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回族名儒薛时雨书院经历考论

2018-02-10鲁小俊

关键词:山长崇文同治

鲁小俊

(武汉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晚清回族名儒薛时雨(1818年~1885年),字慰农、澍生,晚号桑根老人,安徽全椒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举人,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薛时雨官浙江嘉兴、嘉善知县,杭州知府兼督粮道,曾代行布政、按察使事,后主杭州崇文书院、南京尊经书院和惜阴书院凡二十年,著有《藤香馆诗钞》《藤香馆诗续钞》《藤香馆词》《藤香馆小品》《白门新柳记》等。他的生平见谭廷献《薛先生墓志铭》、顾云《桑根先生行状》(以下简称《行状》)[1]。他以诗词楹联名家,尤以词为世所重*徐世昌辑《晚晴簃诗汇》、丁绍仪辑《国朝词综补》、龙榆生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等皆录其作品。今人的研究有:严迪昌《清词史》第4编第2章第3节第2篇《薛时雨及其他词人》,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朱德慈《近代词人行年考》第4篇《薛时雨行年考》,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年;朱昌平、吴建伟主编《中国回族文学史》第45章《薛时雨的诗词》,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张小华《风流蕴藉:读安徽联坛翘楚薛时雨的楹联》,《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12期;李睿《薛时雨及其<藤香馆词>》,《词学》2016年卷。。在晚清书院史上,薛时雨也是一位重要人物,而尚未有论文予以申述*今有程章灿《晚清名人薛时雨》(《南京日报》2015年6月10日A09版)、朱炳贵《筑庐湖畔的薛时雨激流勇退,在南京执掌书院桃李芳满园》(《金陵晚报》2016年8月25日B17版)述及薛氏的书院经历,皆很简略。。本文即考察他的书院经历,以揭示其在书院史上的独特贡献。

一、从地方官员到书院山长

咸丰八年(1858年),薛时雨41岁,由嘉兴知县署嘉善县事。“民习嘉兴之政,相庆得贤令。十余年积案,冘不可理,数月悉清厘。”[2]614薛时雨不仅娴于治狱,也积极振兴文教。光绪《重修嘉善县志》卷十五《名宦》云:“时书院课奉行不力,(时雨)振兴之,捐廉为倡。又于职思堂集文社,尊酒相属,论文不倦,有志者颇得师法。”[3]县志所载兴复书院之事,《藤香馆诗钞》卷二《魏塘书院课士偶述》可以参证。诗作于咸丰九年(1859年),其时魏塘书院“一废数十年,鸟鼠穿楹桷”。薛时雨“我来意慨然,耆老互商搉。捐金集同志,鸠工殊踊跃”。书院面貌焕然一新,考课、讲学活动也由此顺利开展:

清池泛芹藻,别馆罗花药。叠石成山丘,种树当帷幕。境幽心自静,艺林欣有托。遂订课士期,弗爽论文约。渊渊出金石,彬彬盛礼乐。昼永竹露研,夜静梅花嚼。俨然小邹鲁,相期绍濂洛。

兴学有效,薛时雨自己也很有成就感:“俗吏虽风尘,造就意良慤。聆兹雅颂音,怡然顾而乐。教养宰官职,士民无偏驳。琴堂重听察,鳣堂重磨琢。作诗遗后人,笙簧永酬酢。”[4]

同治三年(1864年),经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补,薛时雨就任杭州知府。在知府任上,他也以兴复书院为先务。顾云《行状》云:“会城新复,一切棼如,无端绪可理。于是抑强暴,抚流亡,先之以振兴文教。创东城讲舍,庇其人士。向之诂经精舍,敷文、崇文、紫阳三书院,亦以次复。”[2]614

