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的内在逻辑与鲜明特质

2018-02-10

关键词:时代思想工作

李 磊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为指引,贯彻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方针,结合新时代巡视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深入推进巡视工作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在推动巡视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形成了具有内在逻辑、鲜明特质的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为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的内在逻辑

任何一种思想理论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源于其内在逻辑结构是否科学、严谨。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之所以绽放出强大的生命力,归根结底是因为该思想是一个内容科学、内在逻辑严谨的理论体系,而不是一个个理论部分的简单叠加。归纳起来,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治巡视是巡视工作的本质属性

巡视“是政治巡视不是业务巡视”[1](P13)。 这一论断,揭示了巡视工作是政治巡视的本质属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巡视工作规律和定位认识的不断深化。巡好“政治”,就抓住了巡视工作的“根”和“魂”;而忽视、弱化政治巡视,巡视工作就会迷失方向、不见效果。因此,巡视必须“深化政治巡视”[2]。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巡视工作的政治“显微镜”和“探照灯”作用。

首先,政治巡视决定巡视的方向。没有方向,或方向不明确,巡视工作就容易走弯路,甚至走错路,从而变“形”走“样”,发挥不了应有的监督作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初期起,就高度重视巡视工作,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作机制。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中国共产党对巡视工作的主攻方向缺乏清晰的认识,或者说,没有完全搞清楚何为巡视工作的根本任务。其突出表现在:巡视内容题多面广,巡视要求面面俱到。比如,“巡视一个省,要走遍所有地级市,去工厂,看社区,GDP、 区域经济发展等样样都管”[1](P133)。 事实证明,巡视工作“四面出击”,不利于形成“精准打击”之力,从而使巡视的监督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虚化。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科学把脉新时代巡视工作,强调要在政治高度上突出党的领导、在政治要求上抓住党的建设、在政治定位上聚焦全面从严治党[3]。他还指出,“如果什么都过问,回来主要报告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那指导思想就不明确了”[4](P200)。 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巡视工作的本质属性,意在纠正以往巡视指向不明的偏差,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政治巡视,凸显了巡视在管党治党中的政治功能,对解决巡视任务宽泛、内容发散的问题起到点睛作用,为新时代巡视工作指明了方向。

其次,政治巡视关乎巡视的效果。巡视工作效果好不好,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首要因素,就是巡视能否透过现象洞察本质,或者说,巡视能否从一系列纷繁复杂的问题中发现规律性、找到倾向性、揭示出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查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近些年来巡视掌握和反馈的情况看,业务领域不同,问题表现各异,但在对各种类型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提炼,并深挖其产生根源后发现,“病根”都莫过于政治,那就是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健康。为此,习近平强调,推动巡视向纵深发展,其根本在于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即“重点检查被巡视党组织是否维护党章权威、贯彻从严治党方针、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督促其担负起管党治党责任”[4](P210)。 这里,他把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与推动巡视向纵深发展联系在一起,实际上也指出了政治巡视对于提升巡视工作效果的极端重要性。显然,习近平敏锐地抓住了巡视工作的要害之处,他意识到,巡视只有跳出具体的业务,坚持从政治上看问题、找差距、补不足,即深化政治巡视,才能铲除所有问题的“病根”,从而有效提升新时代巡视工作的效果。

(二)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倒逼改革、促进发展是巡视工作的总目标

巡视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所在,换言之,不是为了巡视而巡视,其目的是通过巡视“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倒逼改革、促进发展”[5]。这一目标定位,在治标的过程中,又不失治本,坚持综合治理,符合巡视工作的具体实际,是新时代巡视工作的总目标。因此,巡视必须紧扣上述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巡视工作的遏制、治本作用。

