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原、沙漠、寒区特殊地域军事医学地理特点及卫勤保障对策
2018-02-10杨振宇罗勇军
杨振宇,罗勇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6,四周高山环抱,从北至南的阿勒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构成了新疆“三山夹两盆”的特殊地理环境。盆地内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等,南部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望黄土高原,中为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区域内高山、沙漠、高原并存,地理环境复杂恶劣,对部队军事行动构成严重威胁,同时对军队卫勤保障任务提出了独特的要求。
1 沙漠地区卫勤保障
1.1 新疆沙漠地区医学地理特点及对人体的影响 新疆沙漠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就位于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恶劣,夏季气温高,日照辐射强,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水资源少而差,易形成沙尘暴、扬沙等恶劣天气[1]。部队驻训区域距城市医疗点远,分布较散,医疗资源短缺。白天气温高,空气湿度低,训练时易发生热损伤。作训人员沙尘下训练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易疲劳,引发关节肌肉损伤及运动系统障碍。研究表明,空气中的沙尘粒易吸附在皮肤黏膜表面及呼吸道黏膜,引起呼吸道症状及皮肤黏膜损伤[2]。部队急进沙漠地区驻训还会对人员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出现焦虑、烦躁、失落、不安等负面情绪。针对沙漠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驻训人员身心的影响,为减少训练伤发生,降低非战斗减员,应制定相应的卫勤保障措施。
1.2 沙漠地区卫勤保障对策
1.2.1 入训前卫生准备 完善各级卫勤保障建制,配备相应的医务人员,补充医疗保障设备、药品,配发防护设备、服装,入训前对沙漠驻训中常见病、特殊病及防治措施进行普及宣讲。对参训人员进行体格检查掌握人员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根据区域疫情选择性进行疫苗接种,安排热习服训练[3],对驻训区域进行卫生侦察,提出卫勤保障要求和措施。
1.2.2 中暑、脱水的防治 补充水分、营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作训方式,训练时医疗人员随行保障,及时发现中暑症状。训练前服用藿香正气液、十滴水等药物进行预防,发现中暑后迅速转移,进行散热降温处理,补充水、电解质,病情无法控制时及时后送。
1.2.3 运动系统损伤的防治 在医务人员协助下制定强度适宜的训练计划,避免疲劳损伤的出现。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夜间查铺查哨,保证睡眠休息质量,提高身体运动能力。传授简单训练伤防治方法和按摩、推拿等放松方法。加强营养,提高身体素质,保证充足能量摄取。
1.2.4 呼吸系统疾病及皮肤病的防治 室外作业时加强保护,穿戴防护服、帽、口罩等,减少皮肤在沙尘中的直接暴露,避免沙砾进入呼吸道[4]。加强卫生检查,定期对营区周围及营区内进行消毒防疫工作,防止疾病的传播[5]。
1.2.5 对参训人员的进行心理辅导 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对个人、集体进行谈话、思想教育,举行各类型的心理健康活动,帮助参训人员调整心态克服沙漠地区恶劣自然环境对心理的影响,树立正确积极的作训观念。
2 高原地区卫勤保障
2.1 新疆高原地区医学地理概况及对人体影响 新疆的高原地区主要分布在阿克赛钦地区、帕米尔高原等,气候多变,气温低,日照辐射强,昼夜温差大,风速大,空气湿度低。驻训区域多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空气稀薄含氧量低[6]。高原地区人烟稀少,卫生状况差,当地居民生活习惯与平原有异,自然疫情和地区性流行病较多,多发鼠疫、伤寒、乙脑、痢疾等。部队从平原地区急进高原后易发生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高原病。区域内交通状况差,距平原地区远,驻训区域分布较广,地理位置差,不利于医疗设备的跟进和伤病员后送,保障难度大。当地可利用卫生资源少,气压低沸点低,食物中微生物和有害物质难以杀灭,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同时对消毒卫生工作开展造成障碍,疾病的治疗工作难以实施,部分疾病在高原有不同表现,治疗效果差,治疗时间长[7]。
2.2 卫勤保障对策
2.2.1 入训前准备工作 针对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预防和治疗采用宣传册、画报等方式开展知识教育,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对参训人员全面体检,患有肺心病、肺气肿、哮喘及其他不适宜高原低氧环境生活疾病的人员禁止参训。根据高原地区低氧低压的特殊自然环境,配发复方丹参滴丸、复方氨茶碱、高原护肤霜、便携式供氧机、防寒保暖设备和其他卫生防疫设备至个人,医疗保障单位完善配置高压氧舱、高压灭菌设备、制氧机等高原特需医疗设备、各类高原特需药品和高压锅等生活用品[8]。进入高原前安排低氧环境习服训练提高高原环境下生活质量和作战能力,服用红景天等药物进行预防。
