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挖隧道深基坑支护中关于土钉墙+排桩的相关问题探讨

2018-02-10汪亚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分院安徽合肥230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18年14期
关键词:排桩土钉土方

文/汪亚 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分院 安徽合肥 230000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可用的建设面积逐渐缩小,地上用地已经不能满足建设需求,因此大量地下空间被开采使用。在进行地下开采的过程中,基坑工程的支护是一项重点内容,具有一定难度系数,不但需要保证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同时还应避免对周围建筑物造成影响和破坏。

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土钉墙+排桩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一般来说,对于深度较小、对于基坑周边没有严格要求的边坡支护更适合应用土钉墙喷锚支护,而排桩则在不同要求的边坡中都可应用,但是所需成本较高。

1、土钉墙喷锚支护和排桩支护的原理

1.1 土钉墙喷锚支护

土钉墙喷锚支护结构综合了土钉与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的优点,为基坑边坡进行柔性支撑。在高压气流的影响下混凝土与钢筋网形成一个整体支护面层,进而对面层和被支护土体起到嵌固作用,缓解边坡承载的压力,合理控制位移程度,为边坡稳定性提供保障。土顶嵌入土体之内,并进行固定,与土体形成复合性重力构造,使边坡整体的土体强度得以提升。钢筋网则对喷射混凝土面层及土钉应力进行调整,提高支护体系的柔和度,使其更具整体性。这种技术实现了土体荷载用于支护的效果,从被动支护转化为主动支护。

1.2 排桩支护

排桩支护能够在多种地质环境下应用,尤其在深基坑中应用较为广泛,用于排桩挡墙的制作,具有较强的支护刚度、且具有较强的抗弯性,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在施工的过程中无挤土和振动的情况发生,不会对周围建筑物造成较大影响。如果桩端嵌入过深的深度或则采用的悬臂装为单独式,那么将会影响施工的经济性与可行性。对于对基坑的变形有极高要求的情况下,通常将护坡桩和预应力锚杆(或锚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支护,也就是常说的桩锚支护,并将腰梁横向连接于预应力锚索。受力形式由单头固定转变成简支梁体系,有效控制变形情况,具有良好的支护效果。

2、工程背景

2.1 工程概况

以某高速公路建设为例,公路全长为174.8km,施工采用明挖暗埋隧道,隧长度为1200m,在隧道的K35+080-180段,周围不设有重要的管线和建筑物,基坑为长条状,长度为100m,宽度为34m,深度为12.4-14.0m左右,基坑边线和用地红线的间距为9.0m,将排桩冠梁施工和坡顶截水沟的施工空间除外,可用于土钉墙施工的宽度为6.5m。此工程基坑内的土质以黏土为主,且多为硬黏土。

2.2 支护方案

根据施工的水文条件、地质状况、周边环境设施以及基坑深度等情况,决定采用上部土钉墙,下部排桩+钢管支撑的方案进行支护。并将基坑中间设置一排立柱,避免跨度较大影响钢支撑稳定能力。

2.3 主要支护参数

上部土钉墙:墙高度为6.5m,土钉墙坡度为1:10,相邻土钉的距离为1.5*1.5m,且布设成梅花状,长度为6.0m。选用C20的混凝土用于面层喷射,同时在内部设置一定的钢筋网。

下部排桩+钢支撑:桩距为1.6m,桩径长1.2m,桩顶标高与土钉墙底部持平。桩长15.0m,嵌固深约7.5m,桩顶的冠梁长为120cm、宽为80cm,并将钢管设在桩间用于支撑,与桩顶的距离为2.5m。

2.4 工况计算

为了对此工程支护体系进行施工的力学研究,采用施工过程全模拟的形式,将应力学初始计算土体开挖和支护的施工等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实际开挖方案开始数值模拟,比如排桩支撑和换撑的施工的计算。计算概况如下:工况1为初始地应力平衡,应力场保留,清除速度场和位移;工况2a为将土方挖至低于第一层土钉的0.3m之下;工况2b为第一层土钉施工,土方挖至第二层土钉的0.3m之下;工况2f为土方挖至排桩顶部,最后一层土钉开始施工;工况3为排桩和桩顶冠梁的施工,应力场保留,清理速度场和位移;工况4为土方挖至支撑底部;工况5为进行钢支撑架设,基坑底部的土方开挖;工况6为底板制作、部分墙位于钢支撑喜爱0.5m处;工况7为钢支撑架设和换撑,将原钢支撑拆除。

2.5 结论

通过土钉墙的相应计算可以知道土钉墙i越小,土钉墙的稳定性越强,但位于下部的排桩发生位移也就较大,导致支护费用增加。土钉墙破壁越大,所需的土钉长度也越长,这样才能使其稳定滑动。因此,选取土钉墙坡比时还应充分考虑下部排桩和自身的整体稳定性。

3、土钉墙+排桩支护的优点与缺点

土钉墙+排桩支护更适合应用在基坑深度不太深、四周存在较小的既有荷载同时对变形要求较高的边坡支护当中。相较于单一的土钉墙支护或者桩锚支护来说,其具有一定支护优势:首先,其能够有效掌控基坑边坡变形程度,对变形情况进行检测合理对土钉结构进行调整,能够灵活增设锚索或锚杆,操作性较强;其次,融合了土钉墙支护与桩锚支护的双重优势,也就是说既具经济性又具安全性;再次,结构相对简单,便于施工操作,对场地大小没有过多的要求;最后,由于基坑施工涉及到的管道、围墙、道路等较多因素,而土钉墙+排桩支护技术不会对此类因素造成过大的影响,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除上述优势之外,其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具体表现在:首先,其施工工艺较为简单,适用范围具有局限性,仅仅适合在较好的土质中及含砂厚度较小的边坡支护中;其次,土钉的排数要比普通锚杆或锚索要多,面层刚度与大口径排桩相比要小一些,对土方开发施工及工艺有较高的要求;再次,应保证图定向与排桩之间的作用协调,在设计方面还处于经验期;最后,计算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实际施工时,还需对桩顶和既有建筑物加大变形监测力度。

结语:

综上所述,在明挖隧道深基坑支护中应用土钉墙+排桩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选择支护方案时还应充分考虑工程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情况等,保证应用的合理性。在实际应用时,还应保证土钉墙技术与排桩技术各方面参数的合理确定,只有做到各环节严谨,才能使土钉墙+排桩技术发挥优势,提高基坑的稳定性。但是这种支护方式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对此还应加大研究力度,逐步进行完善。总之,合理的运用土钉墙+排桩技术能够有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促进工程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排桩土钉土方
土钉喷锚在不同土层的支护应用及效果分析
浅谈蓄水池土方填筑施工
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在建筑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复合土钉墙优化设计的探讨
BIM技术在软土深基坑排桩加注浆钢管斜撑支护体系中的应用
土建基础施工中的深基坑排桩支护施工技术
浅析建筑施工中土方填筑与压实技术
浅谈市政工程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工艺
不同支护方案在基坑支护设计中的对比分析
土方计算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