其次,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注重成果的运用转化。巡视成果不仅要“落地”,而且要“生根”。“生根”就是指巡视成果的运用转化,这是彰显巡视价值和衡量监督成效的重要标准。因此,巡视要彰显价值、取得成效,其根本就在于用好巡视成果。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一交了之、没有回音”等监督形式化问题。习近平对巡视成果的运用转化高度重视,他强调,“更好发挥巡视在党内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要对巡视成果善加运用”[6](P109)。 并指出,“因巡视成果运用不到位又发生重大问题的,必须严肃追究责任”[6](P110)。 要善用巡视成果,首先就要形成巡视报告,继而将其报送上级党组织或有关部门,从而为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提供参考。其中,《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在“工作程序”中对此作了明确规定。比如,“巡视了解工作结束后,巡视组应当形成巡视报告,如实报告了解的重要情况和问题,并提出处理建议”,“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应当及时听取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情况汇报,研究并决定巡视成果的运用”[13](P14-15)。 这些规定,契合习近平对巡视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为巡视成果的运用转化指明了方向。从中可以看出,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坚持以巡促改,注重成果的运用转化,深入推进标本兼治,切实把巡视成果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从而确保巡视成果“生根”,这正表明了其求真务实的态度。

二是倒逼改革、促进发展是巡视的根本目标。如果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是为了治标,是巡视的直接目标;那么倒逼改革、促进发展则是为了治本,就是巡视的根本目标。习近平指出,“巡视工作是治标之举,也是治本之策,必须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发挥标本兼治作用”[5]。 显见,巡视不仅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营造“氛围”,而且要倒逼改革、促进发展,扎牢“笼子”。但相较而言,扎牢“笼子”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因此,巡视要站高一层、看远一点,以发现问题为切入点,在加强监管、堵塞漏洞、完善制度上下功夫,推动深化改革,从而起到治本作用。倒逼改革、促进发展,就是坚持从源头治理问题,最终要达到的是“釜底抽薪”的结果。巡视发现的诸多问题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但“除历史和主观原因之外,客观上是体制机制不健全”[7]。因此,发现的问题越多,越表明现存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越证明深化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8](P497)显见,发现问题是巡视所要完成的第一步,而不是巡视的最终目的。其意在为深化改革提供导向参考,并以此为契机加快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根治巡视发现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所说:“对发现的问题要挖出深层次原因,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被巡视单位党组织堵塞制度漏洞。”[7]倒逼改革、促进发展,是着眼治本、形成“长久立”的制度,是推动新时代巡视工作迈向标本兼治的根本所在。

(三)无禁区、全覆盖是巡视工作的基本要求

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作风和精神特质,源于党的性质及其肩负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以党的优良传统为丰富滋养,蕴含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凝聚着自我革命的气魄,展现了敢于担当的精神。

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相结合,源于对新时代巡视工作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习近平在听取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关于2014年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情况汇报时指出,“中央巡视工作在深入推进常规巡视的基础上,开展了两轮专项巡视试点,效果很好。现在对全国面上的常规巡视已完成一遍,下一阶段的重点要转向专项巡视”[6](P116)。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相结合,是巡视监督的“组合拳”,成为推动新时代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多种形式常年抓好员工的海洋环保培训,如今‘碧海工程’理念已经渗透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成为全员自觉行为。”新胜利五号钻井平台异体安全监督员许康说。

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顺势而“生”。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其产生绝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近些年来,中国共产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保持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注重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形成并巩固发展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但与此同时,腐败分子越来越狡猾,腐败手法越来越隐蔽,反腐败难度越来越大,这给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带来巨大困难和挑战。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平台,巡视在反腐败斗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巡视,可以发现腐败分子留下的“蛛丝马迹”,再通过层层“抽丝剥茧”、深挖问题线索,就可以有效揪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老虎”、“苍蝇”。基于这种考量,习近平作出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巡视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11]的重要论断。他指出,巡视“必须有权威性,成为‘国之利器、党之利器’”[2](P210)。 巡视之所以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对巡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了有效适应这一需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的巡视工作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积累了先进做法与成功经验,而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正是对这些做法、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并通过实践检验极具理论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从中可见,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顺势而“生”,这体现的正是其与时俱进的品格。

