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阅读测试

2018-02-09

关键词:屈原李白

一、选择题(30分)

1.对下面这首题为《拾贝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不要求一缕非分的阳光,

不希翼一滴额外的雨露,

没有说一句浮华的话,

悄悄在水下孕育着珍珠。

A.这是一首风物诗,以珠贝孕育珍珠,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默默地探求美好事物的精神。

B.首两句从珠贝的生活地点着笔,赞誉珠贝对世界无取无求。

C.第三句写珠贝能孕育珍珠,但却朴实自重,毫不浮华。

D.结句写珠贝外表平凡而内含珍珠,暗示着诗人对默默工作的态度和默默奉献的精神的赞美。

2.对下面顾城的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远和近

你,

一會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A.《一代人》阐释的是:黑暗使一代人觉醒,使一代人产生更强烈的寻找光明的愿望与毅力。

B.在目光可视之间,你与我的距离不可能远于你与云的距离,因此诗人的主观感觉有悖常理。

C.《远和近》所写的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人与自然反而拉近了距离,显得十分亲近。

D.两首诗都有童稚和梦幻色彩,但细品却充溢着成年人的孤寂和忧伤。

3.对下面舒婷这首诗的欣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也许

——答一位者的寂寞

也许我们的心事总是没有读者

也许路开始已错结果还是错

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

也许燃尽生命烛照别人,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

也许泪水流尽,土地更加肥沃

也许我们歌唱太阳,也被太阳歌唱着

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

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对个人不幸只好沉默

也许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其他的选择

A.本诗以促膝谈心的方式来抹去“读者”心头的孤独、寂寞感,并回答“读者”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困惑。

B.本诗承认生活中的某些缺憾,但更看重有信念、有责任感的人生。

C.诗中“肩上越是沉重”是说过重的精神负担。

D.这首诗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方法,在反复中增强抒情的浓度,在排比中增强语势。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4.对诗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句点出“不曾愁”,第二句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曾愁”。

B.第二句写少妇青春的欢乐,正是为下文慨叹青春易逝、青春怨旷作铺垫的。

C.由于诗人写出了“闺怨”的具体内容,所以全诗没有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D.“闺怨”的具体内容不是“陌头杨柳色”,而是“悔教夫婿觅封侯”。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6.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面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3分)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裴度《溪居》)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橘颂》当为屈原晚年所作《橘颂》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为我国第一首咏物诗,它以独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动地表现了屈原高洁、坚贞的人格和志趣,因而也是我们了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关于它的创作时间,直到现在学者们的看法仍有分歧。有的认为它是屈原青年时期的作品,甚至可能是他最早的作品;有的则认为作于项襄王早期,或认为作于项襄王后期,而曹大中先生则撰文断定它是屈原的绝笔。看法如此分歧,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屈原的作品,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把握或有不够准确、深入的地方。从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看,就反映出作者对屈原作品包括《橘颂》认识的模糊、矛盾来。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说,《九章》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也就是说《九章》都是顷襄王时的作品。其《橘颂》的“年岁虽少,可师长兮”句注文却说屈原“言己虽幼小,言有法则,行有节度,诚可师用长老而事之”,则又认为《橘颂》乃屈原青少年时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饰洁白之行,不容于世,将饿馁而终。”显然又把它当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观点虽不确切,却对后世发生了深刻影响。endprint

由于以往各家对《橘颂》创作年代的判断皆建立在自己对《橘颂》文义的认识上,缺乏具体、可靠的硬性证据,故楚辞学家赵逵夫先生另辟蹊径,从《礼仪·士冠礼》之祝辞中找到外证,从而作出《橘颂》乃屈原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的结论。……

赵先生发前人所未发,他的论述对于帮助我们加深对《橘颂》创作过程中的理解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橘颂》尽管有这样的一些与《士冠辞》的相似之处,可能屈原在写作《橘颂》时的确借鉴了《士冠辞》的立意和词语,或受到《士冠辞》潜在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表明这就一定是屈原在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因为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顾自己生平、总结自己志行时借传统的《士冠辞》形式以咏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励。何况《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问,特别是从其诗句的含义并联系屈原全部辞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情况来看,根本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而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一生志行的总结、肯定和自勉。

7.对《橘颂》创作时间众说纷纭,第一段提到了一些原因,下列各项中不成为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屈原距今时代久远,有关屈原及其作品的可靠史料太少。