同治四年(1865年)秋,薛时雨卸任杭州知府。顾云《行状》云:“四年充乡试提调官。自念大乱既平,进取者多,而己之政亦粗成,可以退。遂于闱中治告病文书,上之时年未五十。……于是以二品衔候选道解组杭州。”[2]614*关于卸任一事,《行状》后面部分又云:“(曾文正公)尝欲疏荐于朝,(时雨)笑而谢曰:‘昔者吴勤惠公厚意与公等,自维宦浙数载,所忤多要人,其不堪世用亦明矣。’固辞乃止。”《藤香馆诗钞》卷三《挂冠二首》有云:“性情不宜官,勉强学官样。”“责重思息肩,宦久防腾谤。”卷四《马谷山中丞招往杭州主讲崇文书院感赋》诗注提到:“吴仲仙督部奏调赴闽,余力辞谢。”次年岁末,浙江巡抚马新贻聘主杭州崇文书院。薛时雨《马谷山中丞招往杭州主讲崇文书院感赋》有云:“束帛来邱园,皋比为我设。讲舍筑湖滨,杞梓罗俊杰。学荒作人师,惭愧增面热。藉此住湖山,欣欣转颜悦。”[5]薛时雨从此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书院山长生涯。

薛时雨在崇文书院凡三年。同治八年(1869年),已任两江总督的马新贻,又聘请薛时雨主讲江宁尊经书院,兼主惜阴书院,《藤香馆诗续钞》卷一《移主金陵尊经书院留别杭州同社二首》《清明节抵金陵遣兴二首》《下榻惜阴书院二首》等诗记其事。薛时雨在江宁凡十七年,直至去世。杭州士子曾在西湖凤林寺后结庐,名曰“薛庐”,以志不忘;江宁士子受其教泽甚久,亦在盋山乌龙潭畔为之结“薛庐”。薛时雨之名重士林,于兹可见一斑。

二、山水景观与造士为文

对于山水景观,薛时雨素有雅兴。任职杭州知府时,他的课士方式就别有意趣。《湖舫文会课艺》序云:“用明蒋侍御故事,月课士湖上:命舟十数,茶鼎酒铛悉具。日出发题,讫,各鼓棹去,挥洒六桥、三竺间,自亦棹一舟主之。日入鸣钲,集诸舟,纳所课。浙东西名士无弗与者。时以文物之盛,虽经寇乱,无异承平时,微先生不及此。”[2]614主讲崇文书院期间,薛时雨与同官开湖舫诗社,徜徉于六桥三竺之间。门下生徒能诗者见而羡之,求附入社。薛时雨以嘲风弄月非生徒所宜,遂另开湖舫文社,练习八股文写作。自春徂秋凡八集,“采湖莼,剥湖菱,折湖中碧荷行酒,酒不过量,权取发舒意兴,迹瀹性灵,使文气拂拂,从十指出。然后伸纸疾书,笔不加点,故其为文清而不滑,华而不溽,屏绝尘秽,吐纳云霞”[6]。据《湖舫文会课艺》,文会的参与者多为书院生徒,有史鼎、周炳炎、袁建荦、费玉崙、沈荣、李宗庚、张鸣珂、王麟书、张预、董慎言、谭廷献、陆召南、沈景修、陈豪等人。

薛时雨“天生好山水”[7]679,幸运的是,其后半生的居住地杭州和南京都有山水之胜。他在《尊经书院课艺序》中就说:“昔欧阳永叔有言,都会物盛人众,而又能兼有山水之美者,惟金陵、钱塘。……(诸生)所幸居都会之地,得山水之助。”[8]至于杭州士人为他所结“薛庐”,其景则是:“背庐山峨峨,面庐水悠悠。径曲树阴合,院静钟声幽。”薛时雨由此感道:“魂魄倦在兹,一笑轻王侯。冷毡足栖身,纱帽幸离头。”[7]679山水景观之于薛时雨,最直接的意义是消解宦情。他后期的诗中所偏爱的也往往是冷色调。如“春色争如秋色好,繁华中自见萧疏”[9]667,“寓公性僻耽幽寂,窗外梅花格更高”[10],云云。不过,这与传统的隐逸趣味没有什么区别。薛时雨诗文中的特殊贡献,在于他将书院景观与造士为文联系起来,从而赋予了书院景观以象征意义,具体而言有两个方面。

其一,景观与造士。与自然山水不同,书院景观是经人工营造而成的,薛时雨本人也时有参与。《书院秋卉极盛皆手植也小诗赏之》即云:“半弓荒径手亲锄,种得篱花锦样舒。”[9]667而栽培植物与培养人才之间具有某种相似性。薛时雨由此引申出象喻之义。《院中新界竹篱杂莳花木并买菊数百本种之》就有句云:“培养根苗如造士。”[11]精心培育院中花木,一如谆谆教诲诸生,或者说,培育诸生亦如培植花木。

