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梧桐在古典园林中的寓意和应用

2018-02-10杨倩刘明欢龚亚峤马建武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24

中国房地产业 2018年15期
关键词:梧桐树梧桐庭院

文/杨倩、刘明欢、龚亚峤、马建武 苏州大学江苏苏州 215024

植物作为重要的园林要素之一,在构景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以自身丰富的色彩和多变的姿态为园林景观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在古典园林中,植物环境营造注重因地制宜又讲究趣味情调,仪态好的植物优选,有美好寓意或者品格者为佳,常植于园中的有以高尚品格著称的岁寒三友,还有以奇香闻名的兰桂。植物在园林中的运用由来已久,但是有一些植物运用手法现在发生了较大改变,譬如梧桐。此前它较多的植于庭院中为庭荫树,现在较少见,多常见的是和它类似的树种曰悬林木,或称英桐、法桐。

1、梧桐树的寓意

梧桐,也有桐木,荣之称,诗经《尔雅》中云:荣,桐木,皮青而泽,夹边缀子如乳者为梧,亦称之为青桐【1】。其枝干挺拔笔直,树皮光滑碧绿,春夏树叶苍翠欲滴,魁梧有姿;秋冬老干遒枝,苍劲挺拔。它是一种优美的观赏植物,在古典园林中多点缀于庭园、宅前,计成在《园冶》中提出“梧阴匝地,槐荫当庭”【2】,由此可见梧桐很早便是庭荫树的主要品种。

1.1 高贵祥瑞之意

梧桐树又名凤凰树,取“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之意。在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卷阿》中写道: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3】。这首诗说的就是凤凰和梧桐相生相息的故事,凤凰落于高岗,梧桐生于朝阳,梧荫凤鸣,交相呼应。这是早期文献中出现的凤凰和梧桐,寓意多为简单直白。此后它的寓意进一步深化,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里:“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4】。它是对君主忠诚的见证,我的赤胆忠心,天地可鉴,定会像那骄傲的凤凰一样忠心为吾主效力,绝不背叛。随着唐诗宋词的发展,其寓意更有深化,在白居易《初入峡有感》中“栖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5】中表达一种对安定生活的向往的心境,希望像凤凰一样安于高枝,也渴望像小鱼一样自在的在绿藻间游荡。从古至今,梧桐和凤凰就一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人们常说:“应有梧桐待凤栖”,因此殷实之家,常在院子里尤其是女眷院子里栽种梧桐,不仅由于其独特的气势与仪态,更是借其祥瑞之意,以登高之枝寄托家人对女子的美好祝愿。

1.2 天地知者之象征

古人认为梧桐是一种智慧之树,能知秋闰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6】,这叶落的便是梧桐。一叶知秋源于它为落叶阔叶乔木,秋季叶片由绿变黄,尤其是一场秋雨过后,散落一地的金黄,古有“秋庭不扫携藤杖,闲蹋梧桐黄叶行”的闲情雅致,铺满庭院的落叶踩上去咯吱作响,趣味横生。又与同为秋季翘楚的桂花形成“梧桐稍下叶,山桂欲开花”的秋季嗅觉和视觉的俱佳体验。秋季是梧桐观景的鼎盛时期,我们目之所及,足之所踏,皆是它,亦无怪乎文人墨客多加青睐!

1.3 坚贞不渝的爱情

曾有传说云梧为雄树,桐为雌树,它们生死相惜,后人用梧桐来象征坚贞不渝的爱情,在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7】松柏永恒,梧桐相惜,他们的枝叶重叠覆盖,写景抒情情,表明刘兰芝和焦仲卿至死不渝的爱情。梧桐成双成对,就如鸳鸯一样,除了指代忠贞的爱情,如唐代诗人孟郊在《烈女操》中赞扬“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8】的贞妇烈女,它还有另一个悲伤的寓意,即喻丧偶,白居易在《为薛台悼亡》中留有“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9】”,以梧桐代指夫妻中的一个,阴阳两隔的人每当思起总免不了暗自神伤。

