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思考
2018-02-09倪树君
倪树君
【摘要】核心素养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创新实践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教育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创新性的学习探究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在此基础上,注重课外的延伸和运用提高,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综合质量水平,实现核心素养教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创新实践
一、前言
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基础教育的改革要求我们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曾经有人这样解释素养:所谓素养,就是当你把教师教的知识都忘掉后,剩下的就是素养.创新观念能够让学生借助亲身的实践及认知这些行为以收获能力、品德及知识,这一观念的构成是一个重复的、长时间的自动形成过程,还是一个持续的自己体悟的过程,创新观念只要产生就一定会凸显出长时间的、优良的成效.提升小学阶段学生本身的创新观念可以极大地增强其数学基础能力,这不单是最后促使本身价值得以实现的要求,还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期间锻炼小学生创新观念的必要性
数学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化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给数学这一学科的革新指明了方向.但是因为滞后的教学理念及长时间被应试教育所约束,教学内容大多同学生平时的具体生活分离.灌输型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丧失了对数学加以学习的兴趣,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数学实施创新教学的本质即发掘并锻炼学生的创新型思维,中心是开展素质教育期间探究怎样锻炼创新观念、创新技能与创新精神.这里所指的“创新”与科学领域、艺术领域内的创新不尽相同,而指的是给学生实施教学及引导,让其擅长去找出并了解有价值的新观念、新方式、新知识,并可以把握之中所包含的基础规律,同时掌握相关的技能,为其今后成为创新全能式人才给予更优的保障.
三、小学数学教学期间锻炼小学生创新观念的对策
(一)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教育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现和顿悟是创新的先导.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浅层次,但是数学内容极为抽象.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些过于抽象的知识,教师就应依据学生平时的生活,将其中的各种素材引用到教学期间,以辅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转变成更容易理解的内容[1].数学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教育因素,有意识地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发现中产生创新的意念和灵感,是一种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比如,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时,由于很多学生都无法分清占地面积与表面积的概念,这时,教师就可以展现出八块同等尺寸的纸板,让一些学生测算其中四块纸板的长度、高度、宽度,分别进行两次放置:首先,把四块纸板并排放置,让学生运算出这几块纸板的占地总面积;接着,把其余几块纸板叠加放置,让学生运算出这几块纸板的占地总面积.借助运算,学生就能够发现,四块纸板叠加放置以后的占地总面积更小,占地总面积的多少同纸板的表面积间没有关联性.如此就深化了学生对占地面积与表面积概念的把握,同时还让学生了解了各种放置方式下的占地面积也不尽相同[2].
为了深化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力,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茶叶盒,让学生测量出这些茶叶盒的长度、高度、宽度,接着提出问题:“若想要求得茶叶盒的表面积,那么要运算哪几个面?茶叶盒本身的容积等同于其体积吗?处于怎样的情况下茶叶盒本身的容积等同于其体积,处于怎样的情况下又不等同?若不看茶叶盒本身的厚度,那么这些茶叶盒本身的容积为多大?这些茶叶盒占据的空间有多大?”学生依据相应的知识点开展探讨、协作,最后都可以很好地解答出所有问题,如此就二次深化了学生对于占地面积、容积及体积等相关概念的把握,同时还使学生学会了运用数学常识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加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本身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设计创新性的学习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
每名学生都有创造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创新性的学习探究过程,设法为学生安排“创造”的机会,使每名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并在创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借助探讨、协作等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及能动性,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还能够促使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得到更好的训练.
(三)注重课外的延伸和运用提高,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若可以使学生处在真实的问题情境内,感受到数学与具体生活间的关联性,体会到借助数学知识对生活中各种具体问题加以解决的趣味性等,学生会更加热爱数学学习,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此,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把一些实践型活动融入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具体生活及工作实践中的数学知识,把握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比如,教师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可以依据学习内容设计出相应的实践型问题:“小明与朋友出去旅游,火车票价是S元,每日吃饭所需花费的费用是M元,旅游为期三天两夜,每晚住宿所需花费的费用是Z元,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同交通所需的花费一共是N元,则单人旅游一共要花费多少?”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借助字母代表数字,列出单人旅游所需的费用.学生经过思考以后就可以列出单人旅游所需的费用的式子:2S+3M+2Z+N.学生列出正确的式子以后,教师可以提议学生课后去网上搜索资料,推算出单人旅游大致要花费的费用.如此,学生就能在掌握了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到实际出游的住宿花费与交通花费状况等.教师开展类似的教学,不但能够激起学生对数学加以学习的主动性及能动性,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创新来源于实践,与此同时,更好地锻炼了学生本身的创新型能力[4].
(四)设计数学创新型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潜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所以小学生大多具备极大的好奇心与新鲜感.依据这样的特征,教师就应秉承着启迪这一原则,引领学生自己设计同数学相关的创新型活动,以激起其数学学习的能动性及积极性,使其能够自主思考、积极摸索,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潜力得到充分发展.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公式背诵接龙、面积测算、写数学日记等活动,以激励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到活动中,这样的活动不单让学生锻炼身心、拓展思维,还可以在活动中掌握更多数学相关常识,提升对于数学的体悟[5].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借助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数学创新型思维能力.学生创新观念的锻炼,不但能够促使学生的交流能力、思考能力等获得提升,还能使学生把过于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成自己可以理解的内容,以更好地對数学开展学习.最终在促使数学成绩得以提升的同时,推动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为今后数学这一学科的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钟桂德.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4):199.
[2]叶宇星.和谐创新智慧生成——浅谈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1):81.
[3]王莉.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现状及对策——以YC市YF小学六年级为例[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1):39-41.
[4]王秋红.试论合理运用学具的必要性——以培养低年级学生创新意识为例[J].华夏教师,2015(1):61.
[5]王素艳.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5(24):1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