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高专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实施

2018-02-10张延萍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后进生意识课文

◆张延萍

(铜仁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是教育的基础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更有英雄用武之地。语文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大力实施素质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有研究表明,民主型的导学方式,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学习效率高。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讲求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讽刺挖苦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要给每一个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与水平的空间和时间。语文课上要坚决反对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坚决反对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

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分阶段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以期达到共同提高。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要有耐心,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余地,“再想想”,“是否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先坐下思考一下”。即使回答错了,教师也不应立即予以否定。可先让回答错误的学生坐下,请别的学生来回答或请大家来讨论。通过正误比较,孰是孰非,不言自明。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得到了保护。当后进生出现这种情况时,尤其要注意顾及其面子,保护其自尊心。教师在课堂上千万不能说“这样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怎么学的”“你怎么这么笨”等有伤学生自尊心的话;更不能体罚学生,不让学生站着听课或站在教室外面。在课堂上语文教师还要教育全体学生,使他们真正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关心。教育优秀学生要谦虚,不自傲,不歧视后进生;教育后进生要自强不息,不自卑。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条件,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学生的身心才会得到解放,思维才会变得活跃,也才有可能产生创新意识,具有创新能力。否则,独断专行,家长制的作风,只会造成课堂气氛的沉闷、压抑,只会使学生不断产生较高水平的挫折,最终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人们在其认识活动中经常对一些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产生疑问、困惑和探究的心理,这种心理又驱使人们进行积极的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它体现了思维过程中的灵活性、深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强化学生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

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古今教育家所共识。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的观点则更精辟,他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得更生动形象,他在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都必须加强自己的“问题意识”。事实上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典型表现为两类:其一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其二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要能区别对待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善于总结思考。学生的质疑能力实际上是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外显。学生质疑的深浅,反映了钻研知识的深度。我尝试采用提问本来取代练习本。学生所提的问题,只要与语文有关均可提,可提已学过的课文,也可提未学过的课文;可提课内的,也可提课外的。对学生所提的问题,可让学生自答,也可让学生互答,也可教师回答,有些问题可问而不答。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与教材、教师、权威的不同见解

疑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是创造发明的起点。“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但有时也难免有疏漏甚至是错误的地方,小到字词的音、形、义,大到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当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独到的见解,寻找正确的答案。如我在教《琐忆》一文,介绍鲁迅《自嘲》这首诗时,故意将“华盖运”解释成“好运气”。有位同学认为我的解释不符合上下文意,尤其不符合鲁迅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并且援引《辞海》中的条目来加以证明。学生在学习中大胆质疑,有助于发散式思维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项链》是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的代表作,其主人公玛蒂尔德一般被认为是追求虚荣、贪慕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但抛开历史的成见,重新审视这一形象,便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有的同学在反复研读了课文、查阅了许多资料后,提出了玛蒂尔德在“失去十年青春”的同时,也“得到了善良与诚实”的观点。可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前提。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大胆鼓励,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和求索精神。

四、打破常规思维,激发学生求异思变能力

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设计一些目标明确但没有也不需要有固定答案的训练题,这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围绕一个问题,从同一端点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方法去思考,探求为数众多的答案,寻求角度迥异的途径,不强求完全统一的答案,在求异的基础上进行优劣比较,寻求“最佳”。设计此类问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非线性思维,它是分散的、辐射的、扩散的;而求同思维是一种线性思维,它的活动方式是集中的、融合的、聚敛的。创造思维的训练应是两种思维新颖的、灵活的、有机的结合,促进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协调发展。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辩证分析能力,有助于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如在教《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篇课文,就文中用来比喻论证的“滥竽充数”,从不同角度,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见,探索求异。学生或认为:南郭先生是人们嘲笑、讽刺的主要对象,其实并不公平。(阐述理由),第一该嘲笑的是齐宣王,而不是南郭先生。也有学生说,即使泯王,也只是“好一一听之”,并不真正有辨别真假的能力。更有学生指出:齐宣王身居王位,既无严格考核人才之心,又无录用真才实学之意,上当受骗只能表明他是何等的昏庸和愚蠢!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齐宣王才是导致滥竽充数的罪魁祸首。这是通过学习课文,深刻领悟“滥竽充数”在文中的妙用之后,另辟蹊径,从反面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学生求异思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后进生意识课文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后进生转化工作策略谈
背课文的小偷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背课文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