1.4 寂寞离情之哀

秋天本就是万物凋零衰败之时,景致肃杀,满目悲戚,在诗人眼里梧桐这种季相变化明显的色叶树种是秋季最好的代言人,他们感时悲秋,借景抒情。比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0】国破家亡的易安居士,凄风苦雨不成眠。这一声声的雨声就如居士的愁苦一点点一滴滴,不知何时尽,几时休。

再比如南唐后主李煜的“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1】。暮秋悲凉,梧桐树下幽居徘徊的亡国之君,忆往昔,物是人非,满目凄凉!

1.5 知音会友之乐

作为速生树种,梧桐木材适合制造乐器,古有桐丝桐竹桐音来指琴弦、管弦和琴音。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琴的取材即为梧桐木。《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12】”作为名琴的焦尾琴来之不易,古人有又以此暗自勉励自己即使现在或不得志,或无挚友,但自己总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古人素有以琴会友的雅趣,桐又与“同”同音,是故院中植梧亦有知音会友之意,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得遇知己人生一大幸事,

1.6 隐逸高洁之风

《长物志》中花木篇提到“青桐有佳荫,株绿如翠玉,宜种广庭中,当日令人洗拭,且取枝梗如画者,若直上而旁无他枝,如拳如盖”【13】。洗桐这一活动逐渐发展新的文人活动,“洗桐”典出元末四大家之一的倪瓒,此人曾在园中广植梧桐,但是有一次朋友来拜访,无意间在树干上吐了一口痰,被有洁癖的倪云林看见了,让下人将树上的痰洗去。这事一经流出,说其迂腐,实则暗赞其清高【14】。此后在文人园林中桐又充当比德的对象,在名画中洗桐亦多有出现,如《仇英洗桐图》、《傅抱石洗桐图》等。

2、梧桐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2.1 庭院植梧

梧桐树大阴浓,夏季绿叶婆娑,秋季满室金黄,故桐多植于庭院中,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庭院植桐除了带来阴凉还营造一种宁静禅意的气氛,“磷磷甃石堪僧坐,一叶梧桐落半庭。【15】秋天园中梧桐叶落,怪石嶙峋,玄僧独坐,静看叶落于地,降于山,散于池,翩然起舞有回归尘土。

(1)梧桐植于女子庭院

在殷实显赫之家多借梧桐有凤来仪的寓意,将它植于女子庭院之中,这是对女子的美好祝愿,也是对家族繁荣兴旺的祈祷。张窈窕曾赋诗云“井上梧桐是妾移,夜来花发最高枝。若教不向深闺种,春过门前争得知”。这是吾家有女,德才兼备,家人都为之骄傲,但是养在深闺无人识其才,那就在园中种上梧桐,等春天叶上枝头,满树春华,自然芳名远播。

(2)梧桐植于书房庭院

自古文人雅士皆有隐逸高洁之志,梧桐恰有此意,故古人在书房前植梧大都隐喻自己的品格和追求,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倪云林的清秘阁,从倪云林洗桐我们可见其对梧桐的珍视,以及对梧桐背后高洁之意的推崇。张岱的不二斋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理想型书斋,它四季景异,格局优雅,藏于梧桐古木之间,气候宜人又脱俗空灵,同时扬州的张琴溪家的“双桐书屋”和马曰的行庵皆以植梧桐盛名。诗人谢眺有诗云:“孤桐北窗外,高枝百尺余;叶生既婀娜,落叶更扶疏”【16】,说的也是在庭院中植桐,诗人独坐窗边,看着枝叶婀娜多姿,听着清脆扶疏的声音,故梧桐植于书房前是诗情画意也是高风亮节。

