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殊教育集团化办学构建残健融合教学管理模式
2018-02-10◆
◆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特殊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必要性
十八大报告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十九大继续提出“办好特殊教育”。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维护教育公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其对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健全高等教育体系,满足特殊教育发展需求,弘扬社会文明风尚,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特殊教育集团化办学可以整合全国特殊教育资源,加强院校间的合作和协同创新,实现专业错位互补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设置。特教学校专业的开设主要结合残疾学生的身体特殊性,很多专业与普通高等院校有很大差别,如为视障学生开设的盲人按摩专业等,因为其特殊性决定了与普通院校的合作存在难度,但是同类特教院校都开设同类专业。集团化办学可以实现校内实习实训设备共享,校外实习基地共建,校厂合办,协同发展,提升有效利用。可以结合特教院校跨省招生、异地就业的实际,加强跨省、地区合作,搭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就业。
二、教学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应体现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改革思想,推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突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点。教学管理模式的科学有效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残疾人康复等工作取得很大成就。通过孕期筛查唐氏综合征儿童得到有效预防,听力障碍儿童在6岁前植入人工耳蜗提高及重建听觉功能,这类适龄残疾学生可以随班就读。但是,每年自闭症儿童的数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针对这部分儿童和其他类型的残疾人群体,康复可以帮助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原有以招收残疾学生为主体的特教院校必须创新办学理念,招收健全学生开设为残疾人服务的相关专业,如康复、特殊教育、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等。随着生源类别的转变,生源之间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大,对传统的以残疾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传统以残疾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管理模式
传统以残疾学生为主体的特殊教育院校根据残疾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普遍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教学管理中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适合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
第一,教学管理主体原因,管理观念错位、理念落后、重行政化等。原有的特殊教育院校学校在行政上都隶属于残疾人联合会,因此,在教学管理模式上都有些重行政化,忽略了一些教育教学规律。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大多是兼职教师,完成有效教学的同时,兼职教学管理工作,精力不足,监督不到位,工作不延续。
第二,教学管理过程原因,教学质量监控和考核体系不完善。由于单独设置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更适合残疾类别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评价标准普遍较低,甚至缺乏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
第三,教学管理队伍原因,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和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原有的教学管理队伍只有主管教学的校长和教务处管理人员,没有实现系部二级化管理。系部没有专职的教学秘书和教研室主任,教学督导还是专任教师兼职,经常会出现因本职的工作而耽误教学运行管理工作。
第四,教学管理手段单一,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传统以残疾学生为主的特殊教育院校在校生人数基本都在400人以下。教学管理人员可以手工编排课表,统计数据。基本上是处于纸质版本或“计算机+手工统计”阶段,但耗时长,错误多,材料归档繁琐、数据不能共享。
四、创新教学管理理念,构建残健融合教学管理模式
第一,坚持“残健融合”管理原则,完善工学结合培养制度。特殊教育集团化办学,广泛吸纳全国同类院校,全面推进残健融合教育,康复教育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与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交流合作,每年召开一次研讨会,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互通有无,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课程体系,推进特色专业群建设,共同开发特设教材。
基于残健融合办学模式,求同存异,构建多元化教学组织形式,课程的设置不是按照学生身体差异分别开设,而是相同专业的残健学生共同上课。教学方法和策略上要求残健融合,个别化教学。以听力障碍学生为主体开设的艺术设计和口腔工艺与技术专业招收残健两类学生,授课时要求口语与手语的融合,授课过程中小组合作,残健学生之间互助学习。充分考虑残健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主观与客观个体差异,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方面采用个别化评价。对于上肢残疾学生特别是书写困难的学生,在测试评价时多采用口语或计算机考评的形式。采用多元、全面的评价方式,这样才能客观全面地对残健融合这个集体中的个体进行合理、客观的评价。这种融合授课模式打破传统的隔离教育,既满足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又使残疾学生适应主流社会,融入主流社会。这种残健融合教学模式,对残疾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注重人本管理,高度发挥民主的作用。人本管理就是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尤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着想,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管理方法,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召开残健学生共同参与的民主生活会,通过爱心社团帮扶一些身体重度残疾的学生学习和生活。针对残疾人运动员,开设学分制,每个学期在非比赛时间集中安排学习,修完学分。将学分制、考试制、选课制、奖励制和导师制等不同的适合残健融合的教学管理制度融入教学管理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教育规律“去行政化”,采用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等手段。充分发挥学校学术委员会、专业发展委员会,职代会的作用,使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充分融合,对教学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和监控,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教学管理信息化,强化过程管理。购进教学管理系统,借助于网络平台,在教学安排、监督和管理上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瓶颈,实现教育教学手段信息化、学生指导个性化、实习实训考核过程化、教学过程全程化、成果形式多样化、资料积累电子化等目标,达到全员、全过程动态信息化规范管理的目标。通过“互联网+手机+微信”的移动平台,构建全员参与、分层负责、分类指导的教学及管理体系,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学生也可通过此平台与教师学校教学及督导管理部门及时沟通,将校内学习、校外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
五、结束语
为了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特殊职业院校要及时进行探索性教学管理改革,残健融合教学管理模式是特殊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教育资源的配置有优化的作用,对于残疾人健全人格的培养及更快适应主流社会,具有推进作用。
[1]卢连娇,郑光就.论教学管理改革的实施对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作用[J].科技风,2014,(4).
[2]陈毓秀.民办高职职业院校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州A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14.
[3]王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10.
[4]杨倩,李云霄,张妍.发展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