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影响分析与策略*

2018-02-10钱从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育者信仰马克思主义

钱从明

(福建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职责,新媒体时代,如何利用好新媒体技术,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要时代使命。

新媒体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大学生的喜爱,QQ、微信、微博等成为他们人际社交、接触世界的主要方式。新媒体给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变化的同时,也日益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此同时,作为新型的传播媒介,新媒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新媒体及其信息传播的特点分析

所谓新媒体,就是指区别于报刊、杂志、广播和影视等四大传统媒介的新兴传播方式,是依托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作为在传统媒体基础上出现的新兴媒体,新媒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传播特点。

(一)在信息获取上,体现出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便捷性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受众者获取信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受众者可以广泛地应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去获取所需信息,获取的信息速度要比传统媒体更加即时便捷。其一,受众者传统获取信息的来源比较单一,仅仅限制于电视、广播和报刊等,是一种相对缓慢、落后的获取信息方式。而新兴媒体则摆脱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只要身边有一部手机,不管身在何处就可以不受任何束缚地刷朋友圈、发QQ,并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其二,传统媒体带来的信息比较单调,受众者只能通过文字、声音等来获取,而新媒体可以提供包括图片、动画、视频等全方位的信息,增强了信息的立体感。如在了解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报道时,通过新媒体所带来的各种信息平台,特别是网络服务所提供的文字、图像、视频、声音等信息,可以及时快捷地全面了解党的十九大盛会的有关细节。其三,获取信息的广度得到拓展。传统媒体条件下,受众者在阅读报刊杂志、听广播的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本身是单一的,没有任何延展的,而使用新媒体技术,打破了这种信息广度上的限制,通过超链接的功能去链接信息库的资源,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出现海量性和共享性

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下不断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而传统媒体的容量有限,报纸有版面限制,广播和电视有播出时限。

以网络媒体为主体的新兴媒体的内容空间不受限制,而以传统媒体为代表的报纸其传播范围局限在发行范围。网络媒体空间上的开放性导致了网络传播地域上的全球覆盖。世界上任一时间、任一地点发生的任一件事都有可能成为网络的信息被广泛传播。互联网技术使人类“地球村”的梦想变成了现实。通过互联网技术,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人们,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就可以得到全球各地不同的信息,真正实现了信息传播的海量性。同样,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共享性体现在,来自世界任一地域并且的有足够意义和价值的信息和观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随时随地地传遍全球,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

(三)开放的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随意性增加

新媒体给受众者带来获取信息及时便捷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信息传播的随意性。传统媒体信息的发布存在一定的信息过滤,在内容上有一定地筛选,而新兴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信息、舆论传播极快,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任何一台电脑和手机都可以接受或者发布信息,信息受众者可以随意接受任何信息,也可以随心所欲地发布、制造任何信息。由于没有明确外界法律限制和监督,网络被看似一个“自由地带”,这就大大增强了信息的随意性。例如,2010年12月6日新浪微博发布信息:“著名武侠作家金庸,因病在香港去世。”这一信息瞬间引爆网络,而且还被《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进行转发。但后经证实这一信息只是网友随意传出的假新闻。这种不经事实证实就随意传播的被死亡的消息还有很多。虽然新浪微博开启了微博辟谣模式,但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

新兴媒体正以其独特的信息传播特点日益影响着作为新兴媒体的主要使用者大学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7年8月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指出,“截止2017年6月,我国上网人数已达7.51亿,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54.3%。其中,网民结构上,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占总体的72.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7%。”[2]

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已经是使用新媒体技术的主力军,作为当今互联网主要使用群体,大学生可以很快的熟悉并掌握新技术,从而较快的应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可以说,当今的大学生已经不能轻易的离开新媒体,甚至是到了不能离开它的地步。这种离不开,离开就“不知所措”的结果也就出现了现在比较流行“低头族”“网络成瘾”等,严重影响着大学生身心健康。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信仰毋庸置疑是迄今为止人类信仰史上最伟大、最科学的信仰。习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1]。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关乎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作为21世纪新兴媒介,新媒体技术正以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冲击着当今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获得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正经受着来自新媒体的巨大挑战。

(一)新媒体对教育主体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者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者和讲授者,他们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首先,新媒体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者开辟了新的空间。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教育者告别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内容进行传播,扩大了接受教育的范围。其次,新媒体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收集和使用的信息途径,大大丰富了教育者的教学资源。最后是增加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的机会。新媒体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传递,突破了地域限制,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工作范围得到提升,例如,在线教育、公开课等。

同样,面对迅速发展的新媒体技术,少数教育者出现了诸多不适用,突出变现为由知识储备的不足和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狭窄带来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很容易影响教育者自身地提升,导致教育效果下降。当然,教育者也能一味地追求技术,舍弃教育内容,不能本末倒置。

(二)新媒体对教育客体的影响

新媒体不仅可以给教育者带来便利,创新教育方式,同时对大学生来说,同样也带来了一定影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可以自主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例如网络慕课、网络公开课、微视频等,而且不受任何地域、时间限制。通过网络平台,一是量上多,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可以接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二是速度快,大学生可以迅速、快捷地查阅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三是维度广,网络上数不胜数的信息量无疑不拓展大学生视野,丰富大学生知识维度。

然而,处在信仰塑造期的大学生,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很难进行理性选择,很容易被动选择。特别是在一些错误、歪曲信息面前,缺乏合理辨别,不能看到事物背后的真相,只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的认可。大学生在信息面前不成熟、非理性地表现势必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立场不坚定。

