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港雨蛙早春的梯田鼓手
2018-02-09王聿凡
王聿凡
冬末春初,山区夜晚的空气还带着一丝凉意,梯田中的狂欢已经拉开帷幕,那是蛙类繁殖的先锋部队——三港雨蛙在求偶鸣叫。叫声此起彼伏,远在山脚就能听到。
第一次听说雨蛙,还是我小时候从电视上一个纪录片里看到的。那翠绿的身体、滚圆的身躯,讓我印象十分深刻,心想一定要亲眼见见它。若干年后,我竟然就在浙江遇见了,真是倍感亲切。三港雨蛙的体形较大,颜色多变,萌态十足,瞬间成了我最爱的一种小精灵。
它的美有毒
三港雨蛙名字中的“三港”指的是它的模式产地——福建武夷山三港,“雨蛙”则是说在下雨时候它活动更频繁,常被认为是在雨中出现的蛙。在分类上,雨蛙其实与蟾类的关系更近,雨蛙的另一个名字“树蟾”,表达更为确切。
三港雨蛙广泛分布于浙江南部山区,平时栖息于植被良好、雨量充沛的林地。它们白天躲藏在树叶间或树洞中,夜晚四处游走,捕食昆虫等无脊椎动物。指、趾端具有发达的吸盘,可以帮助雨蛙游走于各种物体表面。三港雨蛙四肢细弱而不善跳跃,更多时候是在攀爬,这让它看起来就像一只小型树蛙。
三港雨蛙的头部两侧各有一道宽黑纹,穿过眼睛,仿佛带着一个眼罩。嫩绿的背部、乳白色的腹部以及胯部鲜艳的黄底黑斑,让它们在行走时格外惹眼。鲜艳的颜色在自然界中通常都是一种警戒色,对于三港雨蛙来说也一样。雨蛙的皮肤具有大量的腺体,腺体所分泌的黏液主要是为了保持体表湿润。在受到攻击时,腺体大量分泌黏液,雨蛙体表变得极滑,并且黏液中含有大量刺激性物质,接触粘膜时将产生剧痛。4年前,我在野外触碰了雨蛙后没有及时洗手,在小路行进时不留神被蜘蛛网糊了一脸,下意识用手擦抹起来,等反应过来已经晚了,眼睛疼痛难忍,不能睁眼。后来在同伴的协助下去最近的卫生院冲洗许久才有所好转。此后出野外时,只要碰到雨蛙,我便会用这个“疼痛”的故事告诫同行的朋友。
雄蛙唱歌自带扩音器
大部分蛙类求偶都是雄性放声歌唱,雌性闻声而来,三港雨蛙也不例外。雄性雨蛙率先到达繁殖地,它们大多会选择清澈的梯田、蓄水池等静水处。蛙类利用声带震动发声,但体长仅三四厘米的小家伙光靠声带发出的声响太过微弱,于是神奇的演化赋予了它们扩音器——声囊。
雌雄雨蛙都具备声带,声囊却只有雄性才有。三港雨蛙的声囊类型为单咽下外声囊。在鸣叫前,雨蛙会吸入大量空气,然后猛烈挤压腹部,把体内的气体通过舌根附近的两个声囊孔挤入声囊中,同时伴随着声带的震动。鼓起的声囊是一个共鸣腔,把微弱的声音充分放大,甚至在水面激起层层波纹。
雄性雨蛙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地盘,它们之间会保持一定距离。如果有其他雄性靠得太近,地盘主人求偶的叫声便会改为一种急促的高频率警告声,提醒对方这个地方已经有主人了。如果闯入者仍然不离开,主人就会鸣叫着快速游向对方而大打出手,直到一方获胜,另一方离开。
新生命的诞生
雌性雨蛙的体形更大,它们在即将排卯时才进入繁殖地寻找如意郎君。雌性到达时会发出另一种叫声,四面八方的雄性雨蛙争先恐后闻讯赶来。最快到达的雄性会立刻用前肢抱紧雌性腋下,它的拇指内侧在繁殖期会长出一块婚垫,婚垫上密布细小的黑色婚刺,能增大摩擦力而帮助雄性牢牢抱住雌性。抱住雌性还不算成功,它还要对付后面赶来的其他雄性,当它们试图靠近时,已经抱住雌性的雄蛙会用后腿狠狠踹开新来的雄性,反复多次直到它们离开。
三港雨蛙把卵产在有少量遮蔽物的水体之中。卵散落在水底,感觉就是水中的气泡。透明的卵衣吸水膨胀,保护受精卵。大约4-6天,蝌蚪便会脱离卵衣四处游动,捡食有机物碎片。
看似平静的水田实则危机四伏。卵粒小又无活动能力,常常成为圆尾斗鱼等鱼类的口粮。变成蝌蚪后也不安全,蝎蝽、水蛭甚至其他蛙类都会捕食它们。约两个月后,蝌蚪的尾巴开始变短,长出四肢,唇齿溶解,离开水田。小雨蛙将经历两年困难重重的成长才能成年。
第二年的4月,新的轮回又将如约上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