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解与提升辩证关系的几点思考

2018-02-09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课题组

前线 2018年1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功能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课题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着眼“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问题,要求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腾笼换鸟,为提升首都功能、提升发展水平腾出空间。疏解与提升犹如手心与手背,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疏解是北京发展的前提和首要目标,提升是北京发展方式的重塑和升华。疏解的实质和目的是促提升、谋发展,提升对疏解起着导向和指引作用,能够深化固化疏解成效。将疏解与提升同步谋划、同步推进,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对于北京适应新形势、推进更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疏解与提升是强化首都核心功能的根本途径

人口过度集聚和功能交叉重叠是世界各国首都面临的共同挑战。半个多世纪以来,很多发达国家为解决首都发展难题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和努力。法国沿塞纳河两岸发展新城,开发东巴黎,规划建设多中心城市总体格局,疏解巴黎市中心过多的城市功能和人口;日本新建新宿、涩谷、池袋、大崎等诸多“副都心”以及筑波、幕张、埼玉、横滨等“新都心”,将产业、机构和人口逐步疏导到周边地区,避免城市功能过度集中在东京中心区域;韩国通过机构外迁、规划控制开发强度、新建新城甚至在首尔以南120公里处的世宗市兴建新行政中心城市来疏解首尔过度集聚的功能和人口。这些经验表明,通过对首都过多的城市功能和人口进行必要疏解、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是更好强化和保障首都核心功能、实现“都”与“城”协调发展、共享繁荣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

北京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类似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的城市功能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服务于中央各项管理职能及后勤、培训等配套辅助职能。随着北京建设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功能越来越繁杂,工业、商业、旅游、交通、信息、医疗、金融管理、科技教育、文化创意等城市职能迅速增长起来。而且这些功能很大一部分都堆积在中心城区,形成了单中心、同心圆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和首都功能交叉交织,城市功能大而全,而首都功能相对弱化,造成了首都超负荷运转,直接影响首都功能的发挥,影响服务保障能力的提升。尽管在历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规定要强化首都职能和履行首都职能对城市发展的要求,也采取了包括控制中心城增量、发展新城磁力中心等措施,但仍然面临着正确处理“都”与“城”关系问题。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各方面工作具有代表性、指向性,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是第一位任务。因此,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坚持疏解与提升并举并行,紧紧围绕实现“都”的功能来谋划“城”的发展,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就成为北京的必然选择。疏解与提升应牢牢把握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将疏解腾退空间优先用于优化提升首都功能,不断推进“四個中心”功能建设,努力使北京的建设发展更加符合党和人民的新要求,更加适应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新形势,更好展示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国首都的新形象。坚持“控增量”和“疏存量”两手用力,打消舍不得和不想给的“小九九”,痛下决心、壮士断腕,下决心“舍”,为优化提升首都功能腾出充足空间。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建设为更好强化和保障首都核心功能提供了坚强支撑,应积极引导非首都功能向这两大集中承载地疏解转移,努力形成“两翼”齐飞的生动格局。

疏解与提升是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必由之路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这是党中央统揽发展全局、把握时代潮流,对首都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寄予的新期望,也是北京这座伟大城市的新使命。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从一个沧桑古都演变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北京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严重等“大城市病”日益突出,成为制约首都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如1978年至2016年,北京常住人口从871.5万人扩张到2172.9万人,一个个人口控制门槛屡屡被突破。北京市每年超采地下水5亿多立方米,付出巨大生态和环境代价的同时,供水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南水北调江水进京后,北京水资源紧缺形势虽得到部分缓解,但仍未实现根本转变。应清醒认识到,北京现在的城市功能和人口已经超出了现有资源禀赋的承载能力,再按照老路走下去必然是“山穷水尽”,只有减量发展、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才能轻装前进,使城市发展和资源环境相适应。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对北京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北京要发展而且要发展得更好”总要求,把疏解与提升贯穿在全过程,坚持标本兼治、科学布局、综合施策,全面提升城市和谐宜居水平。着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严格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16年—2035年)》确定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布局,建立人口和建设规模双控机制,坚决守住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着力改变单中心聚集、摊大饼的发展模式,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着力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为抓手,弥补城市治理短板,提升城市精治、共治、法治水平,切实解决好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构建科学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着力提升市民人文素质,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让北京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内化为市民的自觉行动,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疏解与提升是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

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历史渊源深厚,战略定位特殊,发展潜力巨大。由于历史原因,三地存在功能布局没能进行明晰合理界定,区域发展规划不统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廊道保护缺乏有机衔接,区域整体优势和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解决京津冀三地不协同、不联动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满足于在文本层面空转,而要认真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抱成团朝着一个目标一起做,取得1+1+1>3的协同效应。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先导作用。只有大力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才能解决京津两极过于“肥胖”、周边中小城市过于“瘦弱”,引力天平失衡、区域发展失序问题,才能充分发挥京津冀各自比较优势,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解决北京发展问题,也要跳出北京看北京,纳入到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以打通发展大动脉,更有力彰显北京优势,更广泛地激活北京要素资源。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北京应坚定不移地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全市工作的头等大事,打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场攻坚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大格局中带好头、走在前。疏解不是甩包袱,更不是污染输出,留下的首都功能要提升,疏解的非首都功能同样要提升,而且要边疏解边提升。应把符合津冀发展要求、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出去,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三地共同发展、共同提升、共同得利。应放眼京津冀发展大格局,弥合发展差距、贯通产业链条、重组区域资源,共同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应积极推进北京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津冀疏解和延伸,缩小京津冀公共服务落差,提升区域公共服务均衡化、一体化水平,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疏解与提升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大举措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所在。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也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的问題,是城市工作的价值指向;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城市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标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大。因此,搞好疏解与提升应始终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城市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不动摇。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应贯穿在疏解与提升全过程。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捧出一颗真心来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谋利益,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疏解与提升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疏解不能疏掉了民生,疏解整治的最终目的是强民生之基、谋百姓之福;提升更要从群众的关切与需求考虑问题,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满足人民群众对民生改善不断提出的新要求,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坚持加大改善民生力度不松劲。解决民生问题,绝不能虚应敷衍,做表面文章,也不能时紧时松,搞“一阵风”,而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工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让惠民答卷更有“厚度”。疏解腾退的空间主要用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问题。适当“留白增绿”“见缝插绿”,尽量为群众多留绿色空间,给城市戴上群众期盼的“绿色项链”。加强涉及群众基本生活的服务设施建设,在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老旧小区综合治理、建设“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品质等方面下足功夫,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不降低。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搞好疏解与提升,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标准,着力实现疏解非首都功能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和谐统一。

(执笔人:董 斌)

责任编辑 / 高 斌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京津冀协同发展
我有特异功能
功能关系面面观
协同软件市场的演进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