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刺激性的图像张力
——霍尔格·马蒂斯海报概念的符号表达

2018-02-10关印岳阳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爵士音乐马蒂斯感官

关印 岳阳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图形是平面设计的常用创意元素,作为语言它可看作符号的结合体,从而表达概念。本文将对霍尔戈·马蒂斯的海报进行分析,用符号学方法解释霍尔格·马蒂斯海报概念怎样通过图形传达的,并进一步分析其作品的特色。

一、霍尔格·马蒂斯海报的风格背景

霍尔格·马蒂斯是杰出的海报设计师。他在德国汉堡出生,曾获许多大奖,所取得的成就受到世界同行的一致好评。同时他是很多大型海报双年展设计大赛的评委。对于艺术创作,霍尔格·马蒂斯有很高的热情,他对海报的热爱与独特的海报风格深受时代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的学生运动奠定了霍尔格·马蒂斯的主题和理念,新艺术思潮对概念设计风格的形成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家们尝试新媒体,采用拼贴画手法创作发明了合成照片(摄影蒙太奇),这手法在马蒂斯的海报作品随处可见。霍尔格·马蒂斯不仅擅长象征和隐喻的方式表现主旨,还善用多种的对象组合形成荒谬的图案,从而使作品具有超现实意义的深邃。那些象征性的形象颠覆了人们对现实的看法。

60年代革命思潮在西方世界蔓延的同时也使艺术史产生转向。以抽象表现主义为代表的高雅艺术风格与这种风格背后的艺术生态,被年轻艺术家看作为僵化的体制。为对抗艺术体制,他们宣扬非博物馆艺术,矛头直指当时体制内的艺术标准,并选择与之相反的艺术追求:即打破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的界限,打破艺术的纯粹性,这些新标准成为60年代后艺术风格的主流。反纯粹审美价值的艺术理念蔓延了整个70年代。作为在那个时代成长的设计师,新艺术理念也深入的影响了霍尔格·马蒂斯的作品。

二、霍尔格·马蒂斯招贴创意的符号组织

霍尔格·马蒂斯海报之所以能够传达准确并令人回味无穷,是因为他善于运用异质同构的图形创意形式。异质同构是在图形设计中基于不同物体的共同点进行重置,而巧妙的表达双关语义,推出创意概念。

“异质同构”是概括的说法,用符号学知识解释其实质,是通过符号组合完成抽象概念的表达。霍尔格·马蒂斯的海报设计从内容上大致分为钢琴爵士音乐海报和戏剧海报,爵士音乐中一般没有深沉的哲理,仅有音乐的特色,可以看作为一种限定性抽象概念。由于限定性抽象概念是普遍抽象概念与限定图像的结合,那么霍尔格·马蒂斯所设计的钢琴爵士音乐海报的限定图像是“钢琴”,而普遍抽象概念是爵士音乐的特色,这个特色是古典钢琴与爵士钢琴对比中产生的,也就是“随性、自由”。霍尔格·马蒂斯的爵士音乐海报的创意手法,可以解构为钢琴的形象与“自由”概念的结合,具体表现为手与钢琴不分彼此,合二为一。他有三张海报,其中一张在手指上摆放一排排琴键,一张将五个琴键与手指剪影结合,另一张干脆在合拢的手指上绘制琴键,表达的钢琴师对钢琴的把控得心应手。

而霍尔格·马蒂斯的大多数海报是戏剧海报,戏剧海报之中蕴含了哲理概念,它通常含有一对相反的理念,理念越矛盾,哲理越深刻。《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在戏剧中主人公麦克白弑君篡位,残杀老百姓,众叛亲离,最终落得死亡的下场。这个戏剧中包含了两个对立的理念:“权力”与“杀戮”。霍尔格·马蒂斯为戏剧《麦克白》设计的海报的创意手法,实质上是寻找了能够代表权力与杀戮的两个物像,并巧妙的结合,即用血液绘制成为王冠,契合这个悲剧主题。

戏剧《华伦斯坦》塑造了一个富有内涵而又结局悲怆的英雄人物,其主题是英雄人物的悲壮命运与人性的矛盾,如同人与命运的战斗而最终败于命运。霍尔格·马蒂斯用残缺的马的雕塑来隐喻英雄人物所面临的宏大悲壮的现实处境,是“不可撼动的存在”。而马左下角的渺小人物却又隐喻了华伦斯坦可控的有限生命。

总之,霍尔格·马蒂斯建构的招贴艺术是充满隐喻的符号交织建构的意义空间。他的海报感觉深沉而又宏大,直指戏剧的哲学内涵,因此使人印象深刻并回味无穷。

三、霍尔格·马蒂斯海报作品的符号特色——刺激性的图像张力

霍尔格·马蒂斯的海报一方面靠内涵取胜,依靠的是具有符号指向图像隐喻。而他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之处,是他善于采用撼动感官的刺激性形象。这种手法使得其海报形象并不像其他设计师追求唯美,而展现出来的“刺激性张力”成为他作品的显著风格。这种刺激性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1、凸显材料肌理

