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儿科急诊临床护理的进展与展望
2018-02-10
儿科急诊是传统的高风险科室,相对于成人具有服务性强、期望值高、病情变化快且难于观察的专业特点,同时面临着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及提升临床教学水平等主要问题。在面对具有突发性、多变性、复杂性的临床工作时,年轻护士往往缺乏独立应用逻辑思维,准确、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来源于对脑神经生理科学的研究,其优势在于可使思维过程可视化,将图形与文字结合起来,开发思维潜力、提高思维能力,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新的思维工具,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并逐渐成为一种便捷的实用工具和高效的管理手段。鉴于思维导图与人脑思维记忆原理相符的特点,将其应用于临床可提高护理人员独立分析及解决临床工作问题的能力,故此文对近年来思维导图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指导其在儿科急诊临床护理的应用并解决上述出现的主要问题。
1 思维导图的概述
1.1 思维导图的定义与理论依据
思维导图(Mind Map)是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Tony Buzan)根据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创造的一种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1]。它是由一个中心向周围发出有层次的分支树状结构图形,运用了线条、符号、词汇、图像、颜色、联想和想象,形成的具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形[2]。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具有高度组织性的图象,帮助理解记忆[3]。思维导图注重开发人的左右脑,将思维可视化,有效地促进“全脑思维”。思维导图树状结构的呈现形式恰与大脑的思维方式一致,从而使大脑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4]。
1.2 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
(1)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周围留出空白;(2)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中心主题;(3)在绘制过程中使用颜色;(4)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再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此类推;(5)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6)在每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7)自始至终使用图形[5]。为了让自己的思维导图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及时进行复习,托尼·博赞给出了最好的复习时间间隔:10~30分钟、1天后、1周后、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这样思维导图就成为了不断向前发展的长期记忆的一部分。
现在已经有很多相关软件,如 MindMapper 4.5、ThinkMapSDK 2.5、ConceptMap、FreeMind、Personalbrain 和 Mind-Manager等。通过它们可以很方便地制作出思维导图的作品[6]。
2 思维导图对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
囿于患者多、病情急、专业要求高、对象范围广、病种多样且难于观察等专科特点,儿科急诊护士必须具有评判性思维的能力,要求在短时间内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判断、分析、推理、反思,并做出符合医学理论及临床经验的急诊思路及处理方案。由于临床护士更多地是凭借个人工作经验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模式化处理,并未通过缜密的评判性思维对问题进行科学系统的梳理,因此常常导致患者的处理措施不恰当、护理质量不达标、患者及家属不满意甚至是护理缺陷差错的发生。思维导图融合发散思维和集散思维模式,将儿科护理大量繁琐的内容总结在简单的图文中,不仅增强对护理要点的理解记忆和总结累积,而且条理清晰,帮助儿科护士理清思路,避免遗漏。
杨娜等[7]在川崎病患儿护理的研究中发现,思维导图可应用实践于川崎病患儿的临床护理路径中,不仅利于低年资护士的知识掌握,同时对于临床护理工作具有指导和监督作用。有文献报道[8],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下肢骨折、结肠癌等疾病已经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Michelini、Walker 等、Mollberg 等在国外的相关研究报告中提出,应用思维导图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陈晓燕等[9]在关于护理文件书写的研究中发现,思维导图在提升护理病历书写质量中有肯定作用。护理病历不仅是衡量护理质量的依据,也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法庭证据。病历书写质量反映了护理人员人文修养、专业技能和护理整体水平[10],可作为评价护士业务水平和护理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提高病历书写质量、抓好其质量控制至关重要。研究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妇科运行病历书写及质量控制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杨剑等[11]在优化急诊病房危重患者接诊流程的研究中,证实了思维导图在急诊护理临床路径中的作用。思维导图接诊有利于规范危重患者的接诊流程, 提高护理安全质量。“交接口”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急诊病房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医疗纠纷相对较易产生[12]。研究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交接,使繁复的人员分工、用物准备、交接内容、入院指导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同时缩短了耗时,节约了人力,优化了流程,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临床护理质量[13]。李金珠等[14]在关于预防危重症患者医疗设备相关性损伤的研究中也肯定了思维导图的作用。
