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德育课情趣化课堂构建的三个维度

2018-02-10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年4期
关键词:德育课中职课堂

俞 琦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德育课没得到与其地位相适应的待遇,学生对于德育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听听读读背背,由此不难预见,哪怕最为理想的教学设计也会因为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而在课堂中无情夭折。枯燥的课堂教学不仅让学生丧失对德育课的兴趣,因此强化“情趣”已成为了新理念下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创新点和突破点。

一、“境”趣含情——走近生活

为学生创造一个真正和谐、欢欣的学习环境,挖掘学生学习的最大潜能是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方向,德育课若要脱离“苦海”,就必须注重情境的设置。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生活、道德等多方面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点,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实现教学环境的情趣化,让学生感受到德育课学习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又能配合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和联想能力等将理论联系到实际生活,让教学质量得到优化利用。

1.生活情境创设

对于一个社会人而言,生活是其最为基础的存在。陶行知推行“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对于中职生而言,由于其理性思维能力的限制,若在德育课堂上采用从理论到理论的模式,势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果定是事倍功半。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注意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思品课堂教学之中,从单纯的结论式的教材和封闭的教室走向充实而千变万化的生活,从而唤起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指导学生关注生活的细微处,并且从中感受社会生活,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从生活中逐渐接受并且欢迎德育,使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从“分离”回归到“整合”。

例如,在讲授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五单元的《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一课时,引入的是一则亲身经历。

五一某商场的促销广告上书:“购商品满400送260,满800送520,多买多送”。老师和很多消费者一样,对这样的促销活动很是心动,于是去该商场购买了不少商品,可是当我在使用赠券时,该商场负责人居然又规定必须再购买一定数额的商品;使用赠券购买的商品原则上不予调换;赠券只能在指定柜台使用等。最后还规定,最终解释权归本商场所有。大家来看看,这个时候的优惠还真的优惠吗?如果大家遇到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办呢?

类似这样的案例,学生在平时生活中都有耳闻,有的甚至也亲身经历过,容易被学生接受并且积极思考对策,这样能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而且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自己的法律维权意识,课程教学三维目标的完成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2.表演情境创设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在于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教育者的“教育”最终是要靠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完成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使受教育者形成自我教育的机制,使其思想内部矛盾向社会需要的方向转化。如何通过教学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德育课的重要内容。其中,表演情境创设能较好地完成这一目标。

表演情境运用于中职德育课教学之中,主要是通过运用虚拟的场景以及人物的表演,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产生角色心理转换,所思所感皆来自于对角色真实情感的体验,让感受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意识。德育课创设表演情境,一般可采取分角色朗读、片段表演、角色表演、即兴表演、个人表演等多种形式。这些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不仅能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

例如,在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第四单元《做好就业准备》一课时,笔者创设了以下情景——幼儿园招聘会。

邀请5名志愿表演的学生,其中2位扮演面试官,另3位扮演求职者。为了使表演更有针对性,事先对3位求职者的条件进行了假设:第一位求职者具备学历高,有幼儿教师资格证,获得荣誉多等优势,但是面试过程表现得不如人意,例如不注意谈吐、坐姿等细节,嫌弃待遇差等;第二位求职者具备了成为幼儿教师的基本条件,并且面试中的表现也较中肯;第三位求职者虽然不具备成为幼儿教师的基本条件,但是具备保育员的资格,且所表现出的谦虚、好学的态度打动评委。在明确了要求后,由表演的学生自行收集相关资料、排练等。正式表演时,把班里其他学生分好小组并发给一份评价表,对3位“求职者”的表现给予打分评价。

通过这样的情境表演,充分调动起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课堂参与度加深、参与面扩大,帮助学生了解面试过程并能初步掌握面试中的一些技巧,认识到面试是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是决定其求职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顺利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二、“动”趣舆情——在做中学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种主动的认知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同时,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更应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多边活动, 需要学习者积极自主的参与。

在传统的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总会较多地注重知识和意识形态的灌输,采取的方式多为讲授法,这样导致本应属于学生的课堂变得异常沉闷。在德育课利用情趣因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氛围,即采用情趣化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当学生调动多方面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时,其智能发展水平呈活跃状态,创造力和想象力也达到最佳状态。

1.游戏教学 寓教于“乐”

游戏与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之间看似有一道鸿沟,难以跨越。在传统观念中,在德育课上玩游戏是对于道德的一种亵渎。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磨灭了这种天性,就等于扼杀了孩子的童真和对世界的美好愿望。而且,“90”后的这批学生,各种游戏及游戏设备贯穿他们的生活,游戏可以说是这些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交流方式。所以笔者认为,课堂的组织形式只是手段,能让学生引起共鸣、感悟才是德育课的目的,中职的德育课堂可以也应该是多种形式的。