其二,景观与为文。薛时雨主讲尊经书院期间,诸生也在乌龙潭畔为其建“薛庐”,筑永今堂。其地面山俯潭,景物明瑟。但因潭久不治,茭葑纵横,水浅盈寸。于是第二年,荡涤而疏浚之。其后又在潭西蛇山建诸葛忠武、陶靖节祠,杂莳梅竹松柏之属。既为胜境,春秋佳日,载酒从游者踵接。薛时雨在《尊经书院五集课艺序》中简述了构筑、疏浚、种植之事,并告诸生曰:

今夫蹄涔之水,不足以资灌溉也。必去其障,通其流,然后原泉混混,渣滓去而清光来。文之洁净犹是也;今夫濯濯之山,不足以快登眺也,必葱茏而绿缛,幽秀而深邃,然后明靓淡冶之态,顷刻万变。文之藻采犹是也。诸生能知山水之乐,则文境当日进。由是而黄河泰岱,蔚为宇宙之大观,吾乌能测其所至哉![12]

潭水经疏浚而清洁,山林经培植而多姿,人参与了景观之美的形成。文之洁净和藻采也是如此,离不开作者的劳动付出。同样是自然与文章的“物我合一”,薛时雨此说多了一层创作论的意味,突出了主体性。白居易《白蘋洲五亭记》云:“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13]在薛时雨这里,书院之景可以慰藉心灵,又可以象征育材、启发文思,正是“境心相遇”的理想境界。

三、“吾培才,非用才也”

薛时雨有爱才之名。顾云《行状》称:“先生爱才若性,当其在官,以宏奖为己任,所号通人,多注籍门下。”[2]617薛时雨后来掌教书院,爱才之习一以贯之,可举两件事为例。

其一:同治六年(1867年)秋,时任崇文山长的薛时雨,在嘉兴见到乡试登科录,名单中多有门生故旧。其中曾经他擢拔为第一者凡九人:解元朱彭年,东城讲舍月课第一;吴超、周鸣春、刘佥赞,皆崇文书院月课第一;褚成亮,府试第一;丁家骏,魏塘书院甄别第一;谭廷献、张预,皆湖舫文会第一;陶模,吴江文会第一。又,小门生钱鸿业以十四岁中式,巧合的是,是科主考官张之洞亦是十四岁成解元*张之洞是咸丰二年(1852年)顺天乡试解元,时年十六岁。此处所传有误差。。薛时雨为之心喜,有诗云:

红旗摇漾出晴烟,帖写泥金驿路传。五色石占文字瑞,九茎芝耀榜花鲜。欧梅校艺罗名士,和范传衣得少年。笑我宦情如水淡,长途偏盼祖生鞭。[14]

诗中“九茎芝耀榜花鲜”“和范传衣得少年”,即分别咏“九人”和“十四岁”之事。此诗写成后,薛时雨发现名单中还有一位张王熙,也是曾经他拔为第一者。该生是科乡试原定第一名,后改置十四名。薛时雨又作诗以表宽慰之意,愿张生“莫讶三头偏失解,长安花放早扬鞭”[15]。

对于落第诸生,薛时雨亦有诗慰之:

角艺如棋局外明,当场偶尔见输赢。名山可占千秋在,国士相期一第轻。

老辈渊源争著作,少年寒乞讲科名。菊花满放新篘熟,正好题襟续旧盟。[16]

既祝贺中式诸生,又对下第士子表示劝慰,薛时雨的师长仁心,由此可知。在《惜阴书院西斋课艺序》中,薛时雨劝勉诸生通经学古,务为有用之学,不要囿于科举速化之术,这样无论遇或不遇,人生境界将会广阔许多:“上之匡时弼教,郁为右文之治;次亦出其所业,待诏阙下,备天子之顾问,国有大典礼,研京炼都,润色鸿业,亦足张相如、子云之风;不幸而不遇,犹得键户述作,比烈雅颂,垂不朽于后世,使天下知儒者之业有其远者大者,不同于刀笔筐篚之士。”[17]一个世纪前,全椒作家吴敬梓笔下,寒儒倪霜峰感叹说:“我从二十岁上进学,到而今做了三十七年的秀才。就坏在读了这几句死书,拿不得轻,负不得重,一日穷似一日。”[18]假如他是薛时雨的弟子,也许不会有此叹息。

