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內地領航:穩步回升,世界經濟火車頭

2018-02-10卜樂

澳门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風險大灣區投資

卜樂

2017總量向好,不乏嚴峻挑戰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2017 年中國經濟在一些總量指標上呈現向好的態勢,工業企業利潤回升,進出口增速雙雙回暖並支持製造業投資,就業形勢出現明顯好轉,價格基本平穩,人民幣匯率和外匯儲備雙穩定,實現全年6.9%的經濟增長,且第三產業增加值和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雙雙接近六成。

對比之下,過去7年來,中國的經濟增長由此前30多年近10%的平均增長速度,一路快速下滑,破10、破9、破8、破7,平均下滑了3個百分點以上,降至2016年的6.7%。經濟增速長時間持續下滑,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前所未有過的,很不正常。應該來說,2017年的經濟增長回升來之不易。

當然經濟的回升,不代表社會發展完全的一帆風順。過去一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最明顯的挑戰是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嚴峻,改變不大。在實體經濟領域,一方面,收入差距的擴大不僅擠壓了家庭消費,也影響到消費升級並拖累經濟增長,特別是第二產業的增長;另一方面,國有資本占主導地位的第三產業中投資的不平衡也導致了新興消費的不充分。同時,金融系統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金融資源分配不均衡使國有僵屍企業受益更多,直接融資市場發展不充分導致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客觀上看,我國銀行體系整體抗系統性風險的能力在減弱,部分銀行的風險溢出率在上升。在債務方面,雖然地方政府債務率和企業債務率得到一定控制,但是家庭債務率仍在繼續攀升,且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可持續增長並未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單純經濟總量數據的增長並不能完全忽視在金融、消費、債務等領域潛在的問題。

在重大經濟與區域發展政策上,2017 年國家敲板定案“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概念,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一項新的國家發展戰略具有政治和經濟雙重意義。從政治層面上看,在“一國兩制”下保持香港澳門的繁榮穩定,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局,搭上大陸發展的快車,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臺灣也有示範效應。而從經濟層面上看,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人文地理相近,生產要素互補,發展水準相近,是比擬美國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的世界級灣區,也是珠三角進一步深化合作提升發展水準的火車頭。

同時,結合國家先前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尤其是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提供了疊加優勢。首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被納入國家《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自然在更大範圍與更廣領域內獲得發展助力與支持;其次,粵港澳大灣區背靠大陸面向南海,是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海上往來距離最近的經濟發達區域,未來也將扮演重要的樞紐角色;第三,粵港澳大灣區具有英語、葡語和粵語三大語言文化紐帶,是連接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重要橋樑。縱觀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珠三角歷來是引領中國開放的先鋒地帶,相信在2018年將進一步推動中國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實現開放式、包容式增長,因此這不單單是一個區域發展的概念,更是對整體中國的開放式發展、進步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面向2018,多情境預測

每一年的歲末年初,不論是國內學界、社會還是境外媒體、學術機構、金融機構都會對中國下一年度的經濟發展做出預估,當然各家都有各自的觀察點、出發點,而我對2018年中國經濟的總體發展持謹慎的樂觀態度。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基於IAR-CMM 宏觀經濟預測模型的情景分析和政策模擬結果,測算在基準情景下,預測2018年全年實際GDP增速約為6.7%,而經校正後的GDP 增速約為6.41%。同時,我們也做出了樂觀和悲觀幾種不同情境的預測。

1)樂觀情景——假設外需向好,2018年我國出口高於基準2.7 個百分點,帶動2018年制造業投資高於基準0.6個百分點,導致總投資高於基準0.2個百分點:全年實際GDP增長6.85%,校正GDP增速為6.56%;

2)保守樂觀情景——假設外需向好,2018年我國出口高於基準0.8個百分點,帶動2018年製造業投資高於基準0.2個百分點,導致總投資高於基準0.1個百分點:全年實際GDP增長6.75%,校正GDP增速為6.45%;

3)悲觀情景1——假設美國稅改法案使得2018年我國投資增長低於基準1.6個百分點:導致全年實際GDP增長5.85%,校正GDP增速為5.52%;

4)保守悲觀情景1——假設美國稅改法案使得2018年我國投資增長低於基準0.8個百分點:導致全年實際GDP增長6.25%,校正GDP增速為5.94%;

5)悲觀情景2——假設家庭債務增速仍然像2015 年以後的水準,即平均每年上升近4.3 個百分點:導致全年實際GDP增長5.15%,校正GDP增速為4.78%;