例如,在讲授《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一课时,在探究“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撕纸条”的游戏:将一张纸条折成十份,分别写上1到10岁,依次写到90到100岁,先将1到20岁撕掉,再把60到100撕掉,20岁之前的岁月不再回来,60到100的时间是退休时间,20到60之间的时间要上班挣钱,既要维持现在的生活,还要积攒退休之后所要的开销,还要陪伴家人、朋友等,还要撕掉吃饭、睡觉等琐事的时间。

全班学生按照要求撕纸,在看到原本长长的纸条最后只剩一小截时都发出惊叹声。这个活动让学生明白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对职业发展,乃至人生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比赛教学 动中有“竞”

竞争是使人们满怀希望、朝气蓬勃、克服惰性,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催化剂。中职生正处于自我认同感形成的过程当中,在学习中增强竞争意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因此,课堂中应该适当引入竞争机制,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满足学生的成功需求,使他们在德育课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趣体验,从而为道德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竞赛法一般可分为个人竞赛、小组竞赛和团体竞赛。通过竞赛,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体性发展,更有利于学生沟通、理解、合作精神的培养。竞赛形式丰富多彩,包括小组辩论、小组探究学习、小组报告和主题活动等。例如,在讲授《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五单元的《建设和谐文化》一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

全班学生以5~8人为一个小组,以“我眼中的中国文化”为主题,收集相关文字、图片或影音资料,做成课件,每组派代表轮流进行讲述,每组都对其他组的表现进行评价。

通过这样的任务式预习,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而实践证明,收到良好效果,课堂讨论氛围热烈,组员与组员、小组与小组之间思想的碰撞擦出精彩的火花,则适时地进行引导和总结。在小组竞争的氛围下,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而且还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锻炼了资料收集、分析、归纳、表达和课件制作等能力。

三、“美”趣化情——渗透心灵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非常重视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的统一。孔子在《论语》中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认为诗、礼、乐三者是教化民众的基础或者说三种载体与手段,必须恰当利用。德育的过程也是美育的过程,两种教育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融善于美。

因此,通过在德育中进行审美学习,让学生不仅认识美、感受美,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感受能力、认识能力,在实践中学会创造美,以善为美,养成个体的良好品质、思想、行为,建立有序、有礼、有节的人际和谐关系,最后上升到追求自我完善的高度,感悟真善美的真谛。而在德育课中引入“美趣”的方式也不是单一的。较为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渗透情感 移情悟美

德育课教学过程不应该只是传授知识、认知知识的一种过程,更应该是情感渗透的一种过程。情感教育需要教师以自己的理想、信念、爱心、诚心、信心感染学生,以真情打动他们,德育课教学更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如何在课堂上渗透情感,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是德育课成功的关键所在。

例如,在讲授《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一课时,引入了“最美司机——吴斌”和“最美教师——张丽莉”两则材料。如果仅仅将这两则材料作为新闻,也许学生对“最美”二字不会有很深刻的理解,必须要经历“知、信、行”这3个阶段。首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两则材料,了解详情,想象两位主人公当时做出这些举动的情境;其次,让学生们讨论自己的感受,换位思考,加深对两位主人公“最美”行为的理解;最后,分析“最美”行为源于他们的职业道德,一种职业本能,懂得职业道德对于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这样,学生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引导,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2.精选素材 锦上添花

中职生的思维水平正处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记忆从机械记忆发展到意义记忆,逻辑推理能力相对成熟,但分析综合能力较差,抽象概括能力更差,并且其逻辑思维主要属于经验型,他们在进行抽象概括、归纳总结、推理论证时,仍要用具体形象作支持,因此在课堂中素材的选取也是影响学生上课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若能够做到精选,并且做到合理取舍,也能为课堂增色不少。

例如,在讲授《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一课时,笔者在结束环节播放了刘欢的《从头再来》,让学生从歌声中去感受面对顺境逆境的态度,将教材所要传递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完成德育渗透。

四、结语

“‘境’趣含情——走近生活”“‘动’趣舆情——在做中学”与“‘美’趣化情——渗透心灵”三个策略有利于中职德育课情趣化教学的实现。得民心者得天下,治理国家如此,掌控课堂亦是如此,尤其是站在思想教育第一战线的德育课,更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德育课中寻求“情趣”之所在,使教学内容变得浅显易懂,学生乐于接受,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有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能动性和责任感,为学生健康的精神人格的成长和长远的发展奠基。

[1]张伟.职业道德与法律(修订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28-145.

[2]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修订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26-133.

[3]沈越、张可君.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1-128.

[4]王霁.哲学与人生(修订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56-68.

[5]宋红梅.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教育导刊,2008(8):49-51.

[6]卢子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J].教育导刊,2008(4):59-60.

[7]冯戈.试论快乐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4):143-157.

[8]胡江鹏.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河南农业,2010(8):28-29.

[9]王叙林.愉快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0(6):41-42.

[10]张建威.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历史课程情趣化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2):105.

[11]程逊.中职德育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0(17):45-47.

猜你喜欢

德育课中职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美在课堂花开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运用对话教学增强德育实效——浅谈对话教学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