨师等工作人员,来到《记忆》节目,讲述民族饭店背后的故事。

回忆周总理给民族饭店起名字

周总理对民族饭店非常关心,亲自审看图纸的设计。参与设计民族饭店建筑的李国胜说:“民族饭店三次更名,从民族宾馆到长安饭店到民族饭店,是周总理最后确定的。1959年初,周总理在御河桥审查人民大会堂模型时,仔细看了挂在墙上的长安饭店图纸。他若有所思地对在场市领导说,‘长安这个名字不错,但是我觉得还应该给他起个带有象征意义的名字。市领导对总理说,还是请您给起个名吧。周总理想了想说,‘饭店紧挨着民族文化宫,建成后又要接待全国少数民族代表,我看叫民族饭店比较合适。就这样,长安饭店改为民族饭店。”

接线板缠身为外国记者服务

1979年,尼克松访华前夕,民族饭店接到了任务,尼克松访华的随行人员要住在民族饭店,同时,还要在民族饭店举办新闻发布会。接到这个通知,民族饭店的领导和员工是喜忧参半,欣喜的是这个重要活动能在民族饭店举办,但是摆在眼前的难题随时而来,当时中美两国还没有建交,美国准备来中国前,一下子就提交了近400人的访华记者名单,加之尼克松的随行人员,民族饭店根本住不下这么多人,接待来访人员的报告打到周总理那里,总理的批复是尽量让他们来。最终,敲定了来华记者180多人。但是更加棘手的就是技术难题,如何把美国记者的新闻片传回去。

当时美国方面提出:必须得有地面卫星站,当时中国没有,由于中美两国没有建交,又不能让美国地面卫星站建到中国来。最后周总理找到了解决办法。总理指示租他的地面卫星站,这样主权就算我国的了,然后再租给美国和世界记者们用——大家都不给钱,最终这个大问题总算迎刃而解。民族饭店在新闻发布会当天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当时负责新闻发布会保障工作的李新民说:“当时美国的卫星就安在顶楼上,我们想发布会当天,记者多,他们都需要电源,可是我们就几个接线板,于是我们一共组织了八个人,连续几天做了几十个接线板。结果发布会当天,我就把这些接线板都缠在上身,记者随时跑来跑去,我就跟着跑,后来我担心这个电源过热,然后就叫一个同事来,让他接了一个电风扇,吹着我身上的电源,不会过热产生故障。”

民族饭店受欢迎的淮扬菜

周总理喜欢吃淮扬菜,周总理不仅亲自督导民族饭店的建设,还特意把淮扬菜的传承人王杜昆调到了民族饭店,李宗恒跟王杜昆学过,此外他还跟鲁菜和粤菜的传承人学过,他说在他们饭店不管什么菜的师傅,只要你想学都教你。

李宗恒说:“民族饭店在‘八大饭店中算是后起之秀,为了充实饭店的力量,当时从北京、新侨、和平等几家饭店调来许多骨干,其中有北京饭店主理淮扬菜的王杜昆、朱殿华等厨师。王杜昆是开国第一宴的主厨之一,周总理在北京饭店宴请宾客时,非常喜欢吃他做的狮子头和大煮干丝。王师傅调到民族饭店掌灶后,周总理只要一到民族饭店,必要到厨房看望王师傅,吃他做的这两道菜。1965年,中日青年在北京举行友好联欢活动,民族饭店是接待单位之一,那次活动有560人参加,其中日本方面来了360人,都住在了民族饭店。北京的饭店系统动用了全部资源,为这次活动服务,几个饭店的总厨亲自上陣。审议名单时,总理特地说别忘了叫上民族饭店的王杜昆,他做的缸炉烧饼很好吃,让日本朋友尝一尝。1975年9月,周总理去世前3个月,带病招待外宾,特地把王师傅请到人民大会堂,做了缸炉烧饼和炒豌豆荚。王师傅回到饭店,跟徒弟们说起见到总理的情景掉了眼泪,他说真没想到总理病成这样还为国事操劳,也没想到他还记得我。周总理生前常到民族饭店。那几年,每年的“两会”,上海代表团都住在民族饭店,上海代表团有不少总理的老相识,如张瑞芳、白杨等。总理来看望这些老朋友时,常常一边喝着酒,一边就着花生米,跟他们聊天。周总理酒量不小,喝酒聊天很有兴致。服务员提议单给他要两个菜,总理摆摆手说,有花生米就够了。

宋宴——民族饭店宴请世界级大厨

说到民族饭店的美食,在1991年就令世界级大厨称赞,这次的接待任务,就是张根地老师完成的。张根地说:“1991年,世界级的大厨都来到中国,我们民族饭店接到任务,我负责整个宴会的接待,我们设计了宋宴,从服装、美食到整体的装饰都采用宋朝的风格,用泡沫做的青铜器镶在墙上,服务员穿着宋朝服饰服务,当时各国的大厨都不吃饭了,就忙着和服务员合影,他们都觉得自己穿越了。”

李宗恒还记得,当时吃的传统菜有鳖蒸羊、两熟鱼、橙上虾。

APEC会议期间,宴请第一夫人,吃的小点心就是民族饭店的赵会连师傅创意的,他把各种中国元素都用上,做的面点核桃、栗子、枣等等。

据BTV《记忆》整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王师傅淮扬菜大厨
井 道
维权遭反诉
淮扬菜走进“国宴”73年
捆绑10年
文化名人与淮扬菜
聪明的牛大厨
基于国际化发展趋势下淮扬菜走向世界的思考
11岁的“大厨”
传承与创新 殷允民谈淮扬菜
幸福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