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方式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2018-02-10◆
◆
(浙江省宁海县西店镇初级中学)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革,我们身边的一切也都在发生着全面、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在信息化社会全面到来的今天,也不可避免卷入其中。各种新观点、新思想、新尝试让身处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眼花缭乱,不知所从,但是变革不可避免,关键在于怎么变。20世纪90年代末,我所在的宁海县西店中学语文教研组开始尝试“基于学情的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利用“课堂工作纸”了解学生的“学情”,再依据“学情”,进行二次备课,最后进入课堂教学。教学过程分为自学(学生利用课堂工作纸的自主学习)、互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问学(师生共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展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当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导致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不均衡,教学无法关照到所有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以“学习共同体”为载体的教学方式走入了我们的视线。
一、自主思考,倾听、表达、质疑
对于学生,“学共体”强调学生在学习中要先有自主思考,强调学生在共同学习中的倾听、表达、质疑。
自主思考,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产生的个性化的思考,它是交流合作、共同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先有自己的思考,才有可讨论、可分享的东西。操作也非常简单,可在课下通过“学习单”、作业本、“微课”等方式完成,也可以由老师引导在课堂中完成。学生在自主阅读文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考,这种思考既可以是阅读的感受,也可以是阅读的疑惑。这种自主思考既可以限定范围,也可以是全开放的。以小说阅读教学为例,可先介绍小说的相关知识要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小说主题等),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去阅读文本,形成自己的主观思考;也可以不做限定,以生活阅读的方式自由阅读,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二者并不冲突。比如我在教学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时,先简单介绍了小说的相关知识,然后设置了这样的环节:默读课文,通过圈点勾画的方式找出对你有触动或有疑问的地方,并且以批注的方式写下你的感触惑疑问。(方法指导:可以谈人物、谈情节、谈环境、谈主题,也可以就某一处具体的语言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做,既关照到了文体要求,又最大化的发挥了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形成自己初始的阅读感受。
倾听,是一种重要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技巧。认真倾听,既是对发言者的一种尊重和鼓励,也是自身良好修养的展现,还是课堂生成的重要触发手段。什么是认真倾听?体现主要有三点:一是目光聚焦于发言者,不仅仅通过声音语言,还能通过对方神态表情、举止动作等肢体语言,获取更全面、更完整的信息。二是不随意打断发言者,让对方充分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三是有效地收集、筛选发言者的信息,并能简要概括。
表达,是对自主思考的阐释,是一种展现和分享。我们要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畅所欲言。这一点极为重要,所谓“征于色发于声而喻”就在于此。通过学生的表达,我们找到学生思维中的亮点,发现学生思维中的不足。不管是亮点还是不足,对于教学而言都弥足珍贵。对于学生的任何表达,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和引导,这种鼓励和引导不能是空洞无物的套话,要言之有物。好,好在哪里?不好,在不打击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需要如何引导让学生做到好?同样是《故乡》的教学,我让一位女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她开始略有迟疑。在我鼓励下,她终于坚定语气说:“《故乡》中的母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她是一个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还非常疼爱儿子的人。她在闰土上门时,考虑闰土匆忙而来,没有吃饭就让闰土自己去厨房做点吃的,是为他人着想。在临走时对“我”说,带不走的东西都可以送给闰土,体现了母亲的乐于助人。在“我”回故乡时,母亲早早的迎接在门外,体现了她对儿子的想念和疼爱。”在我们大多关注闰土、关注杨二嫂、关注“我”的常规教学重点之外,能够关注到母亲,关注到人性中的“善”,是多么得难能可贵。我当即表扬了她,她微笑坐下。迟疑,坚定,微笑,短短的一两分钟,这就是她所经历的。
质疑,可以是课文阅读中产生的疑惑,也可以是对同学观点的不同看法。质疑能让气氛活跃,如开水沸腾;质疑能让思维碰撞,迸射出耀眼的火花。
在自主思考中,在共同学习的倾听、表达、质疑中,学生的语文知识不断夯实,学习能力逐步提高,素养慢慢养成。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重心的教学。
二、充分备课,倾听、串联、反刍
对于老师,“学共体”强调老师要先有充分备课,强调老师在共同学习中的倾听、串联、反刍。
充分备课。什么是充分的备课?简而言之,教师需要做到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课堂。备教材,要做全面、细致、深入、有重点、有亮点。至于课堂教学中到底要教多少、教到什么程度,视课堂进程、学生情况灵活调整。备学生,就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习惯、思维规律、个体差异,甚至是性格情绪都要关照到。备课堂,就是要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并提出应对的方案。
倾听对于教师也至关重要,作为教师需要倾听该发言是文中的哪些话语所触发的,倾听该发言是其他学生的哪些发言所触发的,倾听该发言与该学生自身先前的发言有着怎样的关联。通过“倾听”辨别、发现学生发言中的真实意图和意义,从中找到合适的应对(回应)策略,为“串联”提供依据。“学会倾听”不仅是一种理念,一种姿态,更是一种解读儿童的智慧。
串联即为贯穿连接,是指教师在课堂中要将学生与教材串联起来,将学生与学生串联起来,将教材与生活串联起来,将新知识与旧知识串联起来。
反刍,是指在学生不能理解或遭遇困难的时候,教师适时地把话题返回原点,再次做阐述。引导并给予一定时间让学生内化和反思前面所学内容,以促进学生及时记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以及深入思考,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倾听儿童的心声,串联儿童的思考,反刍教材的陈述,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考和感情,引发每一个学生潜在的可能性,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
综上,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学习共同体”让我们每一位教师看到了这种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