第二,实现巡视对象全覆盖。全覆盖,就是把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都置于有效的巡视监督之下,绝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组织和特殊党员,确保“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巡视组;哪里有党员领导干部,哪里就有巡视工作人员”。“巡视全覆盖本身就是震慑。”[7]党的十八大前,巡视没有做到全覆盖,其监督对象范围狭窄、层级有限,存在不少监督盲区。这一问题,不仅损害了巡视的严肃性、权威性,而且严重影响了巡视的有效性。习近平指出:“只有全覆盖,才能‘零容忍’,如果问题没发现,怎么能解决‘零容忍’。 ”[9](P71)这种观点,突出强调了实现巡视对象全覆盖的必要性。只有全覆盖,才能让有问题的党员领导干部放弃“蒙混过关”的想法、摒弃“侥幸逃脱”的心理,从而防止产生破窗效应,充分发挥巡视的震慑作用。唯有全覆盖,才能全面掌握巡视对象的情况,正确区分共性和个性问题,从中探寻普遍性的规律,从而强化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显然,巡视不是“势利店”,不能开展选择性巡视,在开展巡视时必须一视同仁,实现巡视对象全覆盖。正如习近平所说:“不能看人看地方下‘菜碟’,对领导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不能投鼠忌器,要全部扫描。 ”[6](P114)实现巡视对象全覆盖,履行了“打铁必须自身硬”[2]的庄严承诺,是构建“横向全覆盖、纵向全链接、全国一盘棋”[6](P116)的巡视监督格局的必然选择。

(四)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相结合是巡视工作的必由之路

第一,坚持巡视内容无禁区。无禁区,不是指巡视内容无所不包,而是指在立足政治巡视基础上的面面俱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以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遵守情况是政治巡视的重要内容,但绝不是全部。对此,习近平强调,要让全面巡视成为一个真正系统全面的制度,从而充分发挥其功能[9](P71)。这就要求巡视工作机构对巡视对象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内法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等情况进行全面巡视,绝不能放过任何一项需要监督的内容。显而易见,巡视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其监督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单从遵守党的纪律来看,就包括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廉洁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具体内容。如果在巡视内容上有遗漏、不能做到无禁区,巡视就不会找到党肌体的“大病小病”,就无法区分“疾病”的表现症状和“疾病”的产生根源,就更谈不上为完全治愈“疾病”把准“穴位”、开好“药方”。正是源于无禁区的巡视,党肌体的“全息影像”得以清晰映现,这为“对症下药”奠定了必要基础。坚持巡视内容无禁区,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支撑,让“全面”更加具体、明确,为“从严”指明方向、目标,使“治”更加精准、有效,是新时代巡视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方面,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相结合满足了创新巡视方式的要求。党的十八大前,巡视方式非常单一,仅存在常规巡视,这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巡视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进而使巡视工作的功效大打折扣,因而很有必要对巡视方式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巡视工作发展的需要。专项巡视是在党的十八大后的巡视实践中产生的。它不拘泥于复杂工作程序的限制,更为机动、灵活,往往能攻其不备、出奇制胜,这体现的正是习近平对专项巡视“更专、更活、更准”[7]的要求。探索运用专项巡视的方法,并使之与常规巡视相结合,这是创新巡视方式的重大举措。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相结合,就是先用常规巡视“打头阵”,摸清大致情况,寻找有价值的问题线索,再通过专项巡视盯紧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做到精准聚焦指向、精准发力突破。这一巡视方式,打破了之前的巡视惯例,其最大创新之处,就是把“固定”巡视和“动态”巡视统一于巡视的整个过程,使之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相结合,赋予了巡视更大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从而满足了新时代创新巡视方式的要求。