2.2.2 进入高原途中卫勤保障及高原病防治工作 部队进入高原过程中注意参训人员身体心理状态,发生高原反应及时治疗,对于初进高原的人员应加强适应,分阶段进入。部队进驻高原机动距离长,行程也长,需严格注意沿途卫生状况,按时吸氧保护心肺脑功能。
2.2.3 进入高原后作训期间卫勤保障工作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身体健康状态,合理分配体力避免过度疲劳。对食物制作进行严格监督,保证饭菜质量,提供充足的营养,做好卫生检查工作。医务人员随行保障,发现症状及时处理。发生高原病后及时吸氧,卧床休息,高原脑水肿和高原脑水肿患者及时使用呋塞米、地塞米松、甘露醇、复方氨茶碱等药物减轻器官组织水肿,防止感染产生。病情严重者可高浓度加压吸氧,使用高压氧舱等,严格把握后送指征,条件符合时及时安排后送[9]。
2.2.4 高原地区其他流行病的防治 进驻前对驻训区域内流行病进行卫生侦察,根据疫情选择性接种疫苗。进驻后对区域内有害动植物进行消毒,防止鼠疫、伤寒、乙脑、痢疾等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3 寒区卫勤保障
3.1 新疆寒区医学地理概况及对人体影响 新疆北部地处寒温带,阿勒泰地区最低温度可达-50℃,天山、昆仑山地区地势险峻海拔高,山顶长年积雪、风速大,气候寒冷。部队野外驻训时常发生手足冻伤,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寒区卫生状况差,水源达不到卫生要求,食物供应主要靠外界输入,加之交通状况差,食物、新鲜蔬菜、水果运输不便,食物质量得不到保证,易引起呕吐、腹痛、腹泻、肠道菌群失调等消化道疾病,维生素的缺乏则会导致口唇溃疡、皮肤干燥、夜盲、骨质酥松。气温低时皮肤肌肉紧张度增高,训练前热身不够、训练保护不到位、训练强度过大会引起关节损伤、肌肉韧带拉伤等运动系统疾病,雪地结冰时间过长训练时摔伤、骨折等训练伤的发生几率大幅上升。参训人员发生伤情后,后送不便,天气寒冷伤情易恶化,疾病低温环境救治难[10]。
3.2 卫勤保障对策
3.2.1 冻伤的防治 加强防寒保暖,完善营房供暖设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营养补充热量,进行适当的体能锻炼。室外作业注意时间和方式,涂抹防冻霜、辣椒软膏等防治药物,掌握正确防寒措施,冻伤发生后迅速复温。
3.2.2 训练伤的防治 科学安排作训计划,合理分配体力劳动,室外训练前热身充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医务人员随训指导,传授预防知识。
3.2.3 保护呼吸道和消化道 室外作业时对口唇、颜面部采取保护,强化防寒措施。对食物和储备环境进行卫生检查,保证食物卫生质量。增加高热量食物摄入,调整饮食,补充维生素、脂肪、蛋白质等物质[11]。
3.2.4 做好物资保障 完善各类防寒物资,发放防寒作训服,完善冻伤、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皮肤病和血液系统疾病特需药物。联合各部门运输力量,保障伤员后送顺利。
3.2.5 驻训前准备 驻训前科学合理安排适应性训练,增强低温环境下身体耐受力,提高战斗力。
军事卫勤保障是保证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措施,新疆地区复杂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卫勤保障提出了要求。针对新疆沙漠、高原和寒区的不同医学地理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卫勤保障对策,依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降低部队非战斗减员,从而保障部队在特殊环境下的军事训练正常高效进行。
[1]贾蕾. 沙漠戈壁驻训时的卫生防护[J]. 解放军健康, 2006, 1(1):12.
[2]何平, 王道英, 耿秀萍, 等. 戈壁沙漠地区沙尘对作训人员的影响及分析[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 21(10):23-24.
[3]何平, 皇甫青风, 王道英, 等. 戈壁沙漠地区集中驻训训练伤调查[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 20(12):37-38.
[4]罗晓红, 冯建江, 刘兵. 部队夏季戈壁沙漠地区驻训热损伤防治[J]. 西南国防医药, 2008, 18(5):764-766.
[5]陈江, 成国立. 沙漠戈壁地区野外驻训卫勤保障特点及对策[J]. 西南军医, 2009, 11(4):750-751.
[6]廖云星, 朱芳梅, 杨一珍,等. 部队高原驻训发病特点分析及防治体会[J]. 西南军医, 2009, 11(3):448-449.
[7]窦学书. 高原山地卫勤保障工作特点与对策探讨[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7, 25(2):125-126.
[8]梁海君, 陈玉顺, 汤忠国 ,等. 部队急进高原驻训卫勤保障工作的特点和相应对策[J]. 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14):136-137.
[9]苏永林, 李灿, 蒋学武,等. 高原地区长时间野外驻训卫勤保障的做法[J]. 人民军医, 2013, 56(2):130-132.
[10]梁海君, 李雅彬, 于金秋,等. 寒区部队卫勤保障的难点与对策[J]. 人民军医, 2013, 56(9):1006-1007.
[11]刘玉莹, 张绍敏, 翟晓红, 等. 寒区部队战士的健康教育状况调查结果分析及护理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 21(1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