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初探
2018-02-10凌冠华陈自强左锋刘国祥
凌冠华陈自强左 锋刘国祥
1.陆军军医大学教保处 重庆 400038 2.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息科 重庆 400038 3.陆军军医大学 重庆 400038
军队院校自广泛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以来,注重需求牵引,加强顶层设计,引入先进技术,坚持创新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夯实,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取得长足进展,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全面铺开,信息化对业务工作流程的支撑在广度、深度和协同度上得到全面提升。紧跟当下地方高校智慧校园深入推进形势,结合军队院校实际和管理要求筹建智慧校园,是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势必对创建一流军事院校将产生深远影响。鉴于军队院校特殊性,网络环境、终端接入和信息资源均有明确限制和要求,因此,必须结合自身特点,解决好面临的矛盾问题,确保军队院校智慧校园更好更快发展。本文作者结合多年从事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管理的经验,分析研判了现阶段数字化校园建设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对下一步智慧校园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索。
1 建设背景和现状
1.1 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形势要求
“十三五”以来,国家先后密集出台“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系列政策,信息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社会整体信息化进程加速推进,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浙大、清华、北大等国内一些知名高校率先进行智慧校园建设探索,广泛部署物联网设施设备,积极营造智慧互联的基础网络环境,智慧校园建设初见成效。根据习主席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安排,到2020年,军队要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军队信息化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军队院校作为军队指挥和技术人才培养主阵地,得到国家和军队人才及经费的大力支持,与社会和企业结成紧密的联系,智慧校园建设具有良好的内外部支撑环境。当前,军队院校体系架构重组重塑,职能使命得到延伸拓展,一校多址、多点办学的管理障碍和资源使用局限普遍存在,只有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和智能感知等先进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型的校园网络体系架构,才能有效提高核心竞争力。
1.2 军队院校数字化校园现状
军队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最早自2005年前后启动,伴随军综网全面推广和性能提升,校园网络系统建设受到逐步重视,基本形成以“一库三平台(统一数据库和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统一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系统应用”为标志的主体架构,建成了以数据资源共享化、信息服务个性化、业务管理自动化为特点的数字校园[1]。由于军队院校业务特殊性,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深入,也暴露出一些实际问题:一是信息化建设应用与安全保密管理的矛盾未能有效解决,制约了信息化快速发展;二是信息标准执行力不够,“信息孤岛”依然存在,体制机制尚需创新;三是应用深度不够,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重数据采集轻数据维护,粗放式管理较普遍;四是信息化支撑力量不强,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对合作公司依赖性较大,存在关键技术层面受制于人的现象。
2 目标定位
军队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特殊,多套网络物理隔离,数据互联互通存在困难,智慧校园目标定位不能一味求大求全,应突出重点,找准“主攻方向”[2]。智慧校园要依托现有信息化应用基础,通过展开数据挖掘和一体化运维,健全知识网络与学习支持平台,普及智能化、精细化、自动化应用,为师生提供人性化的信息服务平台[3],为校首长和管理人员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2.1 智能化感知
通过在教室、训练场等部署高速互联、智能采集的传感网络,自动获取教学训练和后勤管理等各类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信息融合,全方位掌握教学训练管理态势。
2.2 精细化管理
全面贯通教学、科研、保障、管理业务流程,梳理业务数据信息,全面管控人员、设备、场地等数字信息档案,对各类业务水平实施精确考核,实现业务精细化管理。
2.3 人性化服务
综合应用服务整合、即时通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信息推送等技术,针对每名师生应用习惯,提供人性化的信息服务,实现个性定制、主动推送、智能感知和自动提醒等功能。