另一方面,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相结合适应了扩大巡视成果的需要。扩大巡视成果,是发挥巡视监督作用、增强巡视工作成效的必然要求。要扩大巡视成果,其关键之处,就是通过巡视发现更多的问题、形成更大的震慑。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相结合是新时代巡视工作放出的一个“大招”。它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按照年度巡视工作安排,对所辖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开展例行巡视,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被巡视对象的状况;二是以问题为导向,“闻风而动”,哪里反映强烈、哪里问题突出,就到哪里巡视,让巡视对象完全摸不着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巡视监督效力。正如习近平所说:“不是一巡视了就完事,要出其不意,杀个‘回马枪’,让心存侥幸的感到震慑常在。 ”[6](P115)需要尤为注意的是,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紧密相连的。其中,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必然延伸,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相结合,发挥了其各自的监督优势,揪出了更多的 “老虎”、“苍蝇”,是巡视震慑力的一次全新升级,从而适应了新时代扩大巡视成果的需要。

二、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的鲜明特质

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传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基因,主动契合新时代的要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具有鲜明的特质。

(一)与时俱进的品格

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品格,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习近平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根据新的实践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使我们党的理论不断向前发展,不断为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导,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0](P18-19)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结果,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创造性地回答了时代和实践对巡视工作提出的新课题,彰显了与时俱进的品格。

1.仔猪水肿病以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常用磺胺嘧啶钠、恩诺沙星、氯霉素、硫酸卡那霉素对本病均有一定治疗作用。此外,对病猪还可以用盐类缓泻剂通便,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因时而“动”。政治巡视是巡视工作的本质属性,但这种认识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客观的再认识过程。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巡视往往大包大揽、包罗万象,其定位不够精准,并且随着时代与形势的发展变化,这一偏差所造成的负面作用日益显现。比如,巡视工作泛化、力量分散,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难以为继,这成为制约巡视工作实际效果的瓶颈所在。因此,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主动收缩巡视内容,不断明确巡视工作的重点和主攻方向,“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维护政治生态,抓住根本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12],从而把巡视定位于政治巡视,这使得巡视工作的焦点更加凝聚。政治巡视的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其经历了从突出“四个着力”①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问题,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公开发表违背中央决定的言论、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违反政治纪律的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突击提拔干部等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到紧扣“六项纪律”②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强调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再到聚焦“三大问题”③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动态调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巡视的指向越来越明确,定位越来越精准,作用越来越凸显。显见,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因时而“动”,这恰恰是其与时俱进品格的体现。

(二)求真务实的态度

一是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蕴含着强烈的责任意识。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肩负着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谱写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华丽篇章。历史使命越光荣,时代责任越重大。要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就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因为一个组织涣散、纪律松弛、软弱无力的政党根本无法担负起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使之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巡视工作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确立巡视工作方针,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实现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这是给党的肌体做的全面体检,并对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3年,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 《关于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研究部署巡视工作情况的报告》时指出,“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 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6](P107)。 这一观点,充分表明了巡视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更好发挥巡视作用,破解自我监督这个难题,习近平强调,巡视“要增强对党负责的政治意识、发现问题的责任意识、敢于提出问题的党性意识,切实加强对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6](P107)。 通过巡视,把客观存在的问题查摆了出来,体现了中国共产人的责任担当,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心、信任与信赖。显见,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把强烈的责任意识贯穿其中,这集中展现了其敢于担当的精神。

