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大学建设的筹资功能新解

2018-02-10姚云吴宗聪

大学教育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双一流大学

姚云+吴宗聪

摘要: 世界一流大学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学办学经费的竞争。我国启动“双一流”大学建设,办学经费问题尤应引起足够重视。当前,我国对大学筹资功能的认识还局限在弥补办学经费不足的初级阶段。大学筹资功能的新时代认识应该是:保障大学有足够办学经费争创世界一流;为大学保持办学特色提供自有资金;建立“基金池”规避周期性危机带来的办学经费与筹资困境。如何在“双一流”大学建设中落实筹资功能新解,大学需要采取多元化筹资战略,充分利用校友捐赠,加强校企合作、争取企业投资,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和国外资助来发展自身。同时,校长需要制定大学“双一流”建设筹资年度规划,并承担筹资份额。

关键词:“双一流”大学;大学建设;筹资功能;筹资文化;办学经费;“基金池”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8)01-0025-04

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正式印發《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我国到21世纪中叶实现“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总体目标。要达到这一总体目标,绝对不能小视办学经费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的重要地位。“‘双一流大学建设是一个复杂性的整体系统和综合性概念”[1]。放眼所有世界一流大学,它们无不与充足的办学经费并行,“哪些大学得到最大数量的金钱,就将有助于决定哪所大学拥有十年或二十年的发展优势”[2]。在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对筹资功能的认识还局限在弥补办学经费不足的初级阶段,有着“等、靠、要”政府拨款的思维惯性。正确与准确理解大学筹资的新功能,是“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前提与基础。

一、保障大学有足够办学经费争创世界一流

当代世界所有大学,其办学经费来源不外乎政府拨款、捐赠、学费、社会服务收入等几大类。不同大学获得办学经费除多寡外,更多地体现为不同来源类别之间的比例。

自建国以来,我国大学办学经费来源都较单一,基本依靠政府财政拨款。这种办学经费的拨款方式,最大的好处是能够保证大学发展基本或最基本的经费,但突出的问题有二:一是大学发展易受政治或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使自己的办学目标可能屈从环境的压力而迷失方向。二是学校发展自主性不强,学校只能按照政府拨款的款项完成指令性计划,自设发展项目受限太多。改革开放后,我国大学逐步实施成本分担和成本补偿政策,开始收取学费等费用:如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高等学校“可以在计划外招收少量的自费生,学生应缴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1989年,国家教委等三部委联合颁布《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的规定》;到1997年“公费生”和“自费生”并轨,全面实行收取学费制度。但这仅是增加了一个经费来源渠道,与真正的筹资还不同。大学筹资是通过项目设计,获得支持项目发展的社会与个人资金或捐款。因此,我国大学真正意义上的主动服务社会,向社会和个人筹资的历史并不长。

当前,发达的市场经济下的美国大学暂且不说,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大学,也一改旧习而主动向社会筹资。过去,许多高福利的欧洲国家的大学习惯依靠政府拨款和收取学生学费来举办高等教育,但由于政府拨款总是受到经济发展周期的左右,对大学招生人数和学校发展影响较大,因而欧洲大学的总体地位在国际大学排行榜中遭到美国超越。与此同时,学费涨价又常常遇到民众的权利诉求而倍感压力,甚至对政府下台构成威胁。加上金融危机的爆发,经费问题成为欧洲大学发展的长期困扰。在这种背景下,主动向社会筹资成为缓解大学办学经费压力的主要途径。

事实上,无论是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还是高福利的欧洲国家,它们的大学,都或多或少从政府那里获得办学经费,但为什么当今还会主动向社会筹资?这是基于一个基本的理论假设:任何单一的办学经费来源都不可靠。就大学个体而言,它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句形象的话来比喻:“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大学如果完全依靠政府拨款,其发展难免会因政府更替而受到影响,有时甚至还可能充满危险。

我国正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需要巨额的办学经费。根据世界高等教育办学经验,开辟办学经费多元化渠道有助于我国大学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理应充分肯定政府拨款办学的制度优越性,因为它能够对大学发展起到经费兜底作用。但大学须清醒地认识到,“依赖单一的政府拨款对大学的生存和发展是不利的,单一的资金来源不仅不能使大学及时地反映社会其它方面对大学的要求,而且资金的短缺也不能满足大学对经费不断增长的需要,因而大学要得到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在积极主动地争取政府对大学办学支持的同时,更主动地向社会筹措办学资金”[3],如此才能保障大学有足够经费争创世界一流。

二、为大学保持办学特色提供自有资金

大学筹资不仅增加了大学办学经费的“量”,更为重要是“质”的变化。各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拨款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人头经费”和绩效两种。它主要满足大学人才培养需要消耗的资金,如教师工资、教学日常运转经费和购置教学设备等一般性支出,是大学发展的“规定动作”。大学要争创世界一流,必须要有所创新,有自己的特色发展项目。大学向社会和个人筹集的资金,其用途将不受“规定动作”的限制,大学可根据自身基础与优势发展自己的特色项目。筹资对大学发展能够起到“补短”和“扬长”的作用,有利于大学在一流建设中补齐短板、保持优势或助推新的竞争点。