B.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对此认识就很模糊。

C.有的认为它作于顷襄王早期,有的以为作于顷囊王晚期,还有的人认为是屈原绝笔。

D.至今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或有认识不够深入,把握不够准确的地方。

8.本文作者对赵逵夫的观点提出异议,最重要的一点依据是( )(3分)

A.屈原写《橘颂》借鉴《士冠辞》,未必在行冠礼之后。

B.《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区别。

C.从《橘颂》及屈原其他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来看,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

D.屈原完全可以在晚年回顾生平、总结志行。

9.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橘颂》的创作时间,作者结论与曹大中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B.引用王逸的观点是为了说明其对后世贡献之大。

C.作者虽不同意赵逵夫的结论,但承认《橘颂》确实受了《士冠辞》的影响。

D.赵逵夫寻找外证的研究方法是应该肯定的。

10.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以下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研究学术问题遇到困难时,思想方法应该灵活。

B.在学术问题上有不同见解是正常的,并在发表己见时能够持之有据,言之有理。

C.对古代著名学者的观点,也要多方面分析参照,不可盲从。

D.本文在认真研究前人观点、各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肯定了“晚年”其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18分)

(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1.作者在本诗中拟想了幸福的生活画面,它包括什么?你如何理解作者的幸福?(3分)

12.本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为何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题?(3分)

(二)

武昌阻风

[宋]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13.诗人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前后两层意思是否相悖?这样写妙在何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江亭月夜送別(其一)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江亭月夜送别(其二)

乱烟兔碧物,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5.王勃的这两首同题送别诗,在表情达意的写法上有何主要区别?请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有人评点《江亭月夜送别(其二)》这首诗时,称赞“寒”字之妙:“一片离情,倶从此字托出。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或另有见解?请简要阐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dprin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

在西域读李白

夏立君

(1)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版图的。

(2)异域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萄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福射到大唐各地,滞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这是诗人眼中的时间和宇宙——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3)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裘,顾向平原笑。吾亦淡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传说中他曾手刃数人。他二十几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都是些游侠行径。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抚尸大哭。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之上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之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足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4)鲁仲连功成却拒绝平原君赏赐给他的富贵功名,因而取得了不仰视权贵,进而折服权贵的资格。李白大呼要功名,要富贵,要酒,要女人,要朋友,却仍然要求权贵与他平交,不得小看他。这个李白呀,他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妄想!

(5)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者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这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大汗可真是大手笔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駿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飚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6)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

17.“詩人拒绝根的存在”一句,“根”指的是什么?诗人为何拒绝根的存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请联系第⑶节,分三条概述。(每条不得超过5个字)(3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简答。(6分)

(1)文章第四节说“他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妄想”,为什么说是一个“妄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章在第五节中概括描绘了“昆仑山”“骑士”和“成吉思汗的马队”等诸多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3分)

A.文章开篇从李白的出生着笔,以抒情的笔调,艺术地再现了异域出生的李白的异域情怀。

B.李白的思想是很复杂的,从“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及“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三句来看,分别体现了儒、道、侠对李白的影响。

C.文章通过脱靴的力士、捧墨的贵妃、不仰视的鲁仲连与李白的对比,充分渲染了李白洒脱不羁、藐视权贵的个性。

D.文中写作者重走西域之路,目的不只在于介绍地方性的人文地理风貌,其意更多的是探寻当年的西域文化给李白的影响。

E.文章的结尾形象而生动:含蓄点明了李白独特的诗风对大唐诗坛的影响以及他在唐代诗坛上的重要位置。

四、名句名篇默写(7分)

2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

(1)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2)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李商隐《錦瑟》)

(4)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5)可堪回首,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卞弃疾《永遇乐》)

22.将下面的句子填在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2分)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旷达,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豪放、沉郁。

①如果说苏轼是潇洒出尘的白鹤

②辛弃疾则是志高念远的苍鹰

③辛弃疾则是心系家园的英雄

④如果说苏轼是儒雅旷达的学者

五、诗歌评论(30分)

23.对杜甫《春望》一诗进行整体鉴赏,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诗歌评论文章。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鹿州,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职卑微,未被囚禁。《春望》即写于次年三月。

命题人:唐修亮endprint

猜你喜欢

屈原李白
区别
唐?李白 《客中行》(草书)
屈原之死
诗仙李白的归宿
屈原送米
倒下的那一刻
屈原的身份