2.4 开放性学习
做好教育信息资源智能推送,通过大数据、云和端配合,广泛开展智慧教学和个性化学习,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加强师生教学互动,分析评估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创新教学手段。
3 基本架构
结合军队院校网络体系,智慧校园体系架构应包括感知控制层、数据资源层、信息支撑层、系统应用层和综合展现层[4],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3.1 感知控制层
感知控制层位于最底层,作为智慧校园的基础支撑条件,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和云计算中心等。通过部署各种智能终端、传感器等设备,采用RFID、二维码等技术,全面采集校园环境信息和各类人员基础数据,实时分析人员、设备、环境等个性化信息,丰富个体特征和学习情境等[5]。为解决物理隔离网系间数据传输问题,基于安全信息摆渡等可控数据导入手段,实现无线教学网、传感网到军队涉密网络的单向数据传输,构建安全有序的信息流动架构。
3.2 数据资源层
智慧校园数据统一数据标准,形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库,共享涉密网、无线教学网和物联网信息,形成以全校为中心的大数据中心,实现对数据分析计算的快速支持。
3.3 信息支撑层
信息支撑层依托数字化校园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和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加强数据治理和整合,建设应用移动门户平台,实现随时随地的智慧应用。
3.4 系统应用层
满足校园各类人员的多样化需求,优化再造传统业务工作流程,灵活应对学校转型发展及管理模式创新,实现系统间智能融合和数据统一存储。
3.5 综合展现层
通过短信、PC、手机和大屏等多种终端工具,拓展智慧校园综合展现渠道,构建智能决策中心,实现智慧教学、智慧训练、智慧科研、智慧后勤和智慧生活等。
4 重点应用内容
4.1 建立基于云服务的大数据中心
建设规范高效、集中统管的数据中心硬件设施,达到硬件虚拟化、增减模块化、管理云端化、申请自助化,提高运行效率;深入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对各类教学、科研、管理数据的关联分析和深度学习;依托服务器虚拟化和桌面云系统,搭建学校私有云平台,采用面向微服务的云计算架构,提供个性化的云服务。
4.2 健全完善校园网络布局
建设物理隔离的涉密网、无线教学网和物联网。涉密网联接军队内网,确保网络性能和安全性,为大数据平台和云服务环境提供支撑;无线教学网建设在安全可控区域,实行实名认证,以支撑智慧型的移动应用;物联网连接探测器、摄像头和监控网络,实现智能后勤、人员定位和智能一卡通应用。
4.3 搭建校情态势综合服务平台
在现有数字化校园业务系统基础上,整合教务管理、研究生管理、职业教育管理、科研管理、教学保障管理、后勤应用中海量的活动过程和状态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手段,建立计划规划、辅助分析、决策支持工具库,挖掘分析日常业务管理数据,推动院校管理由定性粗放向量化精细转变。
4.4 建设统一自主学习平台
基于校园无线教学网,搭建性能优异的自主学习平台,引入电子书包和智慧教室,在纸质教材电子化基础上,通过个性化定制向学员无线学习终端推送,实现“3A”学习(Anytime,Anywhere,Anydevice)。统筹建立校级幕课制作中心,利用互联网的优质教学资源(MOOC、学堂在线等),创建面向全校师生的在线网络学习空间,促进个性化学习和智能交互。
4.5 精细化训练保障
在各类训练场地部署数字传感器,配发智能可穿戴设备,实现训练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学员军事体能技能水平的科学评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采集训练场地使用信息,紧密结合教学训练计划,对训练场地使用频度进行科学精确预测,实现训练场地的智能分配;在训练装备设施上安装电子标签,敏捷采集训练装备设施位置和数量等信息,实现训练装备设施的全寿命动态管控[6]。
4.6 绿色平安校园建设
引入绿色发展理念,广泛部署智能监测设备,对营房状态信息、水电气等环境参数实时采集分析,实现校园路灯控制、消防智能监控、中央空调节能管理等;智能存储营房器材信息,对营房器材故障预警,做到智能报修。利用门禁、监控和信息推送等技术,建立常态化的安全管理和检查指导机制,做好安全记录资料的数字化、体系化和可视化,打造平安校园[7]。
5 保障措施
5.1 加强顶层设计
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从源头上避免多校区分散论证、多头建设局面;建立标准体系,规范建设实施,确保智慧校园快速、持续、稳步发展。
5.2 加强运维管理
成立学校智慧校园建设领导组织机构,抽调专家和骨干力量,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细化职责和分工,加大建设过程中的专项督查和定期检查力度;探索建立军民融合机制,推进军事需求与民用科技的深度融合[8]。
5.3 重视数据安全
构建数据流动周期的动态安全防御结构,通过云端协同联动,及时发现和避免服务器敏感信息泄露和各种病毒攻击;综合移动信息平台搭建物联网,结合军队网络安全管理要求,采用单向和加密传输技术,有效对接物联网的专网,确保数据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
6 结语
智慧校园尚属新生事物,正处于快速发展上升阶段,其建设和应用可促进院校实现更加全面的互联互通,对环境和业务状况进行更加实时的监控,便于决策领导层准确把握全局状态和统一数据,方便获得更加新颖、系统和全面的洞察力,推进教学、科研、管理业务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提供更先进的信息化支撑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