6)保守悲觀情景2——假設家庭債務的增速恢復到2010-2015年間的水準,即平均每年上升2.5個百分點:導致全年實際GDP增長 5.75%,校正GDP增速為5.42%。

回想十年前的金融風暴、經濟危機,似乎仍歷歷在目,從2017年走入2018年,世界局勢仍顯示動盪不安,尤其是美國特朗普上台以後種種舉動,也給全球發展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2018 年中國要防範經濟風險仍然存在:

首先當然是外部風險,這一塊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控的。尤其是來自特朗普新政的種種保護主義措施,會給中國的外部環境帶來一定的摩擦和衝擊。中國能做的一方面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有針對性地提出反制措施,不讓自身國家利益受損,另一方面要化壓力為動力,化阻礙為推動,進一步擴大自身的開放,團結國際上持自由貿易主張的國家開展互利共贏的貿易與投資合作。

其次從內部看,主要風險是防範產能過剩下的債務風險和金融系統性風險。企業杠杆率高企,遠高於國際平均水準。在增速放緩、產能總體過剩、實體經濟不振,企業盈利水平面臨不確定性,內外部金融條件全面收緊導致融資成本與難度雙雙上升的大背景下,居高不下的企業債務依然是中國經濟的風險源。地方政府的負債水準和結構差異較大,風險相對隱蔽,風險控制困難。部分地方過度依賴土地財政,造成資源配置的扭曲,是地方政府債務的潛在風險點。

除此之外,家庭債務的迅速攀升已成為中國經濟健康運行的巨大隱患。現在不管學術機構、政策諮詢機構還是政府機構,對家庭債務風險這個風險點大大低估,這是非常危險的一種情況。僅依賴於總量數據而得出的給居民繼續加杠杆的思路大大低估了真實的風險,並且,收入和財富分配的不平等使得大量中、低收入家庭面臨著未來收入的不確定性以及與住房相關的借還款壓力,還遠遠談不上能夠滿足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一矛盾勢必將繼續發展,在短期內無法得到較好的解決。

當然在投資與技術發展領域,從2017年延續至今,比特幣與區塊鏈得到了廣泛關注,關於虛擬貨幣的討論越發熱烈,是投資還是投機泡沫的爭論在2018年勢必持續上演。其實,比特幣本身沒有內在價值,也沒有國家信用支撐,不具備貨幣的價值基礎,因而不能充當商品交換媒介。中國已經叫停了北京和上海的虛擬貨幣交易市場。同時,比特幣的產生過程完全基於技術而非經濟規律,其上限數量和達到上限的時間已被技術所固定,即在2140年達到2100萬的數量上限,這限制了其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職能,難以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需要。

而虛擬貨幣中發掘出來的“區塊鏈”其實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佈式資料庫存儲系統,但其應用不應該限於比特幣,否則就會淪為數字遊戲,衍生大量金融投機炒作。不過,目前區塊鏈的現實場景應用還不豐富,實際落地的有限,概念炒作的成分較大,使之集聚了大量的泡沫,所以輕言其在2018年的技術性革命還為之過早,反而需要提前預防相關泡沫風險的產生。

對接發展,造福兩岸民眾

在大中華區內,新的一年,我們同樣期待兩岸四地的經濟發展能夠平穩增長。而中國大陸的經濟已經成為一個世界級的火車頭,港澳臺地區如能更好地對接大陸的發展戰略,將取得更好更快的發展。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已經成為國家發展戰略,這為港澳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契機和機遇。相反,台灣方面如果仍然自我設限、自縛手腳,那只能是在大中華整體的經濟格局中不斷地邊緣化。

目前,台灣地區與內地四川省的GDP總量差不多,排名第6左右。如果不抓住這一輪新的發展機遇,有可能會掉到第10名前後。因此,台灣方面應該在承認"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積極創造條件,儘快恢復有關ECFA的服貿和貨貿協議對話協商,提升兩岸經濟關係,最終造福於兩岸民眾。

猜你喜欢

風險大灣區投資
港人開啓「大灣區」生活
港人開啓「大灣區」生活
樓繼偉 全社會缺乏風險意識是個大問題
「一帶一路」沿線投資 匯率風險如何防範?
李稻葵 如何規避「一帶一路」的建設風險
「世界の女性100人」に9人 「她経済」「大媽投資」の底力
項俊波 把防範風險放在更突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