其二:同治十三年(1874年)三月朔,张謇投考钟山书院,被校课韩弼元摈弃不录。张謇负气投书,求示疵诟,无一人知。望课借他名再考,钟山山长李联琇取为第一。又以他名考惜阴书院,薛时雨亦取为第一[19]。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月二日,“薛慰农山长招往,且已逢人延问矣”。这让张謇有感:“顾虚名囚实,忧之深也,敢不惕惕!”旋至清凉山拜谒薛山长,“见后逾格契赏”[20]23。这是薛时雨赏识张謇的开始,此后两人交往甚多,张謇的日记中记载颇详,现摘录如下。

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月二十四日,“往惜阴见薛山长……返见馈《味经得鬲斋赋》”[20]25。五月八日,“诣薛山长,极承激赏”[20]26。光绪元年(1875年)七月二十八日,张謇将赴乡试,“晚见慰师,甚相属望,坚嘱场前勿多访友,勿读闲书,一以凝文心、养文机为主。且谓于子期望最切,勉旃勉旃云云”。张謇感慨道:“噫!不才安得培九万里风,扶摇直上,报我生平知己耶!”[20]65八月十八日,乡试结束后,张謇“以文呈慰师,谬承赏誉”[20]67。二十四日,“李(联琇)师久谈,期望深至,感不可状,而慰师尤甚”[20]68。光绪二年(1876年)闰五月二十日,“薛师赐欧阳文忠像、《丰乐醉翁亭解酲阁帖》及笔墨诸件”[20]67。八月二十三日,乡试之后,张謇“见薛师,场作颇承奖赏,以为陵阳子三年抱璞,当不致以谩取罪矣”[20]106。光绪三年(1877年)三月一日,“薛师招往询近状,欷歔者再。卒乃诏余曰:‘谋生急于读书,张杨园之论,熟思无忽。但事皆有命,毋役于境,斯为养气之学耳。’”[20]124。光绪五年(1879年)九月十六日,“见薛师,谓‘尔家贫亲老,依人非计,明年如得知县可就也。今时便得翰苑焉用耶?不如为令,实心行政,可作事也’”[20]183。

诸如此类事实,皆可见薛时雨对张謇的爱惜之情。民国《全椒县志》卷十《人物一》薛时雨本传云:“主崇文书院讲席三年,继主江宁尊经书院,注弟子籍数百人。或讽以人才宜鉴择,则曰:‘吾培才,非用才也。用才宜严,培才宜宽。’闻者韪之。生平有知人鉴,冯煦、刘寿曾、顾云、张謇辈,皆于寒畯中一见决为通品。”[21]本传所言不虚,由张謇日记可知一二。

四、主持考课与编刊课艺

清代书院重视考课,又有官课、师课(山长课)之分,师课的膏火费通常少于官课。薛时雨掌教书院时,于争取膏火之事多有所为。顾云《行状》云:“书院故事,月二日课于官,给膏火银颇厚。山长课以月十六日,十人外无所给。筹之郡绅,给始如官之半,士多资焉。”[2]618而现存文献中,有关薛时雨主持书院考课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几种课艺总集,分别如下。

1. 《崇文书院课艺》。同治六年(1867年)十一月开雕,次年四月讫工。题“山长薛慰农先生鉴定,监院徐恩绶、高人骥、孙诒绅编次”。同治六年八月马新贻序,同治七年正月薛时雨序。凡制艺50题181篇,选文较多者为屠鑫、张景祁、吴承志、李宗庚、周鸣春、金毓麟、张岳锺等。

2. 《崇文书院课艺续编》,同治七年(1868年)冬月开雕。题“山长薛慰农先生鉴定,监院高人骥、孙诒绅编次”。凡制艺21题83篇,选文较多者为赵铭、王若济、屠鑫、施补华、黄以周、金毓秀等。

