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以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02-10梁俊刚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17期
关键词:集团公司校企学院

梁俊刚 张 巍

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嘉峪关 735100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在短期内取得了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关键助推作用。但随着当前经济社会向更高领域的发展又给职业教育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企业对职业人才也提出了新需求标准,致使供需矛盾日渐凸显。为解决这一供需矛盾,研究小组提出了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最终形成了学院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 “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背景及思路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深度发展,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教育部指导性地提出了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在这一背景下,学院为加快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解决自身“教育理念落后、培养模式单一、教学质量不高、供需体系不畅”等系列的问题,发挥学院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发挥学院在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中的引领作用,发挥学院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中的核心作用,结合自身情况和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以《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为蓝本[1],创新性地提出“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是指学校和企业在职能、文化、精神方面相通共融,在顶层设计、体制机制、执教理念、专业设置和管理模式方面步调一致,校企双主体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突破传统职业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张皮教学模式,彻底贯彻校企双主体育人理念,最终实现产教合二为一。其核心思想是以企业生产行为导向为指导准则、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及其体系内容为主线,以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学徒制一站式培养为途径,以学生既接受理论培养,又接受实践技能培训为手段,以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互为表里,不可分离为标准,以培育“德技双修”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通过“七个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最终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模式。

2 “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2.1 先决条件—“血缘关系”

2.1.1 行政职能存在“血缘关系”

学院是酒钢集团公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办学关系上酒钢集团公司是“母”体,学院是“子”体。在职能上除了为酒钢集团公司的建设改革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做好酒钢集团公司职工在岗培训外,还要根据酒钢集团公司的需要积极参与产品研发、工艺改良、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等。同时学院向酒钢集团公司输送高端人才和基础技术技能人才,为酒钢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天然形成了酒钢集团公司支持学院教育、学院教育服务酒钢集团公司的“互为依托、互为依靠”的供求环境,这为学院就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推行“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天然的供求关系,在业务、行政管理、供求关系上均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

2.1.2 企业精神存在“血缘关系”

学院和酒钢集团公司共同拥有“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铁山精神”,它集中体现了酒钢创业者在艰苦的环境中脚踏实地的实干品质、克服艰难险阻的苦干意识、对国家对企业认真负责的精神;集中体现了酒钢人矢志不渝、锲而不舍的坚持精神、追求既定目标的坚定意志、员工与企业休戚与共的高尚品格;集中体现了几代员工为建设酒钢无私奉献的精神,强烈的忠诚意识、奉献意识和特有的团队精神;集中体现了酒钢人不等不靠、奋发有为、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和强烈而执着的发展意识。

“铁山精神”是学院和集团公司共有的精神财富,双方都有着相同的精神品质,这为学院就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推行“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提供了精神上的认同感,这精神层面上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

2.1.3 企业文化存在“血缘关系”

学院和酒钢集团公司在诚信文化、制度文化、执行文化、团队文化、安全文化、品牌文化和廉洁文化等方面都有共同的积淀。这不但是企业员工、教职工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而且我们将这种企业文化不断地通过教学、实训、顶岗实习等各种方式持续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层面的教育,构筑起了校企共有的企业文化体系,这为学院就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推行“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提供了文化层面的认同感,在文化基础上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

因此学院在依托办学主体实施“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减少了不必要的磨合,可直接进入深层次的合作,这为学院探索与实践“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提供了先决条件。

2.2 保障条件—一脉相承

2.2.1 顶层设计的一脉相承

学院是集团公司的分子公司,在进行机构、部门的设置、人员的配备、岗位的设置方面都依据企业的顶层设计建设,这种顶层设计本身就带有企业的特征,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2.2.2 供需体系的一脉相承

国有企业办学是特定时期具有时代特征的产物。学院的办学体制机制是以酒钢(集团)公司这个主体的体制机制为模板建立的,是以培养适合于自身人力资源需求为根本任务的,以坚持适合自身发展的制度和体制为保障,体现了企业办学的本质特征。学院在推进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程和现阶段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证明,办学主体是大体制,学院是小机制,只要保证体制是完善的,机制是灵活的,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均可以将“专业设置产业化、课程内容职业化、教学过程生产化、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化、职业教育终身化”落到实处,这是体制与机制一脉相承的地方,也是学院探索与实践“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保障。