首先,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狠抓问题的整改落实。巡视发现问题,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不立即整改,还不如不巡视。在问题的整改上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与巡视的初衷背道而驰,同巡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格格不入,都不会有好的结果。然而,“重巡视过程、轻问题整改”的现象曾经较为常见,甚至一度成为巡视工作中的一大通病,这大大降低了巡视工作的成效,或者说,无法使巡视成果“落地”。为此,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2013年下半年中央巡视组巡视情况汇报时指出,“第一次巡视提出的问题,到现在还没有整改,要找省委书记说事,加强对省委书记的问责”[6](P112)。2017 年,他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 《关于巡视中央和国家机关全覆盖情况的专题报告》时强调,“要加强对巡视整改情况的督查,把责任压给党组(党委)书记,条条要整改、件件有着落”[5]。习近平的重要指示精神,一方面释放了“巡视过后,关键在改;‘体检’过后,关键在治”的强烈信号,另一方面也明确了问题整改的责任归属,这有助于督促被巡视地区部门单位党委(党组)挑起问题整改的重担,防止把层层传导压力变成层层推卸责任,促使被巡视党组织切实做到“自己的问题必须自己‘买单’,不能发现问题后还当‘看客’和‘说客’”[7]。 从中不难发现,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善从问题切入,狠抓问题的整改落实,反对任何形式的 “打游击”、“搞变通”,扎实推动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从而确保巡视成果“落地”,这是其求真务实态度的有力印证。

汽车在直线行驶时,由于前轮定位主要是前束与车轮外倾角匹配不合理而引起车轮对路面有横向作用力,反映在侧滑检验台上即为汽车的侧滑量。在实际检测中对所有侧滑量超过国家标准的汽车进行分析,出现问题的大部分车是设计上的原因,而非使用和装配上的原因,现在分别对货车和轿车进行分析。

一是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是巡视的直接目标。巡视工作既不同于纪律审查,也区别于业务指导,其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巡视以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为目标指向。习近平指出:“中央巡视组是中央直接派的,要当好‘钦差大臣’,善于发现问题,发挥震慑力。 ”[6](P107)显见,巡视就是要揪出藏身于党内的“老虎”、“苍蝇”,使之无处遁形,让巡视成为高悬于党员干部头顶的 “达摩克斯之剑”。因此,不以发现问题为目的的巡视不是真正的巡视,形成不了震慑的巡视不是成功的巡视。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其关键之举,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巡视震慑力,让巡视这把“利剑”生威。巡视是党章赋予的神圣职责,不能走走过场、流于形式,更不能敷衍了事、不了了之,必须认真对待、有的放矢,着力发现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绝不允许在巡视工作中产生“巡而不视、视而不见、见而不报”的现象。习近平强调,“该发现问题没有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问题却不报告、不处理就是渎职”[4](P203)。 这既是对巡视工作机构的硬性要求,也是在巡视工作中以问题为导向的具体体现。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其设计初衷,不仅是为了发现问题,更是在于形成震慑,进而起到遏制作用。习近平非常认同唐代御史韦思谦所讲的一句话,即“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为不任职”。他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巡视就是要形成震慑”[6](P111)。这种震慑在于“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2]。 正如习近平所说:“现在的巡视有点‘八府巡按’的意思了,群众说‘包老爷来了’,有‘青天’之感,有问题的干部害怕了。”[6](P114)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是立足治标、落实“当下改”的举措,是确保新时代巡视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法宝。

(2)活动目的过于功利,动机不纯。康德从道德角度对动机的阐述是,一个人的行为能否产生效果达到目的和它的道德价值是否会受到影响,主要取决一个人行为是否从善良意志出发去进行个人行为,如果不是,即使行为有好的效果并达到目的,也不能把它认为是友善的行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多种多样,体验人生、实现价值、学习知识、完善心智等都是促使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的动机。但是,高校期末考试各种素质加分,评优评先加分,方便出国留学,充实自己的工作简历等已成为部分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主要目的。这些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完全是出于自私的目的,自私带来的后果就是使他人的利益受到了损害。

(三)敢于担当的精神

巡视无禁区、全覆盖,是对巡视工作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方针,显示了党内监督没有例外、不搞特殊的鲜明立场。“改进巡视工作,首要的一条,就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使党内监督不留死角、没有空白。 ”[4](P204-205)因此,巡视必须把无禁区、全覆盖的要求落到实处。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巡视的“尖兵”和“利剑”作用。

求真务实既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又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狠抓问题的整改落实,注重成果的运用转化,精心谋划巡视的“后半篇文章”,体现了求真务实的态度。