3. 《尊经书院课艺》,同治九年(1870年)两江督署刊订。题“山长薛慰农先生鉴定,肄业诸生编次”。同治八年(1869年)十二月薛时雨序。凡制艺100题161篇。南京图书馆藏本仅一册,国家图书馆藏本六册,系全本。选文较多者为卢崟、秦际唐、姚兆颐、丁自求、朱绍亭、朱绍颐、王亮采、徐庆昌等。

4. 《尊经书院课艺二刻》,原刻本未见,有光绪八年(1882年)八月“状元阁爵记李光明家”重刻本。题“山长薛慰农先生鉴定,肄业诸生编次”。凡制艺34题59篇,选文较多者为秦际唐、刘汝霖、姚兆颐、卢崟、朱绍颐、李经文等。

5. 《尊经书院课艺三刻》,同治十二年(1873年)七月“金陵状元境口状元阁”印订发兑。题“山长薛慰农先生鉴定,肄业诸生编次”。同治十二年七月薛时雨序。凡制艺33题110篇,选文较多者为秦际唐、刘汝霖、姚兆颐、陈兆熙、李经文、甘元焕等。

6. 《惜阴书院西斋课艺》,光绪四年(1878年)十二月刊成。题“山长薛慰农先生鉴定,肄业诸生编次”。光绪四年十月薛时雨序。凡八卷:卷一至卷六赋61题208篇,卷七各体诗106题181首,卷八表、启、颂、策、议、考等杂文27题35篇。选文较多者为秦际唐、刘寿曾、冯煦、姚兆颐、刘汝霖、陈作霖、朱绍颐、陈兆熙、钱贻元等。

7. 《尊经书院课艺四刻》,光绪五年(1879年)七月刊成。题“山长薛慰农先生鉴定,肄业诸生编次”。光绪四年(1878年)八月薛时雨序。凡六卷,制艺100题316篇,选文较多者为秦际唐、姚兆颐、刘汝霖、李经文、李青、陈兆熙、周其新、顾云等。

8. 《尊经书院五集课艺》,题“板存金陵状元境口,一得斋刻书铺刷印”,“山长薛慰农先生鉴定,及门诸子参校”。光绪九年(1883年)十月薛时雨序。凡制艺65题217篇,选文较多者为秦际唐、陈光宇、顾云、刘汝霖、周其新、陆春官、陈作霖、李经文、姚兆颐等。

9. 《尊经书院六集课艺》,题“板存金陵状元境口,一得斋刻书铺刷印”,“山长薛慰农先生鉴定,及门诸子参校”。刊刻时间不详。凡制艺34题120篇,选文较多者为秦际唐、陈光宇、孙绶昌、陆春官、李经文、徐宗绩等。

此外,同治八年(1869年),薛时雨又曾编刊《东城讲舍课艺》。东城讲舍为薛时雨任太守时所创设,制艺之外兼课经解诗赋。同治四年(1865年)乡试,“讲舍肄业者获隽至三四十人。学使者贡拔萃之士,尽出于讲舍”[22],科举成绩可谓不俗,而薛时雨即在当年卸任太守。后主讲崇文书院,与东城讲舍师生往来亦多。高均儒主讲东城三年,于同治八年夏去世。其时薛时雨已在江宁,东城士子以四年间(1865年~1868年)课艺邮寄选定。经薛时雨选编,是书凡制艺39题100篇,经艺13题18篇,经解、杂文28题38篇,选文较多者为许诵禾、杨文杰、吴承志、陆召南、王若济、王同、许承绶、屠鑫、张景祁、黄以周、许郊等。