以斯坦福大学为例,1987年政府投资只占收入的11%,其他更多的办学经费需要通过筹资获得。该校1987年宣布以11亿美元筹资作为该校100周年(1891~1991年)献礼。“11亿美元计划的筹资总额中,5.3亿美元用于维持现有开支,5.7亿美元将用于4个发展目标,即:加强本科教育(1.06亿美元);改善科学和工程设备条件(1.5亿美元);在若干领域内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和响应增加教授名额,整个师资队伍也将适当扩充(2.06亿美元);为院长和系主任们提供一笔机动基金(750万美元)”[4]。再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校曾进行过三次有名的大宗筹资运动(见表1)。不难看出,这类大学筹资经费的用途有新科技发展的实验楼建设、引进高端人才和吸收学生项目等。而伯克利分校这所公立大学能够在(美国东海岸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西海岸有紧挨自己的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私立大学丛林中强势发展,基本保持着世界大学排名中前30位的位置,无不与巧妙利用公立大学的拨款优势和加大筹资力度努力发展自身有关。

三、建立“基金池”规避周期性危机 带来的办学经费与筹资困境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一样适合解释大学在世界一流队伍中的发展与竞争。大学筹资不仅是为当下保持世界一流水平而采取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建立“基金池”可保证大学面临灾难时也能持续发展。从表2可知,2015年美国大学捐赠基金排行榜前10,位列最后的密歇根大学的基金池里也有近100亿美元。哈佛大学每年办学经费预算在30多亿美元,目前它的“基金池”里有360多亿美元。假设哈佛大学十年没有获得办学经费,基金池也能够让其运行10年左右。哈佛大学历史上多次危机的化解,都与其“基金池”发挥的作用有关。如21世纪初的世界金融危机中,哈佛大学筹资遇到难题,它就动用基金保证大学稳定发展。再如2015~2016年度哈佛大学基金投资遭受重创,但它还是向哈佛大学教学改革支付了17亿美元的经费。实际上,富可敌国的哈佛大学“基金池”的基金每年都在不断投资,以期在增值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筹资注入到“基金池”。正是“基金池”的资金和源源不断的年度筹资,为这些大学在世界一流的竞争中提供了“保险”。

目前,我国大学也加大了筹资力度。但从筹资额度来看,知名大学占据有利位置。以2015年度为例,校友捐赠榜前10位的大学除深圳大学外,都是中国的“985工程”大学(见表3)。相比美国大学,中国大学筹资额还有很大差距。更为重要的是,我国一流大学有许多是负债经营,贷款不少,与世界一流大学中的美国大学建设“基金池”不能同日而语。为此,中国大学要成为世界一流,必须多方努力筹措更多的办学经费。如果有一天,我国大学也能像世界一流大学一样有自己的“基金池”作保障,即使遇到“人为”和“自然”的灾害,也可动用它来规避危机干扰,保持自己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道路上的持续竞争力。为此,我国应改变大学筹款经费使用的局限,尤其要让一些“先富起来”的大学建设自己的“基金池”,以防患于未然。

四、大学筹资渠道多元化的建议

在我国,公立大学占据主体地位,政府拨款是大学经费来源的最主要渠道。大学必须充分利用好政府拨款,为大学发展提供稳定持续的教学与科研经费。此外,在“双一流”建设中,大学必须采取多元化筹资模式,筹措更多的自由资金发展自己。

首先,大学必须充分利用校友捐赠。无论是有筹资文化的美国大学,还是筹资起步较晚的我国大学,无不得出“校友是最重要的筹资对象”这一结论。大学必须充分意识到校友捐赠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校友捐赠文化,积极引导校友为母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大学需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争取企业投资。大学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和人力资源优势,不断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在强化社会服务中获取企业资助。

最后,大学要在国际上注重宣传自身的目标与使命,突出自身在世界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从而获得国际组织和国外资助来发展自身。

大学要落实多元化筹资战略,必须改变大学校长“谈钱色变”的传统。校长在就职或其他重要场合,需要宣誓自己的筹资计划,制定出大学“双一流”建设筹资年度规划。不仅如此,大学校长还应主动承担筹资份额,立下自己任期的筹资“军令状”,创造崭新的“双一流”大学建设与筹资新氛围、新文化。

五、结论

中国大学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正确认识大学筹资新功能。大学在继续努力获得政府拨款经费保障日常经费运转的前提下,应积极采取多元化筹资战略,获得自有与特色发展基金。校长需要制定大学“双一流”建设筹资年度规划,并承担筹资份额。

参考文献

[1] 杨岭,毕宪顺.“双一流”建设的内涵与基本特征[J].大学教育科学,2017(04):24-30.

[2] [美]Clark Kerr.大学的功用[M].陈学飞,陈恢钦,周京,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81.

[3] 黄祥林.高等学校举债的行为分析与风险防范[J].教育与经济,2003(4):21-23.

[4] 周少南.斯坦福大學[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代序.

[5] 林成华,洪成文.大宗筹资运动与大学发展:当代美国一流大学大宗筹资运动研究[J].教育学报,2015(3):91.

[6]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Business Officers[EB/OL]http://www.nacubo.org/Documents/EndowmentFiles/2015_NCSE_Endowment_Market_Values.pdf,2017-7-5.

[7]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2015)-

2015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EB/OL].http://cuaa.net/cur/2015/04.shtml,2017-7-8.

(责任编辑 黄建新)

猜你喜欢

双一流大学
比萨里的大学问
至善
比萨里的大学问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