(三)新媒体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传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偏重于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等有关内容的教育,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得到延伸,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也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在新媒体时代都可以及时、便捷获得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关内容,并可以自由对其发表见解和评论,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成为舆论“焦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在内容上正由“教育者定义”的时代向由“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共同定义”的时代的转变。而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导者,必须要足够正视和重视这一“焦点”。而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也由完全的被动变为主动,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由于新媒体是一个自由开放的、互动性强的地带,在获得信息上,大学生可以轻易获取到教育者所教育的内容,可能更多,这就使得教育者很容易失去应有的优势。同时新媒体是一个没有国界的领域,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一些错误观念、西方思潮、反动信息,甚至是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言论等等。这些腐朽化、所谓自由化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甚至走向反面。

(四)新媒体对教育手段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样也给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手段的更新带来了机遇。新媒体技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素材,更新了教育者与学生的沟通方式,教育者可以通过运用新媒体网络平台及时向学生传达信息,学生也可以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及时便捷的接受信息,这样也就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上仅仅面对面并局限在教室里的交流方式,也使得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摆脱以往教条式的说教,显得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新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在整个教育过程如果过多的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在堆积息量面前,不能区分与整理,同样也会影响教育效果。此外,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如果完全放弃传统的教育方式就会过渡依赖工具,忽略教育内容。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强化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一)提升认知:积极加深对新媒体的认识,提升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的认知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者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新媒体技术水平对更好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取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一是要主动学习新媒体技术,在新媒体时代下要占据主动,积极应对新媒体挑战,只有熟练掌握,才能对其应用自如。这是教育者开展教育的前提。其二是新媒体给受教育者带来了新变化,教育者要提升对大学生的认知。面对大学生的新变化,教育者应结合新媒体特点,积极改变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更新对大学生认识,创新教育方法。打铁还需自身硬,新媒体环境下,教育主体要不断地适应变化,实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方式方法,确实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3]。

(二)创新模式:积极利用新媒体信息技术,实现交互主体式的教学模式

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要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创新教学模式,要改变传统教育上的“主体——客体”对立的教学模式。应该在充分利用新媒体教学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模式向“交互主体”的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传化。交互主体的教学模式特点主要体现在其“交互主体”上,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上的问题曾出现过几次不同的转变,首先是以教师为主体向单纯的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出现了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育理念,其次出现了从单纯主体论向双主体论转变,最后是有主体论向无主体论转变。教学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双边互动的活动,不能简单的以某一方为主体,当然也不是完全的无主体,交互主体的教学模式就是在学生主体性学习与教师个性化教学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生成的教学模式,它是区别与传统教育理论上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新媒体促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教学中“多级主体”的产生及其相应方法的出现,从而构建一种学生、教师和马克思主义课程三者之间互动的现代“交互主体”的教学模式。

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过程中,如果单纯地由教师讲授,这种完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必定会影响教学效果。如果要在教育效果上达到改观就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交互式的网络教学模式。例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可以先给大学生一个简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框架,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另一方面是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困惑不解之处提出相关问题。教育者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去寻找资源和素材。教师接着根据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为学生确定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导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接着,学生自身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分析整理,得出数据和相关报告,最后根据已有的材料,构建知识体系。

同样,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不应简单传授和讲解知识。可以通过问题意识、热点焦点问题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知识兴趣。面对困惑,鼓励学生自主查阅网络资源、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见解,让他们自己来解答这些问题看法。当然,教育者根据学生观点,进行引导,借助新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方式直观解答学生困惑,帮助学生形成科学认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亲自去实践获取知识,显得更加有教育意义,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探究、创造能力。

(三)拓展空间:积极拓展网络空间,占领新阵地

“新媒体创造了新的思想表达汇集空间,对大学生来说就是一个舆论信息的集散地,思想动态的晴雨表。”[4]作为教育者,要主动应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新媒体空间,要时刻警醒,一旦这个阵地被沦陷,势必就失去引领、主导地位。占领新媒体舆论阵地的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它不仅要面对大学生这样一群有一定思想但还不够成熟的青年大学生,还要应对复杂的新媒体环境。面对这一现实,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者要主动承担责任,要在内容上下心思,要在方式方法下文章。针对当今大学生热衷新媒体条件下的网络交流方式的现状,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要变被动为主动,加强网络教育阵地的建设。

目前,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已经成为各大高校传递消息、舆论引导、服务育人主渠道。例如,福建师范大学团委探索出“五微五阵地”的育人新机制。“五微”包括:微协会、微活动、微服务、微论坛、微文化,“五阵地”也就是努力将团学组织微博建设成为思想引领的新阵地、成长服务的新阵地、组织动员的新阵地、答疑解惑的新阵地、工作创新的新阵地。在具体的开展中,福建师范大学团委做到上从团委组织本身,下到各个班级这一层层等级而建设起团学组织微博。借助微博这一平台,福建师范大学团委成立微博协会,自微博协会成立以来,校团委开展了各种有意义的微博活动。例如通过微博开展“感恩教师节”、微博“学雷锋”、微博好书分享等微活动,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提供微博迎新、微博寻物、微博维权、微博资讯等微服务,在学生情绪表达中提供微博表白、微博温馨提示、微博“心”健康等等微关注,在校内形成了良好的微文化。随后,福建师范大学结合“五微五阵地”的良好基础,创办学生工作品牌“福师大小葵”。“小葵”作为新媒体时代下网络卡通形象,以活泼有趣、可爱亲切的风格服务学生,引领学生思想,开辟了新的育人阵地。

微博、微信、“小葵”等,正是很好地借用与当代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网络平台,积极拓展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空间,有利的占领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网络阵地,真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润物无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7-12-28]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708/t20170804_69449.htm.

[3]习近平.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锲而不舍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N].人民日报,2015-03-01(1).

[4]高国栋.新媒体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实事求是,2012(6).

猜你喜欢

教育者信仰马克思主义
品读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铁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