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现象*
2018-02-10张培培朱希明
张培培,朱希明
(1.浙江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0;2.广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1]19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1]29这些议论把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归因于我们抛弃了社会主义,重新搞了资本主义,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虽然还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但实质上已经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了。加之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确实产生了在感受上与资本主义趋同的现象,致使这种论调近年来甚嚣尘上,获得了极大影响,甚至不少人深以为然。在当今全面开放的中国,信息通达,思想领域泥沙俱下,如果不能就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深层次问题,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面临人心涣散的危险。
一、资本问题成为当下引起社会主义认识混乱的核心问题
传统社会主义将市场经济视为资本主义的专利,长期将其排除在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之外。但是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反对市场经济所面临的实际困难,随着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便愈益明显的显现出来。邓小平“南巡讲话”,把我们从将市场经济作为制度理解的窠臼之中解放出来。从此,重新发现和认识市场,探索和引入市场,研究和完善在公有制基础上建立市场经济,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的核心问题。但与此同时,市场化改革所引发的诸如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生态环境破坏、产能过剩、假冒伪劣、唯利是图、拜金主义等现象却令我们陷入了空前的困惑。人们不禁产生这样一些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还是另起炉灶?为什么我们的生存体验和生产状态等很多方面会产生在感受上与资本主义趋同的现象?这些问题看似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困惑,实则是对为什么我们要利用和发展资本的困惑。
社会主义就其反对资本主义的立场和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追求而言,在根本上与作为资本主义核心的资本相对立。社会主义与资本的矛盾,在理论上突出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资本导致劳动异化;二是社会主义追求生态和谐,而资本导致生态危机;三是社会主义追求逐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而资本追求剩余价值、制造阶级对立;四是社会主义追求共同富裕,而资本导致两极分化;五是社会主义追求建立和谐社会,而资本原则本质上反对和谐。所以社会主义理应是一种超越资本逻辑的产物或社会形态。但是市场化改革使得社会主义拒斥资本,将资本排除在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之外的任何企图都被粉粹。因为资本原则是现代市场机制的核心,引进市场经济机制就是引进资本原则。所以很多人产生了这样的疑惑:既然我们连社会主义根本对立的资本原则都引进了,为什么我们还自诩为社会主义呢?如果说资本作为一种不可跨越的历史关系包含着我们并不喜欢却又不得不接受的内容,那么是不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反对资本的诉求不再科学了呢?为了搞清楚这些疑问我们必须回到我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特殊形式。
二、我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特殊形式
关于如何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了“自然演进的一般形式”和“跨越发展的特殊形式”两种设想。前者以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对象,后者以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为对象。但这两种设想并非线性平行互不相关的。自然演进的一般形式对跨越发展的特殊形式具有源发性,跨越发展的特殊形式对自然演进的一般形式具有选择性。跨越发展的特殊形式的优点是能够借助生产关系层面的跨越,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但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并不等同于生产力的发展阶段可以跨越。正如马克思将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的过程一样,“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或减轻分娩的痛苦”。[2]9-10因此,生产力在发展速度上虽然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但生产力在发展阶段上无法实现跳跃式演进。尽管资本既不是生产力发展的绝对形式,也不是与生产力发展绝对一致的财富形式,但却是生产力发展不可直接跨越的形式。因而资本作为一定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3]592所以马克思主义创立者一贯地将全面占有和吸收资本的一切肯定成果和成就视为通过“跨越发展的特殊形式”成功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基础和前提。
我国是通过“跨越发展的特殊形式”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生产力基础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实现发展和占有资本文明这一前提性历史任务。但资本原则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结合,只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特殊历史阶段的现象,更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虽然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利用资本原则具有历史正当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改革开放前完全拒斥资本的做法彻底错了。因为跨越发展的特殊形式首要是实现生产关系的跨越。当着社会主义制度还很脆弱尚需巩固的时候,当着人们对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关系的认识还被小私有者的阶级意识蒙蔽着的时候,当着无产阶级政党对生产资料的主导地位还未确立的时候就贸然引进资本,将会使来之不易的人民政权面临被颠覆的极大风险,社会主义的革命成果和前途命运甚至因此会被葬送。只有当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意识形态基础和社会基础稳固建立起来之后,“利用资本发展社会主义”才有现实可能性。
既然社会主义与资本根本对立,又怎么可能“利用资本发展社会主义”呢?这种可能性就植根于我国“跨越发展的特殊形式”的生产力基础和资本“伟大的文明作用”之中。
三、资本的文明作用是社会主义利用资本的根本原因
历史上从来没有人像马克思那样对资本展开如此深刻的批判,也从来没有人如他那般充分地肯定资本在人类历史上“伟大文明作用”。马克思在其文本中明确使用了“资本的文明化趋势”、“资本的伟大文明作用”、“资本的文明面”等概念。尽管可能的原因是我们缘于价值立场,而曾经过多地偏重于马克思对资本丑恶面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忽视甚至否认马克思关于“资本文明”的思想。然而当社会主义从理论转变为现实的时候,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彻底否定资本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便愈益明显的显现出来。市场化改革的发端更是使得资本问题成为当下引起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混乱的的核心问题。理论与现实的发展强烈要求我们对资本在社会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加以研究,对现阶段为什么我们既反对资本主义又利用和发展资本做出理论解答。