肌理是物体表面上的纹理构造,是我们对被设计物质表层纹理构造感受地一种表现方式。材质的差别,手法的不一,能够产生的效果也大相庭径。

霍尔格·马蒂斯很重视图形中元素材质肌理的使用。哪怕是摄影作品,他也要强化拍摄物体表面的材料质感。如同中国古代画论将山石褶皱视作“心迹”,质感不但使得画面丰富,也强化了形象带给观众的心理感受。

霍尔格·马蒂斯不仅善于运用不同材质的表面自然纹理,也善于主观处理肌理效果。如海报《韩国的宝藏》,是白纸上显示的太极图案,将海报挖剪成韩国国旗上的太极符号表达概念,并利用了剪纸的光影对比的立体效果,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霍尔格·马蒂斯创作的立体海报画面简约而不简单,能够恰如其分表达主旨。

霍尔格·马蒂斯创作的《埃莱克特拉》的海报,体现主人公的痛苦,忧郁,空虚未知的内心世界,他将主人公脸部的五官叠加在一片不完整的枯树叶上,枯叶由活体的消失意味着生命的陨落。枯叶摄影强化的肌理效果使观众产生难忘的印象。

2、有动势的静态画面

霍尔格·马蒂斯常使用具有冲破画面外框的动势的图形形象,或一瞬间静态形象暗示了某种事态的发生,从而强化画面张力的图形。

《庄园主》戏剧内容讲述违背职业道德的老师和祭司的女儿发生关系,后来老师很后悔便切掉了他的生殖器官。霍尔格·马蒂斯海报的主形象采用很大的香蕉,占这个招贴的三分之一的面积。香蕉中间部分被绳子拴住并挤压,香蕉象征男性生殖器官,香蕉绳子死死勒住表示违反道德禁令,正好契合主题。

《反战》招贴中的德文Die是死亡的意思。招贴主要形象采用一个握紧了的拳头代表暴力,而手臂的中间部分被折断并给人疼痛的感受,意味着战争造成的两败俱伤。上述两张作品的表达都抓住一个关键时刻,似乎下一秒香蕉就要断裂,拳头就会落地,“静中有动”使得作品形象似乎冲破了画面的外框。

3、引起感官刺激

感官刺激是指我们器官受外界的信息,然后把外面的消息传入我们的大脑神经产生不适的刺激。霍尔格·马蒂斯的海报中常常出现血的形象,或让动物内脏散落地上,用针刺皮肤,脑袋上钻出锐器等,这些画面效果直接击中我们的感官。

如霍尔格·马蒂斯为芭蕾海报招贴设计《葛蓓莉亚》,他选择柔软女性做为主要图形元素,同时又使用融合的手法将女性的体态特征与机械进行组合,既不破坏玩偶作为真正的女性美,但也露出葛蓓莉娅的真实身份。身体与机械,两种相反的质感形象的结合使我们的感官产生不适,但也增强了画面张力。

霍尔格·马蒂斯1979招贴《戏剧爱好者请一起来》,主要图形元素为女性头部和大量蝴蝶的组合。蝴蝶被钉在她的头部与颈部。这个形象引起了我们皮肤的痛感。

四、霍尔格·马蒂斯海报的功能与审美的关系——信言不美

霍尔格·马蒂斯海报的内容深沉与刺激的形式是一对矛盾结合体。提到平面设计,很多观众就会想到优美的造型。但是霍尔格·马蒂斯作品似乎避开了优美,而选择了深沉与刺激的形象。这颠覆了观众对设计审美的认知。正如维特根斯坦说“漂亮的事物不美丽”,刺激并不意味着感官的喜悦与舒适。艳丽的色彩有时却显得浮华,冲淡思想的深刻,我们时常见到美观而不知所云的作品。而刺激性的单纯形象却直击观众的心理,使得能够观众进一步品味符号所指的内涵。

霍尔格·马蒂斯的海报作品可以启发我们,海报如非博物馆艺术一样,功能与审美是可以分离的。直击感官并思想深沉的作品使我们记住了海报的宣传内容,也表达出海报的深刻内涵,并不一定需要常规意义上的“形式明确”与“色彩绚丽”。我们应该反思,设计美学是否需要固定的标准,它建立在功能与时代技术的现实要求之上,如同建筑与地基的关系。生活在一个技术爆炸时代的我们,应反思传统审美规则的时效性。

结论

霍尔格·马蒂斯所创作的海报主要分为爵士音乐与戏剧两大类,在爵士音乐海报的制作上他善于运用乐器这种限定图像,以多变灵活的手法推出“人与乐器合一”这种抽象概念。此外,他还善于运用了肌理、静中有动、引起感官刺激三种方式使其作品的形象震撼而令人印象深刻。而他也正是这样将娴熟的设计技巧与对戏剧内容的深层理解相互结合创作出一幅幅至今看起来依旧前卫并震撼人心的作品。此外,霍尔格·马蒂斯的作品启示了我们,具有刺激性而非常规审美作品仍然可以达到海报的功能要求并直击人心。

猜你喜欢

爵士音乐马蒂斯感官
生命的欢歌一一马蒂斯人物剪纸
手风琴曲《致克劳德的探戈》的作品解析
和马蒂斯比赛剪纸
浅谈中国流行歌曲的爵士风格表现
感官训练纸模
探究爵士音乐的风格特征
感官训练纸膜
20世纪爵士音乐与中国通俗音乐的融汇
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