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无公害糯玉米栽培技术
2018-02-10文祥朋刘清瑞
文祥朋 刘清瑞
(新乡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河南 新乡 453700)
糯玉米即糯质型玉米,又称蜡质玉米,籽粒中的胚乳主要由支链淀粉组成。糯玉米籽粒黏软清香,鲜食食口性好,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无公害糯玉米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糯玉米。
1 选地与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沙壤土地块。春播地块,冬前深耕25 cm晾垡,早春机耙2遍整地,耙透、耙实、耙细;夏播地块机耙2遍整地,或铁茬播种。
2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河南省新乡市适宜种植品种有京科糯2000、万糯2000、郑黄糯2号、洛白糯2号等。选择纯度高、籽粒大小一致的优良种子。先进行精选,严格去除病、杂、秕、大小不完全籽粒。机播按3~4 kg/667 m2播种,点播按2 kg/667 m2播种。播前晒种两三天,为了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虫害,用15%多菌灵+10%福美双+10%克百威种衣剂进行包衣种子。
3 底肥
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每667 m2增施有机肥3 m3左右,或商品有机肥75~100 kg。在机播地区可选用玉米专用肥或玉米专用缓控释肥,播种时采取种肥异位同播技术施入,施肥量为40~50 kg/667 m2。
4 播种技术
4.1 播种时期
播种期分春播和夏播2种,春播宜早,夏播宜迟。春播宜早,可采用盖地膜和小拱膜等措施将播期提早到3月下旬或4月初。夏播宜迟,最迟可于7月20日播种。为了速冻加工贮藏,晚播晚采摘,可降低冷冻成本和冷冻贮藏时间。
如果种植面积较大,应根据加工和销售能力采取分期种植方式,可以使果穗适宜采摘期错开,有利于果穗分期、分批长时间连续上市或分批加工,避免采摘不及时而错过适宜采收期。分期播种的时间应根据种植的面积、目的和销售渠道、方式等确定。
4.2 播种密度与方式
4.2.1 隔离种植。与普通玉米和其他玉米类型之间要隔离种植,防治两类玉米花粉相遇。如其他玉米与糯玉米串粉,会导致糯玉米不黏或不甜,严重影响鲜穗风味和品质。可采取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2种方式,空间隔离300 m以上,如有山岗、树木、公路等天然屏障,可适当缩短距离,空间隔离控制在50~100 m即可。在时间隔离方面,春播应与其他玉米品种相差20 d左右,夏播相差15 d左右,与其他玉米品种错开花期,避免串粉。
4.2.2 播种密度。上市果穗的价格受果穗的形状影响,鲜食型玉米播种密度不宜过高,低密度种植利于果穗大、形状好、商品性好。大穗型品种每667 m2播种3 000~3 500株,紧凑型品种每667 m2播种4 000~4 500株。播种方式可采用宽窄行80 cm×40 cm种植方式。株距20~30 cm,每穴播种1~3株,密度控制在3 500~4 500株/667 m2。
4.2.3 机械化播种。小麦机收后玉米铁茬免耕播种。小麦收获选用秸秆粉碎和抛撒功能的收割机,将麦秸切碎并抛撒均匀。玉米播种选用具有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功能为一体的种肥同播机械,播前要根据种植密度确定株距、行距。精量播种每穴1粒种子,半精量播种每穴两三粒种子。均匀下种,播深3~5 cm,机播时做到覆土深浅一致、墒情一致、株行距一致,确保一播苗全、苗齐。播种时注意土壤墒情,如果墒情不好,播种后及时浇水保出苗。
5 田间管理
5.1 间苗、定苗
比计划收获株数多10%,按照留壮去弱、留大去小、留黑去黄、留健去病以及在缺苗处留双株的原则科学定苗。然后多次查苗,及时拔除病、弱、小、残、杂株。提高田间植株整齐度,最大限度地缩小个体差异。
5.2 追肥
结合浇水在播后25~30 d(拔节期),每667 m2追尿素10 kg;播后45~50 d(大喇叭口期),每667 m2追尿素15~20 kg。如果底肥用缓控释肥,可少追肥或不追肥。
5.3 浇水
苗期适当控水蹲苗,土壤水降至田间持水量60%再浇水;拔节期的适宜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大喇叭口期、抽雄灌浆期的适宜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85%。当土壤水分不足时及时灌水,每次灌水量控制在50 m3/667 m2左右;遇涝及时排水。
5.4 防治病虫草害
5.4.1 化学除草。玉米苗后5~7叶,每667 m2可用28%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安全型)100~150 mL;对于马塘草、马泡瓜较严重的地块,每667 m2用26%硝磺·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安全型)150~200 mL兑水25~30 kg定向喷雾。烟嘧磺隆除草剂严禁与有机磷杀虫剂混用。17:00后喷药,避开高温,减少药害。
5.4.2 病虫害防治。玉米播前,将田块四周杂草除掉,防止病虫害传播;采用包衣种子,预防玉米粗缩病、丝黑穗病、黑粉病、叶斑病及地下害虫等。玉米出苗后,选用吡虫啉、噻虫嗪防治蓟马;6月下旬至7月上旬,及时用甲维氟铃脲、灭幼脲1号、Bt生物杀虫剂等防治棉铃虫、二点委夜蛾、黏虫等;玉米大喇叭期,用辛硫磷颗粒剂、灭幼脲1号悬浮剂加甲氨基阿维菌素丢心或喷雾防治玉米螟;穗期,用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滴花丝,每穗两三滴,防治玉米螟,或用赤眼蜂以虫治虫的方法防治;拔节期,用代森锰锌、烯唑醇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及弯孢菌叶斑病;玉米抽雄后,用苯菌灵、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防治玉米弯孢霉叶斑病。
6 适时采摘果穗
玉米鲜穗最适宜采收期在乳熟期,鲜穗采收后应及时加工或销售。一般春播灌浆期气温高,灌浆快,授粉后22~25 d采摘果穗为宜;秋播灌浆期气温20℃左右,授粉后30~34 d采摘果穗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