3 思维导图对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儿科急诊护理人员因为科室特点的原因大多为中青年护士,其临床工作经验不足,服务观念意识淡薄,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缺乏系统综合的分析思路,导致优质护理服务的概念流于形式的同时护理服务的效果也得不到提高,甚至引起家属的不满和纠纷的发生。思维导图以分别展开、渐入推进的直观展示方式,引导护士将护理过程中患者需求的满足情况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启发护士思考分析、总结归纳,主动探索各个优质护理维度间的内在关系,深层次理解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形成服务于人的护理观念并实践于临床工作中。
汪亚丽、史雯嘉[15]在儿外科纠纷护理的研究中提出,思维导图可以减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满意度。思维导图作为新的认知手段,可以将文本、思维形象化后,从新的角度解读。其弥补了护理人员在素质和经验上的差异,更容易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情绪和态度的波动,使护理行为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提高了护理质量,直接使病房满意度得到了整体性的提高。本研究表明应用思维导图后,纠纷病患的情绪明显改善,病房满意度明显提高。思维导图帮助护理人员理清护理思路,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手段,应用于纠纷患儿的护理。毛焕龙[16]在护理服务满意度的研究中,也明确了思维导图用于提升护理满意度的作用。文章借鉴了中国患者对优质护理指征观点研究的结果,编制了满意度评价问卷并对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优质护理的内容繁多,它是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等多个知识体系的应用学科。思维导图以分别展开、渐入推进的直观展示方式,引导护士将护理过程中患者需求的满足情况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使其善于思考分析、总结归纳,主动探索各个优质护理维度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提升护理满意度。
4 思维导图对护理临床教学水平的影响
在临床教学方面,由于急诊涵盖了病种多、病情急、病历复杂等特点,对于临床实习的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将琐碎的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形成结构清晰、内容丰富的整体性知识网络;对于带教老师则更要求其将系统的知识简化、集中、层次分明的由一般到特殊的传授给学生。为此如何建立起符合当前医学发展需要的新的临床教学方法是目前医学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17]。思维导图教学法为急诊临床护理教学提供了新手段。有研究表明,思维导图应用于教育领域可更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18],基于思维导图策略的“导入、梳理、练习、升级、固化”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更接近临床的模拟环境中,同时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丰富结构主线,搭建出一张结构清晰的树状知识导图[19],从而获得急诊临床思维能力。
赵丽莉[20]在护理个案教学查房的研究中,设立试验对照研究思维导图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她认为采用思维导图查房模式在思维可视化、信息简化、关键环节澄清、提高分析归纳能力、激发创造力等5个评价条目上均优于传统的护理查房模式。夏琴等[17]在急诊护生实习的研究中,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教学效果的研究,两组教学反馈结果显示:在教学模式评价中,教师和学生均对思维导图案例教学模式的评价更高;在带教质量评价中,思维导图案例教学组在出科理论成绩和实践技能、病例分析能力三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思维导图教学法为急诊临床护理教学提供了新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助于培养护生综合分析、自主学习和解决急诊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与当前社会对急救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相符,建议在护理临床带教中进一步推广和实施。
5 小结
思维导图应用于临床护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数量呈上升趋势。且涉及临床护理工作的多方面内容均得到了肯定的研究结果,但就儿科急诊的临床应用还缺乏系统性的试验研究。综述国内研究发现,针对护理工作的思维导图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实用性工具,且缺乏客观评价的测量手段,调查结果没有统一标准无法进行横向对比。因此在儿科急诊这个新生的专业学科刚刚起步的今天,在面对刚需的专业发展和不均衡的社会环境下,需要我们更高效优质地完成临床护理工作,进一步学习先进理论技术、总结积累专业经验,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促进学科及个人发展。因此在儿科急诊需要有目的地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实验研究来探讨思维导图的临床应用,同时有必要进行实用工具及评价量表的编制和开发,使得科学的思维方法转化为专业化的护理工具更便捷有效的应用于儿科急诊的临床护理工作,更多的受益于急诊护士和临床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