社会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是资本“伟大的文明作用”最重要的表现。资本造就了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改变了以往将全部剩余价值投入阶级再生产的生产停滞状态;资本改变了生产从属于消费的旧生产模式,使生产从属于交换价值,突破了消费的界限,使生产始终处在不断扩大的调整过程中;资本克服了以往将自然神话的现象,使得自然界不再是自在更高的东西和自为合理的存在,而是服从于人的需要的对象性存在;资本激发了人的致富欲望,造就了一个普遍勤劳的生产体系;资本颠覆了以往生产从属于工人生产技艺的状况,推动了机器体系和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运用,使得生产越来越具有科学的性质;资本推动了分工的细化发展,推动了生产的社会化,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资本不仅历史地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而且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具有历史进步性。资本打破了以往人的封闭的地方性发展,摧毁了以土地为基础的自然经济,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变“人的依赖关系”为“物的依赖关系”。资本历史地推动了劳资关系的发展,使得剥削只能打着“平等交换”的幌子停留在商品和价值层面,极大地减轻了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压迫。资本剥削较之以往易于感知的剥削方式虽然显得更隐蔽、更具有欺骗性,但这种剥削方式较之以往更有利于被剥削者的发展。资本的文明面除了表现在有力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历史地推动生产关系进步之外,还突出的表现在资本及其主导下的社会生产活动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能。资本为了追求相对剩余价值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所造就的先进生产力、以及大量可供支配的自由时间、世界性的交换市场带来的普遍联系;为了实现交换价值而不断更新扩大的使用价值发展着人的需要;生产的科学性、知识性劳动的需要不断提升人的能力体系等都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 应以健康心态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表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以更加健康的心态看待资本,用切实可行的措施发展和占有资本肯定成果。所谓健康的心态主要是针对简单拒斥资本和盲目崇拜资本两种错误心态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超越“资本逻辑”的制度,但与此同时我们的社会主义又是一种发展和占有资本一切肯定成果的制度。可是时至今日,当人们在谈论社会主义先进制度的时候,很多人仍然在暗指传统社会主义中的模式,仍然在意识上停留在把曾经遭遇实践挫折的“一大二公”的计划经济,当作将来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重新适用的模式,把只有按照这样一种模式运行的社会才称为社会主义。这显然是错误的。但是将利用资本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当做两件事,或者当做两个阶段的事同样是错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利用资本发展社会主义而不是为了利用资本削弱和动摇社会主义。
如果说邓小平同志以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将那些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从把市场经济作为制度理解的窠臼之中解放出来,那么今天那些称利用资本就是发展资本主义的人又陷入了把资本等同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窠臼之中。过去很长时间缘于价值立场,我们研究资本专注于揭示其剥削本性、批判其丑恶嘴脸,忽视甚至否认资本的文明作用。资本被塑造为“万恶之源”,被当做社会主义最大的威胁和最主要的敌人,社会主义与资本的关系被武断地塑造为水与火的关系。但我们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跨越发展的特殊形式,以及资本文明作用所蕴含的生产力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限制地利用和发展资本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历史正当性。虽然资本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并不能像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联姻那样可以简单地分开来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把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分开来理解完全没有可能。尽管资本主义制度离开资本是不可能的,但资本离开资本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的规范下进一步发挥其历史作用则是完全可能的。人们完全有可能既历史地利用资本,又一贯地反对资本主义及其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成功实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融合,成功实现了“不通过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可怕的波折而吸收它的一切肯定的成就”。[4]431但是不能因此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利用和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将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性问题,进而认为社会主义开始放弃消灭资本的天然追求。因为资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继续历史地发挥作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其他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资本历史使命”这一现象,只能是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落后国家在其初级阶段遇到的特殊性问题,而非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性问题。
毫无疑问,资本的文明作用已经为资本的巨大财富效应所证实。但我们不能只沉浸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喜悦之中,忽视资本的本性,放任资本的扩张。“中国特色资本主义论”的出现并非完全起于认识误区,其中甚至不乏很多合理的质疑。中国当前的确呈现出了朝私有化程度更高的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资本的无序扩张和资本的逐利本性已经在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现实问题,引发严重的经济矛盾。经济发展的脱实向虚、金融资本的过度发展不仅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而且客观上形成对社会主义政治和制度的侵蚀。因此除了警惕简单拒斥资本的错误倾向之外,还要警惕盲目崇拜资本的错误倾向。既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利用”资本,又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超越”资本。
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而又利用和发展资本,全部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在社会主义的原则框架内贯彻资本原则的,资本逻辑在中国必须始终被社会主义力量所掌控。不容否认我们的改革开放在其形式上确实是通过对外开放向资本主义学习的方式来实现对内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的。但我们的改革与开放在性质上仍是社会主义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其本质仍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与“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完全是两码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及其前途的认识上,我们并不存在是朝着资本主义发展还是退回到传统社会主义的理论纠结。因为我们已经实事求是地定位了自身的发展阶段,义无反顾地确立了自身的发展方向,毫不动摇地坚持了自身的制度优势,持续不断地巩固了自身的经济基础,统筹全面地深化了自身的机制改革,从而形成了“主导体制+中性机制”的发展特色、发展格局和发展优势,因而绝不会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绝不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称为“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在实践上抹杀了中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属性,在理论上混淆了资本与资本主义的区别。我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继续发挥资本的历史作用,并非抛弃社会主义,而只是抛弃了不合实际的传统的教条的社会主义;我们引进和发展资本并非搞了资本主义,而是用社会主义制度规范资本、驾驭资本、驯服资本,并最终实现超越资本。只有认识到我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特殊形式,认识到资本“伟大的文明作用”,才能正确认识、主动引导、有效激发资本积极作用,才能有效控制、主动规避、乃至最终消除资本的消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