2.2.3 执教理念的一脉相承

学院顶层在教育教学时将企业元素设计其中,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以服务企业全局的视野对教育教学各方面、各层次、各功能、各要素统筹兼顾,使理论与实践合一,在功能协调、结构统一、资源调配等方面进行综合统筹考虑,将企业经营理念植入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执教理念一脉相承的地方,为学院推进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2.2.4 专业设置的一脉相承

学院在多年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始终围绕办学主体所涉及的钢铁、有色、电力、机械、电子、化工、物流、旅游等多个行业领域和上下游产业紧密相连,逐步建立起以焊接、冶金等特色专业为龙头,机械、电气等重点专业为支撑,旅游、物流、管理、学前教育等新兴专业为补充的专业集群和以国家级“吕杰焊接创新工作室”、省级“梁勇大师技能工作站”为依托的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平台;基本形成以职业技能鉴定、专业资质认证为主体的职业培训服务体系。

在顶层设计、供需体系、执教理念、专业设置方面的一脉相承以及较好的工业基础、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学院提供了良好的办学环境和理想的产学研结合的教育资源,这为学院推进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保障条件。

2.3 改革方案—一体化

2.3.1 招生招工一体化

校企双主体以供需关系为前提,双方共同统筹协调,将学院人才培养与集团公司的发展建设和人力资源规划衔接,与酒钢公司下属企业签订校企合作战略协议,采取“订单式”定向培养方式,加强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力度,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

2.3.2 人才培养过程一体化

建立校企联动机制,出台《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指南》,根据生产线不同特点,双方共同派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专业带头人共同组建“校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从课程内容及其体系构建、企业培训计划等多方面进行沟通与探索,精准定位,全程参与编写人才培养方案。

2.3.3 专业群与产业链建设一体化

联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了解和掌握合作双方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企业的产业建设的基础上,以新专业贴着产业建设、老专业围着产业转型升级为专业群建设原则,紧紧围绕酒钢集团公司下设的相关产业和学院现阶段专业设置的总体情况,在充分调研、广泛论证的基础上,精心策划、系统设计,构建全新的专业建设方案体系。

2.3.4 实训基地一体化

校企双方在互惠共赢、双方优势互补、有效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校企双方积极参与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将企业车间纳入到学生的实习当中,完成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车间实践体系建设,将学生顶岗实习落到实处,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共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2.3.5 产教过程一体化

(1)课程标准:理论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的核心是课程标准,打破现有的课程体系,创新理论、开发出新课程体系,制订出可操作性强、适合“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标准。

(2)教材建设:开发具有指导性和示范性的学徒制专用教材。

(3)教学方法:理论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把职业实践融入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中情景再现职业实践,通过教学化处理而得出的项目化教学。

(4)教学内容:提炼升华出企业实际生产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实践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任务。根据全新的课程体系,校企经过校企合作共同修订课程标准,实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重组及课程体系的重构。

2.3.6 “双师双导”师资混编一体化

(1)实现校企人才共享、互聘互用。充分发挥校企各自人才优势,互聘互用、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人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

(2)换位双向挂职锻炼。抽调企业外聘教师和学院专职老师建立岗位互换双向挂职锻炼模式,加快建立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技术精湛、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3)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学院与企业联合开发研究课题,通过教学和技术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互相提高校企双主体创新能力,将教师能力建设、研究方向等工作的重心放在解决生产实践难题、技术攻关上来,为生产一线服务。

2.3.7 “双证书制”一体化

学生理论成绩和顶岗实习成绩相结合,依据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证书[2]。

3 推广条件—可复制性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败关键是看有无可推广性。“融入式”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经过探索实践、试点推广,总结成功经验,可选择产品开发引领的装备制造类合作企业,将合作方的企业文化、精神、制度打包融入“订单班”培养体系中,校企双方在适时调整专业、师资、教学内容、实训的基础上,可以推广复制,释放人才培养红利,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院快速发展。

4 结语

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来,进一步实现双主体育人、工学交替、产教充分融通的优质现代职业教育,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推进产教融合、适应需求、提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招生制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学生(学徒)的技术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为纽带[3],以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逐步建立学院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体系,充分发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优势,实现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集团公司校企学院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年年有“鱼”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国企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西行学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