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8-02-10柳俊敏
柳俊敏
2017年的高考语文考纲是所有学科中变化最大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取消了试卷中“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的“选作”,目的是“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在高考试卷中,有4篇大阅读:现代文、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文言文阅读,在时间不变的基础上,可以说又增加了一篇将近2000字的文章。这是高考在有意识地考查学生阅读的情况,涉及到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等。
当代社会,讯息瞬息万变,而高考阅读又要求要求考生捕捉中心句或关键词,高效处理文章信息。那么,怎么引导高中生去增加阅读量和提升阅读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成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以《朗读者》为导引,开具书单进行阅读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类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
曾经在一次课堂上,笔者让同学们看了一期 《选择》。作家麦家为大家朗读的《致信儿子》,其中的舐犊之情,让同学们忍不住泣涕涟涟。麦家儿子的叛逆不是一样发生在自己身上吗?但是面对儿子的青春期问题,麦家选择了耐心陪伴,自己的父母何尝不是如此?耶鲁大学学生秦玥飞,“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每一个故事都是充满温情的,我们随着这些嘉宾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潸然泪下,他们朗读的文字也同样吸引着我们。
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强大,变得丰富。平日里我们的阅读多是无序的,杂乱的,为何不抓住这一契机,进行阅读呢?于是笔者为同学们列出本期书目。节目中嘉宾只是进行“选段”的阅读,我们可以进行整体的阅读。
《朗读者》“选择”书目:
1.海明威《老人与海》;
2.迟子建《北方的盐》;
3.麦家《致信儿子》;
4.史铁生《听史铁生讲生命的故事》;
5.刘禹锡《陋室铭》;
6.拉迪亚德·吉卜林《从大海到大海》
二、建构《电影欣赏与名著阅读》校本课程,用电影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名著是经过历史淘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价值观或综合能力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2002年,教育部在改革大纲中向高中学生推荐了20部中外名著,高中新课标也明确规定,学生应“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广泛阅读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并且对他们有150万阅读量要求。语文老师热切地期望学生能进行文学名著的阅读。
但现实是非常糟糕的。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提到什么网络游戏或是网络小说,同学们是如数家珍;可是提到名著中的人物或情节,他们“一脸懵圈”。强按牛头不喝水,如果一味地逼迫学生阅读,只会更加增加他们对名著的排斥。
于是,我们建构了《电影欣赏与名著阅读》校本课程,借助影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阅读期待,引发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探究。
在紧张的高二,我们一起看了《雷雨》《骆驼祥子》《霸王别姬》《活着》《傲慢与偏见》《飘》等名著和电影。
三、跟随热播电视剧、新闻等热点,多方位了解作品
2016年,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热播,作品通过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让人们明白:“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样。也许人一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不过,细想过来,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相对来说,电视剧更像偶像剧。当时,笔者向同学们推介了《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曾经影响了一代人的书,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孙少安兄弟一样对外面世界充满向往,对改变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充满渴望,他们同样有自尊和奋斗。情感上的共鸣促使不少学生买了书,借了书,看了书。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榜单揭晓,河南作家李佩甫的《生命册》获奖。作为豫籍作家的代表作,真是欢欣鼓舞,我们是不是该读一读?
2015年,《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我们该拜读一下吧……
四、试卷也是我们进行拓展阅读的一个途径
试卷只是展示给师生的一套考题,然而跟试卷相关的文章却有一类。有主题相近的,有手法相近的,有人物相似的……
比如考题中有蔡楠的小说《出售哭声》,这和德国海因里希·伯尔的《卖笑的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拿来进行对比阅读,学生一定能够加深印象,更深入地理解主题。
做了姜煜暄的小说《船娘》的题,找几篇他的其他小说读读,感受其风格。《爷爷的财富》《门前的枣树》《老歪》《给她一个拥抱》……
做了一篇千字的关于“杨敬年”的人物传记,找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青年报》等知名媒体的《108岁学者杨敬年:超越生命长度的力量》《杨敬年:百岁经济学家的“慢人生”》《尽心尽性智圆行方——追记杨敬年先生》等文章,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学者“杨敬年”……
阅读应该成为每一个人内在的驱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老师应积极引导,激发学生自觉主动的阅读,只有利用了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学生的阅读才能积累一定的量。
点开生活中的每一点触发,把学生的课堂引向课外,用课外的阅读滋润课堂,用阅读丰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