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崀山蜘蛛人”:雨中小石块把安全帽砸得咚咚响

2018-02-10

北广人物 2017年40期
关键词:拉面馆绝壁安全帽

在湖南崀山景区高空栈道下的悬崖绝壁上,活跃着一支特别的队伍。他们头戴安全帽、身系保险绳、脚踩胶底鞋,腰上拴着一个编织袋。每天在令人目眩的高空绝壁上艰难移动,将游客丢弃的垃圾一一收进随身携带的编织袋里,让崀山景区保持一个干净整洁的旅游环境。刘锋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他在景区高空绝壁上工作的情形被曝光以后,网友们亲切地称他为“崀山蜘蛛人”、“最美清洁工”。

采草药练就“飞檐走壁”

刘锋,男,1971年12月29日生,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崖山的一名普通清洁工,专门负责景区内高危地段的白色垃圾清理工作。2012年,作为全国劳动榜样24强光荣登上央视“2012我们共同发现”大舞台。

刘锋等人是土生土长的崀山人。在崀山旅游开发以前,刘锋跟他的伙伴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靠采集山上的草药出售。由于常年在光光的石壁上翻山越岭,练就了刘锋等人“飞檐走壁”的好功夫,人称“崀山蜘蛛人”。崀山旅游开发以后,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草药不让采了,这些昔日的采药人也逐步转行成为景区的保洁员。在绝壁上移动,需要很强的身体素质;高空作业,也具有很高的危险性。

石块砸在安全帽上“咚咚”直响

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困难,工作中有点剐伤、擦伤、砸伤,以及毒蛇、野蜂的侵扰对他们来说都是寻常事。干这一行,最要紧、也最关心的是天气,如果是下雨、下雪、大雾天那就干不了。最担心的事情是工作中突然下雨。

去年6月份的一天,刘锋正在骆驼峰义侠祠下方100多米的地方作业,四周突然哗啦啦一片巨响,转眼间白亮亮的雨点瓢泼而下,把他浑身淋了个精透。手中的绳子也变得又湿又滑,根本把不住,山上的工作人员也非常着急,却使不上劲。大雨还有山上脱落的小石块不时砸在他的安全帽上,“咚咚”直响。后来,他藏进一个刚刚能躺下身体的小石洞,浑身湿冷地在里面等了近两个小时,冻得直哆嗦。眼看快天黑了,上面的同伴不停地摇动绳子发信号,他一咬牙,脱下自己已经半干的衣服,裹在绳子上,在同伴们的配合下,花了半个小时才爬回栈道上。当天晚上就感冒了,高烧不退,后来在妻子的坚持下在医院里打了两天點滴。第三天是周末,听说景区来了很多游客,他拔掉针头又出现在景区的绝壁上。

最大欣慰是游客夸“崀山真美”

2010年崀山申遗成功以后,游客明显一年比一年多了。特别是节假日、黄金周的时候,每天的游客成千上万,刘锋他们忙得连下山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口渴的时候,一瓶矿泉水一口气就能喝个精光。身上的衣服经常是汗湿了,又风干了,反反复复,结满了厚厚的白色盐霜。脸上、脖子上也因为工作时出汗而粘上各种尘土,又痒又难受;手上也经常带有被刺蓬、石壁挂、擦而留下的伤痕。但是每当听到游客在赞叹“崀山真美”时,就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了。

当刘锋在岩壁上工作的时候,游客有时看到他,当大家了解到他是在捡垃圾时,纷纷批评随地丢垃圾的行为:“太不文明了!你那么随便一丢,人家就得去吊着绳子冒着生命危险去捡回来,多辛苦、多危险啊!大家应该一起来保护我们共同的世界遗产。”

据中新网整理

他愿意为身在北京的任何人准备一碗拉面,亮着一盏灯。

不打烊的拉面馆

“西直门桥头拉面”开在西直门桥东北方向的一条胡同里,距离二环不足五十米,往日里这条胡同鲜有人经过,和外面喧闹的立交桥有些格格不入,但到了饭点儿,这里又是另一番光景。这屋里坐得满满当当,外头还排着大长队。

西直门桥头拉面2004年开业,在网络上有不少的拥护者,是十足的“网红”,由于一直是24小时经营,小店获得了“十年不打烊的拉面馆”、“北京最好吃的拉面”等美誉。

2014年,由于胡同拆迁,拉面店经营十年来头一回关了门儿。

一时间,拉面馆何去何从似乎成了许多人操心的事儿。马老板也开始为小店另谋出路,他只有一个原则,再搬也不能离开西直门这片地界儿。

几个月后,马老板选中了原先店铺北边的一条胡同,再次开业的拉面馆,收获了更火爆的人气,老主顾们口口相传:“西直门的老拉面馆又回来了!”

马老板说:他从小家里穷,没读过书,不认一个字。但是父母告诉他,不能骗人,选料要选好料。开业这些年,马老板家的拉面价格始终是低于市面价格的,小碗儿11,大碗12。后厨的面积不大,最忙的时候,滚烫的锅旁边要同时挤着四五位伙计,各有分工,流水线配合得很有默契。经营了十三年,马老板至今仍然坚持亲力亲为。中午12点,客流量逐渐达到了顶峰,后厨忙碌的手速也随之慢慢加快了。粗略的计算,平均每30秒就能卖出去一碗面,一旁的小伙计说,生意最忙的时候,老板的速度还能更快。

速度快了,但手上功夫并没含糊。仔细看,客人们碗里的拉面粗细还有不同,马老板始终坚持着向客人询问面条粗细的传统,每碗面的粗细都根据客人提出的要求做出调整,粗细的变化就掌握在手头上这五秒之间,一抻一拉一抖,透着小店对客人服务的诚意。到了正午,一群穿着统一工作服的身影,在小店里渐渐多了起来,北京的哥!马老板说,出租车司机工作没有固定的饭点,有时候凌晨好几点也会有的哥来吃饭,这也就是为什么十几年来他一直坚持不打烊的原因。

最初的想法,马老板一坚持就是十多年,即使过年过节也从未打烊。接触的客人多了,马老板渐渐意识到了,这一碗小小的拉面,给予客人们不同的意义。意识到拉面带来的意义,马老板更添了一份责任感,24小时营业的拉面馆成了西直门桥下永远亮着的灯。马老板说:“十几年了,我这家店从来没打过烊,从来没想过,要是关门了,找过来吃饭的人该没地儿去了。”

在问到马老板对未来的计划时,马老板朴实地一笑,坦言对未来没有什么计划,现在已经很知足很满意了,只要店还在,他愿意为身在北京的任何人准备一碗拉面,亮着一盏灯。

据BTV《记忆》整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拉面馆绝壁安全帽
小小安全帽,生命保护伞
老吴的拉面馆
爆笑四格
飞檐走壁
绝壁深洞引清泉
碗太大
开怀篇(3)
清流绝壁(书法对联)
肤色检测和Hu矩在安全帽识别中的应用
班长的“安全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