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的有效措施

2018-02-10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德育传统

(山东省昌邑市都昌街道西永安小学;山东省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更好的发挥德育的作用,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成为德育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中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提升德育的教育质量,还对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起到重要作用。对德育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的措施详细探究,旨在有效拓展德育工作空间,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传统文化 德育教育 德育 措施 文化认同

传统文化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宝贵资源,对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德育教育中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整合,能够更好的挖掘德育的价值,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促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德育教师应该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传统文化进行动态化以及丰富性的呈现,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对于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十分有利。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加入当地文化特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

一、模拟文化情境,夯实德育根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学校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积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德育措施,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为了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可以进行文化情境的模拟,让学生能够近距离的接触传统文化,品味传统文化,进而喜欢上传统文化,夯实德育根基。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学生具备了优秀文化素养,才能够自觉做文明时代的建构者。

学校可建设传统文化教学情境场所,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打造新时代的德育课堂,满足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可看、可听、可感的文化空间。如建设数字化传统文化体验馆,通过引进各类传统文化项目及丰富的学术力量,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地标。将各地非遗文化资源汇聚到一起,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交流。开展汉服礼仪,诵读诗书,等主题体验,深入接触传统才艺,共迎文化回归当代生活!举行读书交流会、手工艺互动等活动,通过完善线上和线下的服务,让师生享受传统文化大餐。

二、加强教师培训,开拓全新思路

德育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是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的前提,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训,对德育师资队伍进行壮大,拓宽德育教师的知识体系,优化德育教育思路。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德育教师自身的德育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课堂需要德育教师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将先进的思想和德育教育相融合,使德育教育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首先,学校要注重校本培训,成立德育教育小组,定期开展德育课题研讨活动,选择典型的德育案例进行交流互动,从而找到最佳的教育方式,促进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其次,要加强校外培养,选派优秀的青年教师到高校进行深造,为教师提供学习先进的德育理念的机会,扎实德育教育的基础,实现德育资源共享。再次,还要建立德育教师考核体系,对德育教师的日常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学生反馈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对不达标的教师进行责令整改,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运用信息技术,弘扬传统文化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普及,德育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变成多媒体图文资料,凭借其通俗易懂和生动形象的特点,带领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在师生互动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陶冶学生情操。信息技术覆盖面广,吸引力强,能有效改变传统德育教育形式单一的缺点,为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便利,为实现高效的德育教育打造了广阔的空间。

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采用视频结合讲座的形式,能增加学生在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与精神积淀,加深学生对道德的理解。德育教师可为学生介绍一些文化故事,做到寓教于传统文化情感体验之中,使德育课堂成为渗透、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可以利用LED显示屏代替传统黑板报,在图书馆、展览厅、体育馆等公共场所为学生播放励志故事、名人轶事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电脑设计属于自己的“中国元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还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加强课程建设,提升改革力度

在当下的德育教育中,德育教材不统一,德育课时量得不到保障,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不均衡,所以需要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选择爱国爱党,诚实守信的教育内容,把德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实现教材、课时、师资等各教学环节的规范化。还要提升德育课程改革力度,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坚持密切家校联系,家校合力,共同推进校本德育课程建设,营造全新的教学环境。

课堂形式应该根据实际学情进行选择,彻底打破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不能拘泥于特定形式,要让学生有多感悟,有所收获。选择德育课程化作为新课改中的突破点,建立辐射学校全盘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对学校德育课程体系进行宏观的把握和精细化管理,带动学校其他形式的德育课程的建设。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希望德育教师精心打造的德育课程能使学生成长得更好,初步形成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的校风。

五、借助传统节日,优化德育教育

在开发传统文化德育资源中,我们可以选择传统节日、历史事件纪念日等举办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传统节日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德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各种活动的乐趣,加深学生之间的了解,共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介绍,对节日的由来和过节的形式加以描述,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如九九重阳节,也叫敬老节,每到这一天,人们出游登高,赏菊品酒。德育教师可借助这个教育时机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回家后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捶背、洗脚、收拾碗筷等,教导学生要常怀感恩之心。如五月初五端午节,其节日内涵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德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屈原的视频资料,培养学生关心和热爱祖国,树立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再如,孔子的诞辰日,德育教师可开展尊师敬贤主题活动,组织国旗下讲话,介绍孔子的生平、论著和巨大贡献,诵读孔子经典语句,感受这位伟大思想家的伦理思想及道德观念。学生通过体会浓郁的文化气息,使自身的品格得以升华。

总而言之,学校应该顺应复杂的教育形势,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德育功能为切入点,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只有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性特点,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和改变学生。德育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提升自身素质,做好广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营造内涵丰富的教学环境,于无形中起到德育教化的作用。传统文化承载历史,传承文明,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勤奋学习,从而终生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廖立丹,苏月华.德育中的传统文化因素[J]教书育人,2014,(22):28.

[2]游彤.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探究[J].福建教育研究,2016,(11):40-42.

[3]史印花.德育教育引入传统文化的创新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217.

[4]黄秋云.弘扬传统文化,创新德育途径[J]教育界,2017,(19):122-123.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德育传统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