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马铃薯生产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
2018-02-10寇晓东
寇晓东 高 洁
马铃薯是陕西定边第一大农作物,长期以来在农民收入和全县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011年,定边马铃薯种植规模达到历史高峰,全县种植120万亩。2007—2010年马铃薯产业收入,连续4年占到农民纯收入的45%以上,成为带动全县28万农民增收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自2011年起,全县马铃薯平均产量水平有明显下降趋势,市场销售“一波三折”,种植效益明显降低。为此,定边县农业局及时安排开展了马铃薯生产情况调研活动,县农技中心成立专题调研小组,抽调10名技术人员,用2周时间深入乡村、基地、农户,进行了深入调研。
1 调研方法
主要针对近3年来马铃薯生产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马铃薯分布的生态区域、种植水平、种植规模等因素,选择白泥井、砖井、油坊庄、杨井等8个乡镇,每乡选择2个村,每村选择5~6户,共计调查90个农户,采取面对面访谈、产量田间实测、填写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调研。
2 存在问题
2.1 种源混乱,种薯质量差 优良种薯(二级以上脱毒种薯)覆盖率极低。按每年生产总量的70%计算(30%外销)仅可供20万亩使用,占总种植面积的18%。本次调查数据显示:2015—2017年90个农户累计种植马铃薯20 562亩,其中2 662亩种薯来源为农业局统一供种薯,占种植面积的11.1%;3 475亩种薯为外地自购种薯,占16.9%;14 390亩种薯为自留种薯,占72%。部分种植户盲目在外地自购种薯,对品种不清楚,对级别更是无从知晓。更多的农户则选择自留种薯以商品薯代替种薯,年复一年重复种植。这就不仅限制了马铃薯单产的提升,还增加了马铃薯病害传播的风险。
2.2 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 主栽品种主要为鲜食品种克新1号(紫花白),应用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68%。调查的90个种植户,3年来,克新1号种植面积13 982亩,占67.5%;加工型品种2 262亩,占11%;说不清品种的有4 420亩,占21.5%。
克新1号作为主栽品种,在定边县种植历史长达10年,曾在马铃薯生产上发挥了巨大的增产增收效应,但该品种抗病性较差,特别是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抗性极差,而定边县秋季气温低,降雨集中,极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流行。同时,目前鲜食型马铃薯种植面积大,而适宜于加工、出口的品种极少,仅占种植面积的7%左右。
2.3 重茬种植,单产下降 马铃薯生产效益的快速增长,激发了广大农户对马铃薯种植的巨大热情,连年重茬种植现象普遍,使土壤养分失去平衡,病原累积,生产成本逐年上升,效益逐年下降。调查的20 562亩马铃薯,连续5年以上重茬种植的占23%,连续3年重茬种植的占27%,连续2年重茬种植的占29%,实行一年一倒茬的仅占21%。调查的90个种植户平均单产,2015 年为 875 kg,2016 年为 654 kg,2017年为735 kg(部分薯农调整品种)。
2.4 防病意识差,病害多发 调查数据显示,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农户占调查户数的15.5%,其中采取规范防治的仅占7.5%。2012年是定边县马铃薯晚疫病大发生年份,造成90%以上面积减产30%的惨重损失。2013年,马铃薯黑胫病、黑痣病、晚疫病等在水、旱地普遍发生,定边县农业局、农技中心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技术力量进行广泛宣传培训,推进统防统治。绝大部分种植户,不能自行防治,等、靠政府有限的支持,使病害不能得到及时防治,造成大面积马铃薯严重减产。2016年7—8月定边县持续高温少雨,创1961年以来新低;气温21.9℃,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一高值。8月中旬持续炎热干旱,11日、19日,出现了小雨量级的降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墒情,但是仍无有效降水出现,县内干土层达10 cm厚,严重威胁着马铃薯的生长。7—8月马铃薯正处于块茎膨大期,由于连日气温高、降水少、土壤失墒严重,马铃薯植株叶片卷曲、萎蔫,甚至出现死苗现象。同时,结薯率低、小薯和异形薯占比大。
2.5 缺水干旱,抗旱措施少 定边县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大县,十年九旱是农业的典型特征。山旱地马铃薯种植面积占全县总种植面积的80%,干旱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制约始终难以摆脱。即便有了优良的种薯、及时到位的病虫防治措施,干旱缺水的问题若继续存在,仍然难以实现良种良法配套。被调查的山区种植户普遍认为,2016年马铃薯产量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干旱导致播期推迟,加之7月下旬至8月中旬持续干旱,造成较正常年份减产至少在15%以上。近年来的试验示范证明,增施有机肥、覆盖地膜等都是极有效的抗旱增产措施。但因投入大、农机农艺难以配套等原因,推广进程缓慢。
3 发展建议
3.1 建立健全马铃薯种薯繁供及监管体系要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首先要围绕种源建设做一系列工作。做好种源建设,不仅是保障马铃薯优质高产的必要措施,同时也是病虫害预防的源头性工作。一是政府加大对种薯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优良种薯覆盖范围。二是积极探索新的良种繁供机制,扩大“良种繁育一亩田”工程的实施范围,以缓解种薯生产压力。三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专家的合作交流,不断提高种薯生产的技术水平。四是县植保植检站、种子管理站、工商行政管理局要加强对种薯生产企业的监管,规范种薯调入,防范引入新的生物灾害。
3.2 加强新品种引进与筛选 针对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县农技推广中心、种子管理站要把新品种引进试验与筛选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来抓,县农业局要把新品种引进试验与筛选任务列入年度任务和考核内容之一,督促业务部门做好此项工作。通过试验,筛选优质、高产、抗病、用途多样的新品种,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增强定边马铃薯产业市场竞争能力。
3.3 强化技术培训与引进 要从轮作倒茬、合理高效施肥、病虫害科学防治、农机农艺结合、科学选用品种等一些关键技术环节,对种植户进行培训指导,让绝大部分种植户基本掌握一套简单易懂、操作性强的马铃薯栽培管理技术。同时,要加强与全国马铃薯生产先进县的交流与沟通,学习它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并加强与国内权威马铃薯研发机构与大专院校的交流与沟通,学习应用先进技术,不断提升定边马铃薯产业科技含量。
3.4 推广旱作农业先进技术 近年来,我们在旱作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做了有益的尝试,先后引进的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机械化作业膜下滴灌技术、深松耕技术等,均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今后,要充分利用项目资金与技术,因地制宜地选择模式、扩大示范种植规模,积极探索总结农机农艺结合的有效措施和经验,不断加大旱作农业先进技术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力度。
3.5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针对马铃薯生产上存在的一些列突出问题,政府需在马铃薯种薯基地建设、病虫防治、科技培训、加工销售、品牌建设等环节加大资金投入,保障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