有一天,两人绑了一年轻人来见官,状告年轻人是不孝子,对自己老母既打又骂,只得把他嘴堵上,押来见官。县官一听,怒火中烧,想都没想就下令将年轻人痛打几十大板。

二是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凝聚着自我革命的气魄。自我革命,顾名思义就是要“革”自己的命,是主体在主动和自觉意义上的自我扬弃。“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 ”[14](P167)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正确对待自己所犯的错误,而且敢于对其存在的问题“动刀子”。在新时代巡视工作中,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 “刀刃向内”,从不绕开问题、掩饰缺点,敢于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和破釜沉舟、舍我其谁的魄力,向自身存在的顽瘴痼疾“开刀”。比如,在论及巡视工作的基本要求时,习近平强调,“无论是谁,都在巡视监督的范围之内”[6](P107)。 他还指出,“对巡视发现的问题,该查处的就查处,该免职的就免职”,“不要怕问题多,问题多的单位可以把握节奏。要一网打尽, 有多少就处理多少”[6](P110)。 这些重要讲话精神,在2017年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比如,该条例对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巡视监督内容、中央和国家机关巡视,以及市县巡察制度等都逐一作了明确规定。从中可见,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尽显自我革命的气魄,这是其敢于担当精神的外在表现。

确定电阻R39、R40的数值,其中0.8 V为内部参考电压,VOUT为输出电压,此处为12 V.选RLS=R40=3.3 kΩ,则RHS=R39=46.2 kΩ.因为实际情况下没有46.2 kΩ电阻,故选择47 kΩ电阻.经过外部电阻选择之后,芯片便可以稳定的输出12 V电压,进而驱动迪文屏显示达到设计要求.

(四)辩证统一的思维

辩证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既要看到事物共性的一面,也要看到事物对立的一面。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既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化解矛盾,也善于抓关键、找重点、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显现了辩证统一的思维。

在总有效率比较中,对照组56例患者对比试验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对较低,数据统计学分析P<0.05。如表1所示:

其一,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化解矛盾。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具有普遍性,即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承认矛盾,并正视其客观存在,然后对矛盾进行全面分析,并揭示其内在规律性,从而寻找化解矛盾的正确方法。“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 ”[15](P839)因此,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就成为化解矛盾的着力点。巡视就是要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针对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和回答,具有明确的问题导向。比如,在论及巡视工作的目标指向时,习近平强调,“巡视工作就是要发现和反映问题”[6](P107),“哪里反映声音大、问题多,就派到哪里去侦察”[6](P113)。 并指出,“巡视发现问题要深挖线索、顺藤摸瓜”[5],从而“促进问题解决,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6](P108)。从中可以看出,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建立在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从不回避矛盾,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有效推动矛盾的化解,这充分彰显了其辩证统一的思维。

其二,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善于抓关键、找重点、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16]在巡视工作中同样如此,我们既要倡导两点论,又要强调重点论,这是做好巡视工作的方法论要求。只有用好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统一,才能分清事物的主次轻重,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在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统筹兼顾巡视各方面的工作,善于从“两点”中找“重点”,充满了辩证统一的智慧。比如,它明确了“三个不固定”①巡视组组长、巡视对象、巡视组与巡视对象关系不固定。,强调一次一授权、不搞铁帽子王,这有助于解决易结成利益同盟的问题,成为打开巡视工作新局面的突破口。又如,它创新了巡视工作的方式,从常规巡视为主到常规巡视与专项巡视相结合,突出“专”的特点,使之“更加机动灵活,根据动静随时就去,让人摸不着规律”[6](P116)。 显见,习近平新时代巡视工作思想在照顾整体的同时,又侧重抓关键,从而实现了巡视工作的统筹布局、主次结合、协调一致,这是其辩证统一思维的精彩诠释。

猜你喜欢

时代思想工作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不工作,爽飞了?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