在以上课艺总集的序言中,薛时雨除了陈述编刊缘起、勉励士子向学之外,主要阐述了他对科举和制艺的看法。他说:“制艺一道,著作家辄鄙薄之,然实有根柢之学焉。外无所得于经史,内无所得于身心,其文必不能工。即工矣,或貌为先正,不古不今,则其道亦不能一轨于正。”[23]又说:“文章行世,若舟车然,不必尽沿古式也。而其为轮为辕为楫为柂之用,则终古而不易。又必其材良而质坚,工精而制巧者,始适用焉。以是为经涂之轨,通津之筏,而无所碍。”[17]又说:“国之元气与士气相消长,士气不振,则桀猾者无所放效以几于善;且豺虎所窟宅,其凶鸷痡毒之气,非鼓歌弦诵,不足湔祓而更新之。然一于科举速化之术,而不知通经学古,士亦日汩于禄利,无以广己而造于大。”[17]诸如此类言论,在义理方面虽无特别的发明,但对于诸生写作八股文、扩展眼界,当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薛时雨晚年有联云:“作吏十六年,主讲十六年,壮志消磨,借一角溪山娱老;种竹数百本,植松数百本,岁寒苍翠,与满城桃李同春。”[24]事实上,作吏期间,薛时雨就积极参与地方书院事务;终其一生,主讲书院长达二十年。他在书院史上的贡献,一是将书院景观与造士为文相联系,赋予书院景观以象征意义,在文学地理的微观理论方面独树一帜;二是有知人之鉴,培育人才众多,尤其是选拔了不少寒士,在晚清东南士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三是编刊书院课艺总集达十种之多,这些总集保存了不少东南名士的书院习作,在书院文献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1]周骏富.清代传记丛刊(119)[G].台北:明文书局,1985:609-612.

[2]顾云.桑根先生行状[G]//清代传记丛刊(119)·续碑传集:卷80.台北:明文书局,1985.

[3]重修嘉善县志[M].刊本.1894(清光绪二十年).

[4]薛时雨.魏塘书院课士偶述[G]//清代诗文集汇编(671)·藤香馆诗钞: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594.

[5]薛时雨.马谷山中丞招往杭州主讲崇文书院感赋[G]//清代诗文集汇编(671)·藤香馆诗钞: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639.

[6]薛时雨.湖舫文会课艺[M].重刊本.1869(清同治八年).

[7]薛时雨.杭人为余结庐于西湖凤林寺后颜曰薛庐[G]//清代诗文集汇编(671)·藤香馆诗续钞: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8]薛时雨.尊经书院课艺[M].刊本.1870(清同治九年).

[9]薛时雨.书院秋卉极盛皆手植也小诗赏之[G]//清代诗文集汇编(671)·藤香馆诗续钞: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0]薛时雨.寓园梅开小诗赏之[G]//清代诗文集汇编(671)·藤香馆诗续钞: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673.

[11]薛时雨.院中新界竹篱杂莳花木并买菊数百本种之[G]//清代诗文集汇编(671)·藤香馆诗续钞: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679.

[12]薛时雨.尊经书院五集课艺[M].刊本.1883(清光绪九年).

[13]白居易.白居易全集:卷七十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984.

[14]薛时雨.嘉兴得见登科录诸生多获隽者喜赋[G]//清代诗文集汇编(671)·藤香馆诗钞: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655.

[15]薛时雨.张生欣木(王熙)余宰嘉兴拔过鸳湖书院第一偶未计及读“九茎芝耀榜花鲜”句似有憾词叠韵慰之[G]//清代诗文集汇编(671)·藤香馆诗钞: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656.

[16]薛时雨.慰下第诸生[G]//清代诗文集汇编(671)·藤香馆诗钞: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656.

[17]薛时雨.惜阴书院西斋课艺[M].刊本.1878(清光绪四年):序.

[18]李汉秋.儒林外史汇校汇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312.

[19]张謇.啬翁自订年谱[M]//张謇.张謇全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994.

[20]张謇.日记[M]//张謇.张謇全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21]全椒县志[M].活字本.1920(民国九年)

[22]薛时雨.东城讲舍课艺[M].刊本.1869(清同治八年):序.

[23]薛时雨.崇文书院课艺[M].刊本.1867(清同治六年):序.

[24]黄涵林.古今楹联名作选粹:卷2[M].上海:广益书局,1929:3.

猜你喜欢

山长崇文同治
我当企鹅饲养员
崇文塔之旅
河南率先推行“一网两长”制
渌江书院制度探究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无题
四水同治
中国官窑瓷器的最后辉煌:“同治大婚瓷”究竟多奢华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平江县率先在湖南省全面推行“山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