2.2 井边植梧

“井”在古代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水井一般是人们的聚居之地,在这样的公共空间种植梧桐一方面有荫凉之感同时也有吉祥之意。自古有凤栖梧桐的传说,所以人们认为植梧可以引来金凤凰,又龙翔九天居于水,故梧桐和水井的组合自然有龙凤呈祥的吉兆。李白说的“门前五杨柳,井上二梧桐”,就是对这番景象的说明。王昌龄在《长信秋词五首》中提到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18】”井边落了一地的梧桐树叶,这初秋的一抹金黄,让是人都不舍卷起珠帘。怡园中在藕香榭的西面有一碧梧栖凤馆,门上有对联“金井暮凉,高树数声蝉送晚;玉阑春住,一帘芳景燕同吟。”梧桐树叶落满井边,平时的水井变成了金井,井上的梧桐叶落送蝉,瞬间渲染悲凉的气氛。

2.3 山上植梧

梧桐树形高挺,在园林中植梧大多种在体量较大的山上,沧浪亭是苏州园林中比较粗犷的园子,它四面环水,开门见山,山上植物高大又少加修剪,苏舜钦独步园中,高处眺望,秋日景色虽好,诗人却高台饮酒独醉感慨道“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19】”诗人朱放也提倡在依山植梧“梧竹因依山尽头。潇潇疏雨后,几分秋。【20】梧桐和竹子搭配着种植杂山的尽头,一场秋雨后苍翠的竹子和遒劲的梧桐形成强烈的对比。

2.4 亭边植梧

拙政园的梧竹幽居是四面白墙上都为四个圆形洞门的亭子,背靠长廊,面对广池,亭子周围梧桐和翠竹交相呼应,青梧遮荫,翠竹生情,行至此处四面皆有景可观。艺圃内除了保留苏州园林中规模最大的水榭之外,还有苏州唯一一个明代古亭乳鱼亭,据记载乳鱼亭旁有圆球树冠的梧桐,取其隐逸高洁之意,作为乳鱼亭旁的主要植物,它与垂柳,罗汉松高低错落,或交相辉映,或倒影水中,皆突显乳鱼亭雅致自然。

2.5 窗前植梧

梧桐叶大声脆,雨水打在上面亦有雨打芭蕉的韵味,拙政园的留听阁取自“留得残荷听雨声”人们惯性的以为是听荷,殊不知远处的梧桐雨声亦是与之相辅相成,所谓“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21】”怡园碧梧栖凤馆,馆外种植梧桐,辅以几株凤尾竹,取“梧”借“凤”,所谓小馆,观竹,醉梧,听风雨,好生惬意!有朋相伴,把酒言欢,本是幸事,可是秋季多愁,雨季多思,这多愁多思都随着这一片片落叶飘散。白居易夜宿桐庐馆,酒醉梦醒,听着窗外雨滴梧桐的声音,感慨道“深醒后愁还在,雨滴梧桐山馆秋。【22】

总结:

梧桐在我国应用的历史很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距今约2500年的吴王夫差的梧桐园。梧桐在园林中的用处繁多,并非现在普遍意义上做行道树的悬林木,在外形上它并不逊色于其他树种,在养护上也较方便易形成景观,更难得的是它兼具四维意向的表达,它是溶于我们文化、寄托我们情怀的植物。最为设计师我们了解出色的景观营造,并不是简单的植物围合,也不是建筑的简单堆砌,它需要更高层次的意境营造,它超越现实,给人心灵的洗礼和震撼。故对古典园林植物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古人通过植物创造意境、烘托气氛,通过植物的手段彰显园林特色,避免目前景观出现千城一面的尴尬场景。

猜你喜欢

梧桐树梧桐庭院
梧桐
Multi-versions of Chinese Classics Under the Same Title—A Case Study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low Slow Song
回到庭院
雨中的梧桐树
庭院
庭院中的童年
梧桐树下
梧桐树下
梧桐深处凤未归
那棵梧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