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思考
2018-02-10◆
◆
(大庆市怡园小学)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小学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语文教学也逐渐朝着新课程改革目标迈进,在这个过程中,核心素养培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内容,也已经成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指标,成为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并且以此作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推动力,不断开创更加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局面。
一、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内涵
素养是包括知识、能力、技术等在内的一个动态聚合范畴。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基于听说读写能力的,涵盖了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审美情趣、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内容的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通过教学不断进行渗透,逐渐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不仅是应试的被动学习者,而是要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主动创造者。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核心素养培育下小学语文教学探索
(一)转变教学理念,构建“互动”课堂
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在新时代教育形势下,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以往那种教师硬性灌输知识的模式,打破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魔咒,纠正教师到学生单向知识传输的错误做法,课堂不再只是教师展示教学能力的平台,将课堂还给学生,形成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氛围,因为教学质量的好坏是以学生学习效果作为衡量尺度的。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放低身段,要打破一言堂的教学局面,要让学生勤于思考、主动交流,借助语文知识,实现师生之间智慧火花的碰撞,让学生敢于表达观念看法,教师则要耐心的聆听,尊重学生的声音,并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得师生之间相互欣赏,那么就会形成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教师的教学目标也自然会高效达成。
(二)突出学生主体,点燃学生课堂情绪
语文是有情感温度的学科,所以也就更需要学生的情感融入,从而产生与文章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那么对于自然风光、人生百味、生活趣味有更好地体验。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注重用情感来打动学生,促使学生增强自我体验,用恰当的文字进行情感体悟,从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语文知识的学习者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感知语文知识、体验多彩人生的主体,通过挖掘语文课文,让学生亲身去感受作品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才能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教师一道步入语文的独特情境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核心素养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借助多元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点燃课堂语文学习的情绪,以兴致盎然的态度投入学习的全过程。如在听课时,有位教师在《伯牙绝弦》时,用富于感染力的新课导入促使学生进入特定情境。“‘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同学们,刚才的诗文中都隐含着一个千载流传,令人吟诵至今的感人故事。知道这个故事的两主人公是谁吗?一个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一个只是在山中靠打柴为生的樵夫。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怎样一段感人的故事呢?就让我们来学习课文《伯牙绝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语文教师必须要能够点燃学生课堂情绪,促使他们体验课文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才能够更加喜欢上语文课,语文学习也就更加高效。
(三)依托课堂提问,生成“问题”课堂
学习的原动力是疑问,心中问题产生了,那么探究知识的欲望才会出现,所以说,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应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从而一点点的解开知识谜团。在语文课堂上,小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常常出现溜号的情况,如果采取直接灌输知识的方式开展教学,那么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懂得思考知识,而且会心不在焉的听讲,课堂教学效果肯定不会理想。教师应该善于用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知识,主动探究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所收获,才会拓展知识面、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力,获得知识探究的愉悦感,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真正有所发展。如在讲授《将相和》时,笔者围绕“渑池会”,用提问方式,建构一系列问题,通过一个简单问题引发一连串小问题。
问题1:“渑池之会”上,楚王为了羞辱齐王,让齐王鼓瑟,而蔺相如逼楚王击缶,这体现出蔺相如什么样的人格特点?
问题2:何以证明蔺相如的勇敢和机智?
问题3:蔺相如爱国体现在哪里?应当怎样看待他的爱国情感呢?
问题4:在“渑池之会”上,楚王与蔺相如谁输谁赢?还是打了一个平手?
我以渑池会为中心,设置一系列具有逻辑连贯性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入难,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动力便会源源不断产生,始终被我所提出的问题深深吸引,在完成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解读了渑池之会的故事情节内容,分析了主要人物形象,探索了故事主题精神等,从而顺利解决了学习重难点。在提问过程中,我积极引导,辅助学生找寻解答线索,促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增强对文章理解能力。
(四)注重群学合作,形成群智共享局面
《礼记·学记》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群体的智慧是无限的,小学生学习能力不强,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高,如果单靠每一名学生自己解决学习问题,这显然是非常困难的。对此,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群学合作的意识,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之一,通过群学合作,聚合无限的智慧,实现智慧共享,可以让学生在交流和沟通中解决实际学习问题,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可采取分工合作,实行小组成员轮换角色参与交流,让全体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语文知识的快乐。如在学习《赤壁之战》的时候,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在有了初步探究兴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组,然后选择不同的研究视角,如让“军事家”小组阐述战争胜利的原因,让“播音员”小组带着感情朗诵课文,让“文学家”小组描述故事发生的内容等。如此,扭转了“一言堂”的低效教学局面,促使学生之间结成学习共同体,在课堂上群智共享,从而达成高质量的教学目标。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尝试崭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构建“互动”课堂,点燃学生课堂情绪,依托课堂提问,注重群学合作等方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帮助小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